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本田這套怠速熄火做的...(恕刪) 那位車主在很多社團裡也曾經很紅呢還引發一波模仿他奇怪測試的風潮XDD零後仰的副作用就是路感會增加他又把他誇大化,真的很誇大的那種但改善方式也很多種他的目的就是推銷他的改裝方式後來他自己也在社團承認他就是要賺改裝錢...然後把其他質疑的留言都刪除,封鎖質疑他的人結果還是被砲到自己把粉絲團改不公開因為他的改裝方式也讓人不敢恭維...他拍的影片倒讚跟讚也是不成比例...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有趣的是,本田類似結...(恕刪) 剛開始做也很難完美但這的確是三陽還需要進步的地方我自己的經驗是真的偏清晰,避震放軟、調整胎壓後就還好了可能我又雙載了一段時間,又覺得路感沒有很硬了如果有改了內管組感覺又更好,希望三陽未來懸吊在原廠設定就能先調整其實這本來就不是大問題,但不用讓車主在自行調教也是功德一件該鼓勵的還是鼓勵,該說的還是要說XDD
Kurumi_Rina wrote:剛開始做也很難完...(恕刪) 更妙的也在這,我的本田後避震是改裝的很硬,前叉也重組強化過彈簧阻尼,前後輪也是高胎壓設定,因為本田原廠對我來說「太軟」,雙載近180公斤容易後避震觸底,所以有自己做了以上改裝,單人騎乘時的尋跡路感也很穩不會亂跳。所以,同樣的類似吊架結構,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而車主調整的方向也是完全相反,(三陽需要避震放軟與調低胎壓?)也是很妙。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三陽GT125這台入門車,原廠後避震的支撐比東南亞本田好,可見三陽還是有針對台灣路況設定的,雙載撞到坑比較不會觸底,所以說本田原廠Showa後避震又如何?比不上三陽原廠的適合台灣。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更妙的也在這,我的本...(恕刪) 也許設計出來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車身穩定但達成的手段有點差異,在引擎吊架的部分可能設定是類似的不過三陽官方也有說到配合A.L.E.H車架幾何設定也是有重新配置的
Kurumi_Rina wrote:東南亞超多都市交通比台灣差很多一直在走走停停...看大大的過往回覆紀錄...不意外 會這麼回答你表示根本沒再想如果東南亞超多都市交通比台灣差很多為何這套系統只大多裝在東南亞車上使用,反而台灣才在去年裝在三陽的車上.....反正三陽就是好....就是黑科技,就是好棒棒
phos2019 wrote:勁戰至今仍沿用17年...(恕刪) 17年總和賣了多少有算過嗎??在嘴車子越改馬力越小的又有多少....當盤子.....某些廠商零件越用越爛用一堆大陸零件導致妥善率低.....就不把消費者當盤子....果然廠牌對了......啥都可以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