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機油迷思?


michaelbay wrote:
台灣所有汽油的含硫量...(恕刪)


拿castrol 5w50 的HTHS(3.7),為何不拿國內最大宗的Mobil 5w50 HTHS(4.4)來比?
足見有人也知HTHS的重要性.

稀機油HTHS比較低是物理特性,老是有人覺得3.5比4.4高,真怪?(人的天性喜歡挑戰物理極限)
數字說話,看誰在幻想.

又HTHS3.5的新油經過5000km摧殘,HTHS還剩多少?
這也是油商避重就輕的地方.

拿MB HTHS3.5勘用的標準套在其他車上?
尤其是精度及材質比MB差的機車零件上, 平常人也知道不行.

單點機油油溫=整體引擎溫度?
引擎局部溫度高過110C的地方可多了
這也是機油會衰退,HTHS要重視的原因.

突破物理特性,樂觀其成.
「独裁者は出現させる側により多くの責任がある。積極的に支持しなくても、黙って見ていれば同罪だ……」
ywwr wrote:
拿castrol 5...(恕刪)

HTHS 愈高是愈好,但是看前位網友的圖就知了

3.5以後HTHS 影響磨損的相關性愈來愈小,那愈高的HTHS 多那麼多,對減少磨損只有一點點幫助
反倒是對省油性影響很大,效益考慮下,HTHS太高反而用不到

而且,機油不是只看HTHS 高溫磨損問題而已,還有抗氧化,積碳,和油泥的問題

而這幾個在認證的要求中標準很高,而MB229.5的認證中,5W40以上的機油是拿不到的

代表太黏的機油雖然HTHS高,但在油泥積碳抗氣化的標準比稀的機油差

機油HTHS是一個重要的值,但它不是代表機油的全部,
因為為了減少那一點點的磨損,失去省油性,低溫好發動性,熱車快,油泥變多....等
反而因小失大


你說的HTHS 愈大愈好只適用於,HTHS和磨損成線性相關性,但實際上是相關性是遞減的,可能HTHS大到6以上後,再多減少磨損的效用會沒有的,圖中的遞減曲線可以證明,斜率愈來愈接近0

而且前圖是在高溫下的表現,那低溫時的磨損呢? 原則上是愈稀的愈抗磨損,因為愈快流到各機件的油才能抗磨損,太濃流太慢,等於沒機油在大磨損
所以HTHS太高,機油太濃,反而低溫時磨損磨更大
看下圖就知,HTHS 是在150度高溫時的數值,但以圖中濃的機油10w50有高HTHS 相對在低溫,很黏,反而不利抗磨損


應該沒有人整天引擎都在高溫下吧,總要休息降溫的吧,當然賽車活動例外,可能機油在該場比賽只用一次,全在高轉速高溫下,我想這也是賽車用機油,只要管HTHS要夠高吧.


PS.物理有極限,有大或小這是定性分析,但別忘了定量分析,大多少 小多少,只多個0.01 有差嗎?
而多那0.01,在別的地方卻要失去1 ,這樣划算嗎?當然我是以一般人的角度,賽車不算
我用的5w40 hths就有4.3了

何須到50?

像是RED LINE . AMSOIL 的很多SAE30油款
HTHS數值都有3.5以上..
(紅線白瓶5W30 3.7 ,AMSOIL MCT 10W30 3.5 ,AEL 5W30 3.5)
SAE40的更有4.0以上
(紅線白瓶0W40 4.0 ,紅線白瓶5W40 4.4 ,AMSOIL MCF 4.5 ,AMO 4.3)
低黏度高HTHS的油
是各大油廠未來的製油趨勢
可樂B wrote:
是各大油廠未來的製油趨勢...(恕刪)

這很早就是了

酯類很多都4.0以上,又稀,但是前圖顯示,3.5到4.0 之間的HTHS 磨損是差距很小的,那段根本是個水平線,也就是說幾乎相等
再加入價格因素....為了這極小的減少磨損,付出的代價,不是很划算

其實HTHS 3.5以上從數據來看就已經非常夠用了,除了在賽道上比賽的車以外

在一般道路用到HTHS 太高的,直言了,都是浪費錢

機車當然可以用AGIP I-SINT這款油阿.汽車油很好用.覺得不想太晚換油就1000KM換油就好!
我是用大廠代理商礦物油就很夠了.雖可能比平輸水貨貴一些.但是就是比較順好用又安心啦!
我用過泰姆15W40/15W50.TOTAL POWER 10W40.CASTROL SCOOTER 10W40/20W50等公司貨都OK好用啦!
有預算再買G3/G3+的油.自己爬文找吧.不想幫廠商打廣告!
sp520204 wrote:
小黑狗大大出現了推文支持
小弟之前也是一千換之後改成mobil 1 5w30後,大約都3000公里換
改變以來已經騎了快1萬公里囉高認證就是好(恕刪)

tsaiatto wrote:
小黑狗說的太真確了話...(恕刪)

謝謝您們的支持與信任啦!
叫我黑狗小就好啦!大家在網路能互相信任互相交流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其實從汽車版跳到機車版留言討論機油開始~
機車版也有幾位網友比狗弟我有料太多了~我也常常抄襲他們的文法與文章資訊
譬如說這樓也有發文的michaelbay跟yyyfu網友等等...
我也是非常推薦大家如果對機油有疑慮~也可以去爬他們所有的文章

至於ywwr網友是一位從以前到現在~就非常支持氣冷機車要用黏機油~
非常反對氣冷機車使用稀機油的網友之一~~不管認證多高~趨勢如何發展~如何去證明~
他都還是反對~

所以在老早以前~我老早就放棄說服他們了~~但還是會很感謝他們的反對與疑問~
因為!我可以藉由回應他們的文章~讓我有更多的資訊跟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讓更多資訊~可以藉由網路發達~讓大家去瞭解機油認證的重要性~與使用趨勢~
讓大家脫離出臺灣固有傳統且荒謬落後的機油保養觀念

ywwr網友幾樓前有討論過機油HTHS~雖然已經有michaelbay跟yyyfu的回答了~
但狗弟我還是很不要臉的想在一次分享我在別樓有關係到HTHS的討論
用轉貼的~我很懶的重新打
原文在討論串246樓

----------------------------------------------------------------------------------------------------分隔線
(以下是我回應網友疑慮的回文):
然而JOY1632的博士級的論點相信讓您跟眾多網友產生疑慮了~
所以我就單純以JOY1632的博士級的論點討論就好了~
因為JOY1632寫的太專業~在外加狗弟我除了討論之外~還想分享給所有的網友一起參考~
所以我將會寫的非常非常白話~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講的不好不對就砲我不用客氣
其實JOY1632的論點~重點有2:
第一:機油因不耐引擎的高溫就會氧化產生漆膜及油泥
第二:基礎油與添加劑的好壞也會對生漆膜及油泥有很大的影響~

好啦~問題來啦!!何為高溫??那一種高溫才稱為高溫??
就目前大廠規範的資料來說!
150度的情況下!!HTHS在2.6以上..可以說是最低的安全標準~
基本上HTHS在2.6以上保護力就沒有問題~不會造成立即性的磨損
現今節能減碳為主打的0W20~5W20~大廠規範150度HTHS至少都要在2.7以上~
就以上的情況來說...請問~除了水箱等等降溫系統固障外..油溫有可能超過150度嗎???
就已氣冷速克達來說好了~夏天35度從汐止騎到樹林~一路上常常熱熱血~拉拉尾速~
停在紅燈在無撞風的情況下~頂多也才100~110度而已~

更別說有MB229.51 VW504/507等等高認證的機油了......
能過MB229.5/229.51~VW504/507的油品~都是5W30裡面比較黏的
這些規範要求150度HTHS至少要有3.5~保護力會不夠??
而且這些認證都有一項(抗油泥)的測驗~要求非常非常嚴苛

這代表什麼呢??代表機油的品質也是很重要!!
就像JOY1632有講到:全合成機油的機油抗氧化性比礦物油高,較不容易產生漆膜及油泥,也可拉長換油里程
當然!!也不是代表高認證機油金鋼不壞~不當的開車騎車習慣~也可能造成引擎嚴重損壞~甚至於火燒車!
影片
而suzuki半合成機油(350元)跑2000就有機油泥~跟本沒有好奇怪的
它有通過那些認證??它在150度下HTHS規範是多少???
機油等級不夠~在常操或常走走停停的情況下~產生油泥剛好而已

而講到最佳油溫
看(油溫度)做為挑選機油黏度的參考
就以我個人的看法是適用的!
譬如說:
當工作溫度100度時
5W30的cSt約為10.6~剛好在最佳cSt區間
5W-50的cSt約為偏高的17.2
所以100度時~5W30的潤滑保護力較佳

換個角度
當工作溫度為120度時
5W30的cSt偏低為6.9
5W50的cSt為11~剛好在最佳cSt區間
所以120度時~5W50的潤滑保護力較佳

看油溫挑機油
機油工作溫度~控制在cst 10左右~就是最合適的機油黏度

譬如說:
平均油溫110度..選用40級數
平均油溫100度..選用30級數
平均油溫90度..選用20級數

最佳cSt範圍內~可得到幾乎0磨損的最佳潤滑效果
超過最佳cSt範圍~磨損機率會因超出程度而相對提高

目前可以肯定的訊息是:
一:90%磨損來至於(冷啟動至安全油溫)時的冷磨損
也就是說..油溫不足75度時(舉例)~皆有機率產生引擎冷磨損(高流動性與高合成等級機油~能相對減少冷磨損產生機率)

二.油溫高於安全cst範圍時~有機率產生引擎熱磨損~也就是所謂的油膜強度不足(高穩定性合成機油~能減少熱磨損發生機率)
而HTHS Viscosity低於2.6時~將確定產生引擎熱磨損

一般日系車~平均油溫約落在85~95度~這就是原廠手冊幾乎都推薦使用0W-20的原因
而歐系車款~平均油溫約落在95~105度~也這就是原廠幾乎推薦使用5W-30的原因
至於性能車款~油溫稍高平均落在105~120度~所以原廠推薦使用0W-40(如GTR~RS2~S2000等)

而速克達平均油溫也大概在90~105度之間~手冊雖然大多規範在XW-40~但我認為XW-30才是最適當的使用黏度~只不過原廠的XW30基本上沒有啥好的選擇就是了

至於機油越黏等於廣域機油~等於保護力越好等等的說法~是錯誤到極點的荒謬觀念~
此觀念至今在臺灣還是根深柢固~連不少名改裝技師~名車手也是如此認定而不知改變~更新想法

但其實也不用想的那麼複雜~在加上速克達其實也沒啥車友會去裝油溫錶的
5W30也好~10W40也好~5W50也好~適合的溫度也好~
這只是一種通則的規範
通常各廠所規範不可能一開始每個地方面面都能兼顧~一般講得都是通例~供應大眾參考
有機會或時間才會再深入討論~解釋
所以我才會一直說~~
1:強調(選用大廠)~
2:講求(認證高低)~
3:參考(手冊規範)~(第3點如有臺灣特別版就例外)
因為以上3點是最簡易讓人選到良好機油的方式
至於看基礎油~那重要性就是排在第4點啦~除非是要去比賽

選機油符合以上2點~我保證大家都不會有漆膜及油泥!!!
還有!!
冷啟動流動性不好~而且常跑短程也傷引擎~
一直不讓車的零件休息~一直狂飆當然也就更傷車啦!機油沒事~但您的引擎或周遭零件可受不了呀!
長途順順騎~偶爾熱熱血無妨~這樣並不會傷車~更不會造成機油劣化產生漆膜及油泥~

但正常情況下~誰會在馬路上心臟那麼大一直油門一拜~~而且一拜50公里??
引擎挫賽事小~小心真的一路向西
不小心真的歸西也就算了~還不小心被行車記錄器錄到~PO上網又在一次被大家鞭屍
安全第一呀!!

最後一定要在加上我改編teabox的名言啦:
機車本是消耗品~騎車習慣才是重點!良好的使用習慣~按規定保養可以騎好幾年~零件的壽命~都是可預計的。不必有勤保養勤換油的觀念~物極必反!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
大家共勉之~~~

-------------------------------------------------------------------------------------------------分隔線
至於低黏度機油保護力夠不夠耐高溫呢?????
以下是Ronza網友的文章~是狗弟我轉貼別樓的討論~大家可以參考:
-------------------------------------------------------------------------------------------------分格線
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認為,5W30這種低號數機油,不適合高溫使用~~
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高溫是怎樣的高溫....


美孚說明他們的5w-30 可用於500度F,也就是攝氏260度C~
即使是競技用的0w-30(Racing oil,用在整場狂操的)也保證可達400度F(攝氏206度C)
你覺得你的引擎有沒有辦法超過這種溫度??

那渦輪車怎麼辦??很高溫耶.....

美孚實測給你看,以900度C下測試渦輪(排龜都燒紅了) 拆下軸心,仍然乾淨無積碳~~

基本上,夠規模的石油公司沒人再提高溫保護----基本功能而已,不須特別強調~
美孚測試連結

看完以上報告
請問一下~還會有網友覺得大廠低黏度機油保護力不夠的嗎???????
還是..有人認為250以下機車~溫度會遠高於500度F??也就是攝氏260度C...

(疑似網友ywwr的迷之音):
godspeed1979 wrote:
所以工作環境嚴苛是指油溫嗎?

常態性低油壓環境......(所以只要惡操..小澤機械磨損(國產常有的XX..XXX)...大則炸零件<這邊看運氣跟機率通常不高的)
也就造就 汽車的引擎天生上比較耐操(以前公司貨車1~2檔都要見紅線..也不會怎麼樣..) 曲軸有波斯 國產機車幾乎沒有....(有的話請告訴我QQ)
散熱性能也有差...汽車有很穩定的水溫油溫...機車則是很機動性的跑來跑去
小黑狗騎老虎的奇幻飄流 wrote:
但其實也不用想的那麼複雜~在加上速克達其實也沒啥車友會去裝油溫錶的

謝謝小黑狗兄整理分享...
嗯...買菜車也要裝的....
因為騎短途 怕沒有辦法發動 連電壓都準備上去了...
油壓表...(沒位置 放棄...)

mine406 wrote:
常態性低油壓環境.....(恕刪)

哈嘍!!齊哥兄!我們又在網路相見了
話說就是因為國慘機車不良率較高~所以我才一直推廣機油才要用認證品質好一點大廠機油
170~299元選擇很多!
機油越黏等於保護力越好的謬論要根絕改革成功~~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講到電壓錶~我以前騎改裝鵝的時候~
還特別跑去光華商場花600元買一個電壓錶裝(還順便買愛情動作片)
還鑲嵌在儀表板裡面!以前玩很大~現在都沒在改了
改天去桃園找你!一起試你升級後的RCK~
黑狗大太厲害啦
可以整理得那麼詳細又清楚
還有其他網友也是

suzuki的半合成只用過一次
換到好要350元(ooxx)
那時還是傻傻用原廠+1000km換油的傻瓜
現在改用ep 5w-30
台南-高雄單程44km(約有4km山路)
3000km換一次油都很順

要是我每1000km換一次(還用原廠半合成)
3000km就花1050
還不保證乾淨....
不過深深覺得那原廠油也太誇張了
去換大廠礦物油都比它好(家裡的swing 只用嘉實多礦物油 8年里程破10萬公里....)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