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車價回歸市場機制,在供需之間取得平衡

我 2023/6 買 Honda CB350時,新車一度喊到18萬 (當時缺車),後來買了里程不到500km的中古車 (還要15萬!),2024/12 現在看到有降到14~13萬的,中古車也有10萬以下的了
當時因為我要跟朋友去環半島,常發不動的老野狼肯定是NG的,所以在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和用車習慣後,買了黃牌汽冷的 CB350,大叔我就是 RV風格,有家室要顧也不敢騎太快,就算只有假日偶爾騎,氣冷單缸好顧,放著少騎也不心疼,保養稅金也不會像紅牌那麼痛。
當初雖然好像CB350買貴了,但這一年多跟朋友家人出遊的回憶其實更寶貴。
而 Tirumph Speed 400剛進來時也在網路上很多討論,我也被嗆嫌貴可以不買,還有叫我去印度買的 XD,或是網友說日本賣多少,我說因為日幣最近貶,所以你覺得便宜…等等的討論…
雖然一度覺得CB350太重太大台,在市區有點不方便,想換Speed400試試,但真的去實車試乘後,還是覺得自己的 CB350好騎。再三考慮後就沒有衝動換車,反而考量目前台灣市區重機要找合法車位真的不容易,所以評估後還是要有一台白牌機車比較方便 (老野狼己經賣掉)
本來想買 Honda Super Cub 或 Cross Cub,但實際載老婆騎過之後,動力真的不合我用 (我承認是我太重90kg)
認清我對 Honda 的信仰不足之後,偶然間發現觀望已久的 Yamaha XSR 155 居然有實車可以租
再來就是這一篇開頭的故事了…
雖然我很感謝當時衝動買車然後不久又賣掉的人,讓我有「相對便宜」的中古車可以買
但買車除了考量價格、性能…等之外,真的還是要評估一下自己的部份,用車習慣、經濟能力、有沒有愛…之類的

願台灣騎車的環境愈來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