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HIGH咖上路見真章-YAMAHA GTR aero道路實測報告

神戶齊 wrote:
速可達到底能夠差多少 能突破最大的大慨就是外型罷了
就是這種想法才永遠不會進步
...(恕刪)


你是想看很創新的設計吧!
不過看看用鏈條傳動,壓縮中置避震的tmax一台要多少錢?
一台125十幾萬有人買嗎?
連液晶這種十幾年前就有的東西也是現在才普及.
代步車真的就是這樣了,因為有成本考量.

除了外觀,原廠不是也在動力輸出.車架做了調整嗎?
Shai wrote:
是大大您認真了,還是...(恕刪)


那我想請問一下
有些挖洞.是像尾翼那樣..高速時可以有股下壓力..穩定住車尾...

那斜板挖洞..讓風直接灌車身幹嘛??這不是造成風阻嗎?!
怎麼看都是擺明著做造型......

你認為讓風順著斜版往上流會比較順
還是讓風灌進斜版內..然後去正面撞擊內部灰色那塊?
用想的就知道了........

已經無關材質什麼了....= =
根本就是一看就很清楚了
正面撞擊面積通常越少越好
不然要飆車幹麻要趴車哩......

HCNY97 wrote:
你是想看很創新的設計...(恕刪)

創新設計..都是國外原廠進來
台灣本廠的設計人員就只追求那些東西

和汽車一樣
國外是安全配備越多越好
送到國內就把安全配備拿掉..換成dvd..六片音響...
有意義嗎..

售價的問題
並不是說一種研發..可以只用在一台車
而是這種研發可以套在好幾台車上面..而且其他車廠卻沒有這項技術的

我只能說
還沒看到車廠的用心在哪
車台改一改,引擎調一調,外殼修一修
對他們研發人員應該也算家常便飯了
況且他們的車台只是角度結構變更
並沒有強調車台有突破性啥大技術..?
能減緩高速衝擊30%?

這應該說
目前看到的每一個廠幾乎都一樣
我只希望哪天能看到真正不一樣的東西,會讓我想稱讚的
我在等一盤牛肉而已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Shai wrote:
流體力學這麼容易...(恕刪)


我想問一下
流體力學設計是為了什麼?

不才我只想到讓車高速能更穩定
所以才會有空力造形
(GTR aero能快到需要空力!?)

這些問題在前一個討論串樓主已經說過了
"Aero 就只是個商品設計與包裝上的 "概念" ,請放輕鬆"
(不過不太喜歡YMT把外觀講得好像很神的樣子)
所以有沒有用......就不必再爭了


神戶齊 wrote:
真正不一樣的東西...(恕刪)


有啊,沒多少人注意的KDI
在01 就只是個01用戶 所有發言僅代表個人立場
gundamalexfa wrote:
我想問一下流體力學設...(恕刪)

缸內直噴
可能....
cc數對我來說小了一點
沒特別注意
應該先裝酷龍上面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越看還越不錯,既然馬桶無法流用,那...那個坐墊,嘿嘿,希望可以阿
謝謝大大分享囉~我想如果還有人有其他問題那就等A肉上市後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囉~
大家請放輕鬆,車子喜歡與否...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請不要動肝火~年後小編看有無機會..先針對光是車廠對外型設計這一塊大家最常熱烈討論的部份安排個相關報導看看,也讓大家真的可以平心靜氣的瞭解一下...很多看似簡單的細微部份..其中是否有哪些大家(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無法想像的難度,總之...喜不喜歡都是個人主觀....請大家放寬心...
Rabbitmon wrote:
大家請放輕鬆,車子喜...(恕刪)
小編你寫的還不錯阿
不過馬桶還算容量大
這糾竟是約翰的歷史情仇、還是撿肥皂的故事離奇、讓我們喝杯菊花茶繼續看下去.............
好像沒有人提到...大燈組可以直上嗎? 就是連把手蓋那塊

只知道 整個燈罩是不能直上的 需要修很多...

昨晚終於拿到車,今天早上5點多從桃園騎到觀音來回,騎起來還滿順的,起步很快,不過是新車,不敢像平日一樣的騎,我都盡量控制在80KM/HR以內,頭燈真的蠻亮的(比起我以前9年的豪邁奔騰亮太多了),不過油耗部份到覺得怪怪的,才快60公里,就耗掉兩格,等騎到快沒油去加油時,再算一下油耗好了,
不過今天早上還真@#$%^&的,風也稍大,還有點超級小毛毛細雨,聽說只有7度.
回樓上的 你真勇 清晨五點騎車 超冷的吧

新車剛牽來 油耗會掉很快 磨個兩三千公里 才會有一定的水準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