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約,這一周的報導是關於BWS’X的激烈操駕。不同於在一般道路,賽道上的測試更多了車輛整體的平衡性的參考,一個經過設計的賽道往往能夠將車輛的性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佳的測試參數。其中包含急加速、彎中傾倒、重心轉換、彎中穩定性、急煞入彎等等。是對車輛整體組成素質對直接的考驗。
對於極限操駕的報導,我打算分成上下兩章來寫,第一部份放在聯大賽事與賽道的一部份分享,第二部份則會將RKS剩餘的部份(S彎的賽道測試分享),包含Off road、飛跳台、非一般地面的動力跟車身動態心得。

這一次挑選的是這一屆大專盃舉辦的所在位置:苗栗造橋RKS小型賽車場。先對這一個賽車場做一些介紹,並且將一些賽道心得做小小的分享。所附賽道圖片取自RKS官網,請參考彎道號碼即可,二輪賽事是逆時針跑,而圖上標示為順時針。

這是一個門檻很低 但是卻充滿娛樂性的賽道 (一句性評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這一個場地,直線佔其總長度約有1/5,主要影響秒數的彎在入彎之前,都會讓你有準備時間比如下坡後的180度髮夾左彎、靠近觀賞區的大左彎等,算是高速賽道。
兩個左彎

(彎道11-10-9),觀賞區那邊就沒啥好講 除了有入彎處的坑洞考驗懸吊外後段還有一個小型的變曲,如果懸吊跟心臟夠大都好處理,就是過完3/4後再往下壓一點進去彎內就對了。這邊我自己知道輪子的狀態,相較對於懸吊依賴就更大,看到照片更能證實我非常保守的跑這一個大彎,因為對於抓地力有很大的需求。此時我必需替BWS’X扳回一城,上一周曾評論過他相當硬朗的後懸吊系統,對於一般騎乘造成不舒適的印象。但是在戰鬥氣氛的賽道之上,足夠且適當的阻尼真的對於高速要求的這一個彎有極大的幫助,特別在於我非常不信任原廠強體胎的狀況之下給與我更多的信心去做出速度測試BWS’X的極限。
而觀眾看不到的對面180度左彎,那邊才好玩。上坡段(5)可以一直加速到頂,衝過頂再開始煞車。衝上去時人會一點騰空起來,是真的飛起來,那種腎上腺素狂釋出感覺很爽。(彎道4-3)然後開始點煞車,我在這邊超掉車,就是很極限的衝上去後點一點煞車切入那個彎,他們兩個跑太外面,我就切內角進去了。好幾次都差點SPIN,都是硬拉抓回來,在跑這一個彎角時因為輪胎抓地力無法應付這般操駕,我知道這條胎真的沒抓地力了,但是也不能怪他。一般道路用的強體胎確實是無法與性能胎相提並論,特別是在已經很極限的操駕之上。(第一部份賽道分享完畢)
在參加聯大機研所辦的比賽中,我其實是擔任測試車子的外卡人員,但是聯大同學們很用心的將我的計時器以及號碼牌都做出來了。想當然爾也是下海廝殺一翻!前面說過這一個場地動力佔很大的部份,要消秒數除了動力就是得相信車體的平衡性,雖然在動力上不若前面兩台經過改裝58.5的KYMCO G4,但在Yamaha的BWS’X上依然存在極強的戰鬥籌碼,大傾角、穩定的前後懸吊、還有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後腳踏,防滑設計加上得宜的位置擺放,讓車手在做卡普動作時有穩靠的基底。這也讓我在完全原廠的設定之下能夠追上前面的兩位同學,排位時以不到兩秒之差擠進第一排的位置。但是唯一讓我覺得不夠的便是他的座墊,為了提供越野時更好的吸震,他的面積相當的大,在卡普的過程中是較為美中不足的,小弟身高一百七十八,腿並不短,但是在橫跨座墊上,卻還覺得腿不夠長…..但總的而說,在賽道上是很具戰鬥氣息的一台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