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小編一踏入車行,眼光就定在這顆輪框上,實品真的很精緻。YAMAHA勁戰用雙碟版碳纖維框,在台灣是傳說中夢幻逸品之一,這實品出現之前車友們只能憑空想像。

剛從箱子拿出來,這是為台北國際機車產業展,特別趕工製造出來的雙碟版原型樣品。

輪框除了中心本體是CNC切銷製品之外,輪框外框為碳纖維熱縮製品,是需要開發完整的輪框模具才能壓製出來,製程複雜且開發成本極高,這也是相關廠商開發意願較低的原因之一。

輪框右側碟盤轉接座,跟一般市面上鍛造框的碟盤轉接座大同小異。

這邊則是輪框碼表齒輪的左側,更是雙碟版的精髓所在,也是採用轉接座設計,在輪框左側多改裝上一片碟盤,也讓勁戰由右側單碟,轉而進化成左右雙碟。

中心本體與碳纖維輪框本體採用緊配與特殊工法去固定,開發過程經歷半年一萬公里的道路實測,以及國內速克達A組激烈賽事的洗禮後,確認碳纖維輪框安全性無虞後,才正式開始在國內市場中銷售。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三爪碳纖維輪框的細節。

轉另外一個角度來欣賞輪框。

由碳纖維熱縮成型,設計為一體式的結構。

碳纖維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色澤清晰且表面細節明顯。

有鑒於碳纖維講求的就是輕量化的極致,想必網友們一定很想知道這款雙碟版碳纖維輪框的實際重量!小編靈機一動,馬上請車行朋友商借電子秤,並準備了重量比較對照組,總計三款勁戰用輪框。由右至左,分別為雙碟版碳纖維輪框、勁戰原廠輪框、OVER RACING鍛造前輪框,來實際秤輪框重量來比較看看,讓網友們參考其中的重量差異性。

被抓去秤重前的紀念照,想必大家應該跟小編一樣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重量為何...

日本品牌OVER RACING鍛造框,另外一個比較的對照實驗品。

以雙碟款的型式,重量為2110公克,2.11kg。

拆掉一邊碟盤轉接座,改為單碟款的重量為1920公克,1.92kg。

OVER RACING鍛造前輪框,重量2000公克,2kg。

勁戰原廠輪框,3420公克,3.42kg。

三款勁戰輪框,重量測量結果出爐。單碟版碳纖維框1.92kg < OVER RACING 2kg < 雙碟版碳纖維框2.11kg < 勁戰原廠輪框3.42kg 。

測量完畢後,準備將輪框安裝上車。

擺上工作台,準備動工了!

先模擬組合上前叉,測量左右邊輪框套管長度,以及左右兩邊碟盤與前叉卡鉗相對位置是否置中。

輻射式卡鉗龐大的體積,加上245mm的浮動碟盤,讓輪框剩餘的空間很小,需要仔細檢查並校正相對位置,對安裝技師而言挑戰度十足。

碳纖維輪框一樣為2.5J的寬度,從正面看去很細窄。

雙碟版前叉+245mm浮動碟盤+輻射式卡+碳纖維三爪輪框,整個前叉看起來非常巨大,感覺很擠,小小空間擠滿改裝品。

近看碳纖維輪框。

仔細量測,反覆調校卡鉗位置,車銷出專用墊片將碟盤維持在卡鉗中間,由於左右邊都有碟盤,調校的困難度更高了,但為了安全起見,這是必然的過程。終於製作好專用套管及墊片,可以準備裝胎,實際安裝上車囉!

安裝輪胎~

花費不少時間,終於裝上車


就是這個光!! 閃亮亮碳纖維輪框終於上車囉!

整個車頭照

左邊卡鉗,完整度頗高!

右邊卡鉗,碳纖維框看來相當低調。

再來仔細看看左碟的部份,樣樣都是精品。

細看碳纖維框,三爪輪框的接點。

碳纖維輪框中心的部份。

車輛正面照,遠看版~

輪框~前叉~近看版~ 使用直線車式樣輪胎90/90-12,看起來很小一條!


側面整體前叉照

再來一張! 碳纖維框整體側面照!

由於是車展用的展示車無法進行實際騎乘,分享輕量化後的騎乘感,是比較可惜的部份。若各位想看看碳纖維雙碟版輪框的實品,不妨可以到台灣國際機車展找找她的身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