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Yamaha新風光125關箱 持有成本分享 介紹與回憶 合歡山清境武嶺 尖石與老 大雪山 三義勝興車站龍騰斷橋 司馬限林道雪見 馬那邦山

三角鐵 wrote:
我是說Yamaha新(恕刪)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B1%B1%E8%91%89Cygnus

風光系列各版本
風光Forte,1996年發售,前輪為股煞配置,無第二LED煞車燈,斜板進氣口為垂直柵欄設計,車殼顏色為單一車色。外銷版風光稱為CYGNUS Si,引擎代號SE01J,約1998年開始販售於歐美地區。
NPA風光Forte,約1999年發售,引擎更換為NPA版本EV4引擎,修改潤滑油道跟活塞環陽極處理,外觀配色及裝飾也有小變動。
風光Deluxe,約2000年發售,以NPA風光為基礎的小改款車型,有第二LED煞車燈配置,外型同NPA SV 125R鼓煞版,但龍頭並沒有黑色小風鏡配置,方向燈為透明燈殼無黑色外框。
新風光,約在2002年發售,外型同風光Deluxe,但方向燈改回黃色燈殼,也取消了第二LED煞車燈。2005年版本有修正引擎潤滑油道問題。
Forte SV 125R,官方中文為勁魅,風光高階版,型號為XC125R開頭,大約於1998年發售,使用跟風光Forte相同的車體、引擎,但卻配備有碟煞及第二煞車燈,前方向燈有黑色外框,龍頭也附加黑色小風鏡,外觀配色以及貼紙裝飾也採用比較運動化的設計,前斜板進氣口則為橫置飛翼設計。2000年小改款更換NPA版本的EV4引擎,配色為雙色(主色 + 黑色側導流殼),透明後方向燈殼,紅色避震器彈簧,也推出低價導向前輪股煞版本,但在市場定位上跟風光Forte太過接近而容易讓消費者搞混,最後則研發新車體SV-MAX作為勁魅系列的接班人。原本勁魅的車體則回饋給新風光使用,日本或歐洲的CYGNUS SV(引擎代號SE07J),約2001年開始販售,則以此車為基礎,後期針對早期NPA EV4引擎因潤滑油道設計問題,針對NPA EV4引擎再度改進。
勁風光,官方英文為Breeze,約在2004年發售,採用曲軸潤滑設計修正的NPA EV4引擎與凹頂活塞、低壓縮比耐用設定,分為鼓煞版及DX單一卡鉗 碟煞版,大燈在斜板位置,使用55/60W H4規格燈座,方向燈則在龍頭位置,在設計上有特別考慮女性使用者而降低座椅高度。2008年則增加大燈和方向燈都位在龍頭的勁風光版本,並在左右方向燈內增加定位燈設計,讓使用者可以在斜板安裝菜籃增加便利性。2009年勁風光全車系推出對應五期環保法規的噴射引擎版本。
SVMax 125',官方中文為車玩,是作為勁魅的後繼10吋車種,也是當時台灣山葉主打的125cc主力車種,引擎一樣採用NPA EV4 2v SOHC引擎,最大馬力有9.5ps,但是初期車玩在高速行駛時曲軸的機油潤滑潑濺效果會降低,加上機油濾清器位置設計不佳,一般店家不懂也不想拆下保養,使得引擎潤滑油路阻塞。Max sv在外型方面對當時台灣市場相當吸引人,曲軸箱與迅光車系相同,只需將汽缸安裝處加大便可借屍還魂,讓保險公司丟車賠車險賠到入不敷出,是當時台灣市場失竊熱門車種。當勁戰上市後便停產,改由GTR車系接手10吋輪胎車種市場,引擎也由NPA EV4改為馬力更大的5TY引擎,與勁戰系列互通有無。SV MAX電視廣告請來演員張震與後藤希美子拍攝兩支廣告,分別是咖啡篇與順路篇。
venlen wrote:
https://zh(恕刪)


所以我是說"新風光125"沒有碟煞
去GOOGLE找 只會找到新風光改碟煞的文章 不會有原廠新風光125碟煞版

再來風光125狹義上是只指名稱為風光125的車型 只有鼓煞版
去GOOGLE找 一樣會找到風光改碟煞的文章 不會有原廠風光125碟煞版

廣義上來說風光車系 的確有一些碟煞版本
Forte SV 125R 官方中文為勁魅 (名稱不是風光 只是一些車友會把它稱為風光SV)
SV-Max 官方中文為車玩 (一般稱SV-MAX)

勁風光,官方英文為Breeze 他是初期使用EV4引擎 後期改為全新不同的噴射引擎
勁風光指是一開始引擎相同 不能算是風光車系 大燈放斜板 整個外型就不同了
新風光125最大的安全問題就是前輪鼓煞, 最近也是因為好幾次煞不住幾乎快發生事故, 才興起了換一台代步車的念頭
曾擁有過一部迅光125,後雙避震不死硬,騎乘穩定度佳、舒適性好,屬於加速溫吞尾速一般的通勤車。
車尾手把上還有第三煞車燈。

現在山葉機車裡125cc的不知哪一台的騎乘舒適度與操駕感會與迅光125相近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