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怎麼山葉出勁豪125都在批評


Wow_Senior wrote:
一樣的文章我可以一...(恕刪)


那對前叉還真細.比我的快十年的高手還細

狼0226 wrote:
那對前叉還真細.比...(恕刪)


我已經酸過了,連豪邁,DUKE都比他粗。
而且很有趣,我說『快40年』的豪邁,DUKE
有人很認真的說豪邁,DUKE還沒有40年。
你說我該回他啥比較好?
中文很難懂?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而且很有趣,我說『快40年』的豪邁,DUKE
有人很認真的說豪邁,DUKE還沒有40年。

您不覺得,快30年比較精準嗎?
大叔是 萌Style (笑)
Wow_Senior wrote:



我已經酸過了,...(恕刪)

粗是一回事,那麼老的車,
避震器若無拆解保養,性能也早已不堪


我也不想幫山葉說話了,畢竟浮出生鏽事件,
希望國產都要爭氣,賣那麼貴又這品質,
最近老婆三陽GT125,僅三年一萬六千公里,
汽油幫浦就掛了,噴了不少錢⋯⋯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粗是一回事,那麼老的...(恕刪)


咳...只能說你扯遠了。
快40年的老車避震都能做得比他好,。
你覺得快要40年後的新車用比他還差的避震說得過去!?

再來,保養是後天的。
你覺得要是先天不足...後天再失調。豈不是注定是災難中的災難。
再來...
先生...SYM那台買菜車才多少錢呀!?
現在這台YSP的買菜車他要賣你多少!?
讓我幫你複習一下。
這一台。AXIS
賣得比東南亞還貴,偷得比東南亞還凶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moastyle wrote:
您不覺得,快30年比較精準嗎?
(恕刪)


看來他不但不覺得,還自以為理直氣壯



Wow_Senior wrote:
咳...只能說你扯遠了。
快40年的老車避震都能做得比他好,。
你覺得快要40年後的新車用比他還差的避震說得過去!?


咳...最好40年的老車避震比現在直筒油壓避震器好...

迪爵在1998年之前都是用糟透的TLAD搖臂式前叉,
豪邁更猛了,賣到2007年還在用TLAD搖臂式前叉。

要吸震沒吸震,要穩定沒穩定,
你去網路隨便搜尋一下就找到一堆改前叉的文章...

更不用說原廠3-5年就會損壞,副廠壞更快...
現在幾乎都是用直筒式前叉。


人家告訴你豪邁沒有40年就是在暗示你大家都已經看破手腳了,
最好不要續繼唬扯過頭,
把某個垃圾捧成神,就可以隨便用來攻擊別人這就是網路的正義你說對吧...

Wow_Senior wrote:


咳...只能說你...(恕刪)

你講的我都知道,但不要無限上綱。


要比東南亞會比不完,國產根本沒得比,
印度一台便宜的本田兩萬台幣有找,
東南亞的本田台幣五萬左右就很優質,
台幣七八萬就可以買到MSX125,怎麼比?


台灣當然也有四五萬的車種,但品質你我心裡有數,
一樣四五萬台幣,東南亞車的技術含量,
與國產的差距已經是整整一個世代了,
但話說回來,還是別比到國外去去了,看看國產對手就好,
想藉著勁豪打臉不如東南亞,是會打死一票品牌的,
國內市場的對手就是只有這樣,拿勁豪來賣就夠了。

fanliou wrote:
勁豪不管在外觀/規格上,不是最好的,但切入的"買點"卻是最甜蜜的,買菜車辦到好5萬多(扣除舊車),省油,行李箱大,這就是對了。


同意此點+1,相信會購買勁豪的人,大都是因為以上原因(滿足到需要)而購買的吧!(需求與價格取勝,也說是C/P值,沒有需求多的配備也等於是多增加車價的負擔吧!,就簡單拿RAY來說與勁豪比較,以買勁豪得自己來說置物箱勝,油耗勝,價格便宜,就覺得勁豪是優於RAY的優間先選擇,反之則相反)

一般來說就是需求與價格取得妥協後買賣交易才會成立!

沒有一種商品只有一面倒的批評或一片倒的讚揚,一定有兩面的意見!

理性的批評是好的!!(就是希望讓廠商知道商品的缺點,以便加以改進!)

加油!!請大家使用後不滿意的地方盡量用力批評下去!

讓廠商知道後續要優先改善的地方!!相同車款的人!

小弟目前覺得勁豪的缺點就是起步0~30左右震動感較大!!偶爾有塑膠車殼震動的異音!其他就沒什麼要批評的了!等有碰到再來批一下囉!





adad1980 wrote:
咳...最好40年...(恕刪)

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GY6車款不管TLAD或是直筒33mm
吸震效果都不錯 並且前後避震的搭配都是阻尼軟 彈簧也軟 很平衡
所以整車前後是一起晃動 不要太大太誇張地坑都能有效吸收 只是過大坑會多晃1~2下

但是目前騎到很多搭配33mm的新車款
前後平衡性都很差 幾乎都是前軟後硬
人一坐上去前叉幾乎都是觸底狀態 然後後面避震又硬 等於後面所有上下起伏因為前軟後硬的關係
全部都由前面去吸收 騎乘起來的感受就是前面是觸底沒行程撞擊的震動 後面是無法吸收彈跳的震動
非常難受
所有車評都跟你說這是運動化車款 所以避震比較硬 自己認為都是唬爛
三大廠車款幾乎都是這樣

看到勁豪車款在測試影片中整車避震很協調前後雖然軟 但是吸震
反而比較適合台灣路面
  • 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