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eophotography wrote:雅哈哈近年常做這種很激進又缺乏驗證的設計...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信心長期使用是可以的 看車廠目的是,車主騎幾年,設定3年換車呢?就可能是這樣設計個人覺得鈴木GSR125引擎吊架設計不錯,口字型架構,遇坑洞不會太震,又有操控性(3樓有PO照片)
Stereophotography wrote:雅哈哈近年常做這種很激進又缺乏驗證的設計這種空行程過幾年橡皮爛掉整個路面的衝擊就會打在KS上我的馬車裝緩衝橡皮的固定鐵早就變形了橡皮也飛走過幾次不知道他們有什麼信心長期使用是可以的 SMAX或FORCE後避震鎖點強度不足導致襯套緩衝橡皮容易變形及歪後輪的問題原廠也一直都沒處理反正山葉賣的是信仰,願者上鈎當局者迷,甚至你若是批評他們的神,一些激進的信徒還會群起圍攻
我不知道版大有沒有騎過其他車款但是這種下沉感明顯讓後輪循跡性變好因為它吸收的一部分反彈到車架的應力如果要整個固定,可以參考racing s的感覺100%不會下沉,但引擎跟路面的碎震就是一直上來黑石的說法沒有道路數據做支撐,我覺得看看就好大部分的車手都說進灣換位穩定性變好~我相信他們的車應該都一樣吧...
erictaco wrote:但是這種下沉感明顯讓後輪循跡性變好因為它吸收的一部分反彈到車架的應力(恕刪) 一:下沉感包括.煞車、避震、到車架...用到車架那個減震設計好了....二:出彎、補油門....."下沉"...又要恢復上提(回彈)....三:如果是S彎,又要再壓入反方向彎(下沉、上提)......循跡不就悲劇了.........小弟就斷言,比賽車不可能留有那空隙吧(註)....(註)....SYM的FNX俯仰設計...一般道路舒適,..上賽道也是不太妙吧!...反而變成不穩定的循跡哩!
phos2019 wrote:SMAX或FORCE後避震鎖點強度不足導致襯套緩衝橡皮容易變型及歪後輪的問題原廠也一直都沒處理 那個是第一代時的問題,後來到後期的車架,避震鎖點早就是強化的了緩衝橡皮即使避震鎖點加強,車架上的那兩個橡皮還是要當定期保養去維護SMAX的有一個優點就是他沒有引擎吊架,引擎是直接鎖在車架上.....但是那個鎖點的襯套,就是消耗品了.....靠引擎平衡軸去減低震動NMAX的吊架看起來,那個吊架橡皮襯套,就是定期維護要注意的,只要能夠撐個一年兩年,還是2萬公里其實也沒啥問題......會改成這樣,應該是為了要跟PCX競爭吧,之前的NMAX賣輸PCX有一個部分就是舒適性不然上一代的NMAX吊架就跟這個完全不一樣
willienvie@gmail.com wrote:那個是第一代時的問題,後來到後期的車架,避震鎖點早就是強化的了緩衝橡皮即使避震鎖點加強,車架上的那兩個橡皮還是要當定期保養去維護SMAX的有一個優點就是他沒有引擎吊架,引擎是直接鎖在車架上.....但是那個鎖點的襯套,就是消耗品了.....靠引擎平衡軸去減低震動 你講的"強化"是因為有車主的避震器支架的焊接點發生斷裂的現象所以原廠才不得不變更避震器支架的設計以及支架焊接的位置但這只能防止避震器鎖點的支架斷裂並不能阻止襯套變形以及"歪後輪"的問題
更新一下,有發文有知識目前經過各方經驗(還有改裝避震廠的經驗)判斷這個停止器機構,最大的作用應該是1.防止怠速熄火啟動時的震動造成的不適感2.讓引擎的震動不會直接傳到車架上,提高騎乘者肅靜性(減震效果比Smax好上不只一個檔次)"掉落感"並不是嚴重到不能接受的問題,我們只是要知道增加這個問題換到了什麼?若BH6因為這個機構的關係得到以上的騎乘感,我個人覺得還是利大於弊可以接受的說真的沒騎過震動這麼小的機車引擎
更新一下,終於有人研究這個問題了12:20講的非常清楚換完改裝件,避震器就正常了.....但抖動也還原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iPe0yKhFhk&ab_channel=HPM%E9%AB%98%E5%8B%95%E5%8A%9B-%E5%B0%8F%E9%AD%9A%26%E7%A9%B6%E6%A5%B5%E5%B1%B1%E9%81%9397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