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台灣車廠看好了,SMAX山葉在教你們不懂的事

簡單便宜十塊錢 wrote:


原刊民82年1月號第85期風火輪雜誌。


民國82年,比雅久PGO突然推出二款震憾車壇的機車.

一為V2-1600,另一則為二行程仿賽車"功夫"125.

應該很多5.6年級生都知道這二款車.

但是此二款車原本設定以外銷為主,V2-1600為台灣國產機車最大cc數,

超過150CC原本就只能外銷.只生產了試做車.

而功夫125~印象中由於環保法規及售價過高等因素,同樣並未上市.

雖然不是很老的車,但此二款車確實在台灣機車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至於81期V2-1600報導.因為頁數較多~就不再PO上來.

請參考第一張圖~銀色半罩就是V2-1600.


V2-1600性能諸元:

引擎: 53度夾角V型2汽缸‧OHC每缸4汽門(每缸3火星塞)

排氣量: 1596C C

內徑X行程:110X 84m m

壓縮比: 9.3:1

最大馬力: 86hp/ 5700rpm

最大扭力: 12.9kgm/ 3700rpm

車重: 205KG

前輪: 120/60-17----後輪: 180/60-17

http://tw.myblog.yahoo.com/jw!9niu_k.AERnb.3Pt4ZpM/article?mid=1477


原來你說的"長進"是民國82年的事啊...

TurboLin wrote:
原來你說的"長進"是...(恕刪)


那又如何呢?

你不是說做不出250以上?

這又是什麼呢?

那您又有什麼樣的特別論點呢?

還是您只會抓別人語病呢?

台灣山葉連一台250CC都要靠日本進口了

進口又如何...銷售量慘的跟什麼一樣

而台鈴的車穩定性不錯...走實用的路線

公司想買兩輪的工程車,我也推薦了NEX

主要車廂大,也比較省油



只可惜我家人不愛...

可以推就推,不可以推就閃,閃不過就躲,躲不過就拖,好過背黑鍋。
教導台灣車廠後避震底座燒不牢靠直接斷掉阿
別在那邊外國月亮比較圓啦

三葉車廠看好了,台灣兩陽車廠在教你不懂的事

當初三葉四行程車剛出來洩機油跟加機油方式根本智障
後來怎跟兩陽學起來從傳動蓋下面露機油再從排氣管那邊加機油阿?

再來為什麼傳動CASE底部要做機油的流動小口?每次傳動蓋一拆就要滴機油~不然就是要把車身斜著
不錯不錯~後來也把這設計取消掉了

再來為什麼以前的車馬桶要做的那麼難拔?還要拔兩邊側蓋才能把馬桶拔起來
不錯不錯~後來出的車也把這鳥設計取消掉了
roward wrote:
教導台灣車廠後避震底座燒不牢靠直接斷掉阿
別在那邊外國月亮比較圓啦

三葉車廠看好了,台灣兩陽車廠在教你不懂的事

當初三葉四行程車剛出來洩機油跟加機油方式根本智障
後來怎跟兩陽學起來從傳動蓋下面露機油再從排氣管那邊加機油阿?

再來為什麼傳動CASE底部要做機油的流動小口?每次傳動蓋一拆就要滴機油~不然就是要把車身斜著
不錯不錯~後來也把這設計取消掉了

再來為什麼以前的車馬桶要做的那麼難拔?還要拔兩邊側蓋才能把馬桶拔起來
不錯不錯~後來出的車也把這鳥設計取消掉了
...(恕刪)


Yamaha這家車廠本來就問題最多,引擎本體就是個大問題,曲軸爛爆了

roward wrote:
教導台灣車廠後避震底...(恕刪)


聽兄台這麼一提醒~讓我想起19年前剛考上駕照買到的第一台山葉四行程車~迎光150

在經過了漫長的19年後~我才又買了SMAX
日本ymt好像有台灣ymt一半的股權,有多少利潤?sym市場主要在國外,如果要給日本賺,我寧願支持本土企業
"但是此二款車原本設定以外銷為主,V2-1600為台灣國產機車最大cc數,

超過150CC原本就只能外銷.只生產了試做車"
---------------------------------------

沒有正式量產.上市發售.經過大量消費者的使用
性能.耐用度.優缺點根本無從得知

這類的原型車(汽車.機車都一樣)
真的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



erotica58812 wrote:
我很慶幸我沒有下一代(也絕對不會有,因為我超討厭小孩)
台灣將來若是被大陸祖國收回
我倒是樂見其成
至少
你我有更多廠牌產品可以選擇
而不是受限於關稅,ARTC,還有這些不長進的廠商來剝削你我的辛苦錢


到時牌比車貴不說,一個禁摩就讓你連騎都不用騎,管他賣多便宜,全部變1:1模型

goldwing1800 wrote:
所以您的意思是說杜卡迪跟日本四大機車廠來比,日本四大車廠的品質沒有比杜卡迪好嗎???
訂價只有單單品質這個問題嗎???
一家廠商生產的東西一定有其好壞,只是國人把國產的東西放大檢視。

那你覺得國產幾個車廠有什麼東西比的過四大廠?品質?性能?精緻度?
以市售車來說,我認為D牌跟日本四大廠品質比,日本四大廠的品質比較好一些。
但就像你說的一樣產品的定價不是只有品質會影響。
這就是D牌可以賣的比較貴的原因。因為買他的消費者認為他是手工精品。
這就是義大利產品的威力。義大利很多產品都是這樣。不光是機車而已。
日本四大廠都比不過D牌了,你覺得只會做單缸車台灣車廠比的過能做四缸仿賽、
賽場上還可以讓D牌吃灰的日本四大廠嘛?真的可以的話怎麼不弄個GP還是SB
K車來跑跑,搞不好可以讓四大廠吃灰。

簡單便宜十塊錢 wrote:
台灣山葉連一台250CC都要靠日本進口了
進口又如何...銷售量慘的跟什麼一樣...(恕刪)

這個討論過很多次了,台灣山葉不生產檔車或是250cc以上產品
不是台灣山葉的問題,而是因為台灣山葉是日本山葉的子公司,
對母廠來說,目前的策略是把台灣山葉當做250cc以下速可達的
生產基地。在策略調整前,都不會有國產250cc以上檔車或速可達。
還有你不管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買的T-MAX530也都是從日本出口的。
印象中R1、R6也是。這就是YAMAHA的全球策略。
還有,這次TMAX代理進口的銷售成績比之前Majesty250好了幾百倍。
當時Majesty賣不好的原因大概就兩個
1.時機不對,當時剛開放,大部分會買大車的人都是認為速可達就
買白牌就好。幹嘛買到250CC以上。要就要買仿賽車。
2.路權問題。當時也是很多潛在消費者認為,路權跟白牌一樣幹嘛
買大台的。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