• 4

YAMAHA AXIS Z勁豪125試乘心得(是輛好車但也有缺點)

今天抽空試程四公里YAMAHA AXIS Z勁豪125試乘心得如下:

1.起步慢了些、後繼力量算還不錯,但動力只算夠一般通勤使用,爬山路也不算弱。

2.引擎順暢、安靜、阻力小。

3.前避震太弱太軟、回彈力過快,騎程時上下跳動嚴重沒有安全感,上了山路更慘。

4.椅墊距離地面高度過高(170cm成人)。

5.騎程高度過高。

6.椅墊乘坐感不舒服。

7.前車燈投射寬度(左右)足但廣度(前後)不足。

8.車箱大但深度及平整性不足,放不下一般有小造型的半罩安全帽。

9.外型耐看(以36歲男子單純通勤用來看)。

整體來看不差,適合買菜/通勤/入門價的客群,但要改變以上3.4.5.6.8,若能有這些改變我肯定買一輛來使用。
2016-08-11 21:23 發佈
山葉前叉還是沒改善....前叉軟趴趴,後面硬梆梆~

買過化油勁戰第一批....騎快一點就觸底,更別說急煞!!

換了鈴木化油gsr,沒此問題~
避震這種東西
不可能達到每個人需求
目前騎過的避震我喜歡的車款大概有
GY6車款(單人超好用 過坑洞幾乎沒感覺 除非太大的坑洞才觸底)
超五10吋 不知道是老化還是出場設定 連停車場的減速丘也能吸收震動
BON 原廠設定 跟上述都類似

GSR NEX RACING TIGRA RAY V2 GP 勁戰
這些都騎過 感覺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在台灣殺灣多強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台灣路面坑坑洞洞 避震能不能吸收
有的車甚至新車人坐上去避震就是觸底狀態 跟騎公路車的感覺差不多

william6910 wrote:
整體來看不差,適合買菜/通勤/入門價的客群,但要改變以上3.4.5.6.8,若能有這些改變我肯定買一輛來使用。...(恕刪)


如果都變成你要的
會不會成為其他人眼中的缺點呢?
william6910 wrote:
前避震太弱太軟、回彈力過快,
...(恕刪)

26芯內管前叉太細,吸震能力差,以為增加行程會較好
試想當然是越粗的前叉可承載路面震動能力越強,而不是加長行程,所以33芯內管前叉自然成為主流,有35~41芯會更好

hungmaxy wrote:
避震這種東西不可能...(恕刪)

你可換14吋胎address 110試試,輪胎大,遇不平坑洞,處理起來比10吋框更好,大輪自有大輪優點。

AURORA_PART1 wrote:
26芯內管前叉太細...(恕刪)

可是address 110 也是26mm前叉
我也騎過17吋檔車 老實說 懸吊不好騎乘感受不會比較好
~~~~7.前車燈投射"寬度足"但"廣度不足"。

這句話看不太懂,寬度和廣度,不是一樣的意思嗎?
怎麼又足又不足的,倒底是足還是不足?
大燈的高低範圍,勁豪125有試騎過,整體上還可以,因為歸類上班代步車。
hungmaxy wrote:
可是address 110 也是26mm前叉...(恕刪)

你不知address 110前叉雖然是26mm,但你不知它是,國際做避震器大廠SHOWA做的嗎?

重機一般都是用到SHOWA等級,更好的彷賽會用到OLINS

AURORA_PART1 wrote:
26芯內管前叉太細,吸震能力差,以為增加行程會較好
試想當然是越粗的前叉可承載路面震動能力越強,而不是加長行程,所以33芯內管前叉自然成為主流,有35~41芯會更好...(恕刪)


這段話我看不懂...

管材粗細應該只影響側向剛性...

吸震能力看的應該是彈性體、阻尼、行程吧...

若要以管材本身的彈性來討論...

也應該是越細的越容易微量變形來吸收震動...

越粗的剛性越好...路感越明顯...

怎麼感覺你講反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