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勁戰六 NMAX BW'S B4V引擎 你還在改襯套嗎?

doriscat1123 wrote:
你們嚇到我了 A點會轉的話會形成雙轉點.引擎會往下插.這次新引擎架沒狗骨頭,沒吊架限制器.而且我看師傅拆車A點是死了 小魚影片也是死點 .不明白你說的會動是為什麼.確定是B4V嗎?

這次調整後避震不能用直感去調教,而是要用比例方式了.依體重調預載了.






用上面有人上傳的影片來看,很明顯後懸吊作動時有機會把C點的空間給吃完,如果你A點不能轉的話,你覺得會出現什麼狀況
doriscat1123 wrote:
你們嚇到我了 A點(恕刪)


我才被嚇到, 前後兩個除了尺寸以外, 機能一模一樣的襯套
一個被說能轉60度, 一個被神秘力量說不能轉, 你484有襯套歧視
doriscat1123 wrote:
你們嚇到我了 A點(恕刪)


然後你說到重點了 就是因為速可達是雙轉點, 後軸反應才會這麼模糊
force/smax/KRV都有針對這個問題在結構上改善了(沒有吊架)
Summer37

Nmax是遺憾的雙轉點

2021-09-30 17:32
Bookwarm

我將NMAX後避震改軟後, 龍頭變得很震,就像影片中講的, 後避震軟C點就往前更多, 將震動傳到前面。

2025-04-09 16:13
看不太懂?那這個問題,原廠不用解決嗎?
tomychan wrote:
看不太懂?那這個問題(恕刪)


原廠還真的不用解決

是在說 不用改
不然你A點不會轉動,你B點是轉軸,當C點止擋到底時後避震還有行程的話,你的懸吊要怎麼動作?
C點那麼一點點空間要放大到可以給後避震的全行程,你可以算看看夠不夠


這個不用算 .不夠

很明顯後懸吊作動時有機會把C點的空間給吃完,如果你A點不能轉的話,你覺得會出現什麼狀況

停止壓縮行程.感覺硬到靠北邊走

我才被嚇到, 前後兩個除了尺寸以外, 機能一模一樣的襯套
一個被說能轉60度, 一個被神秘力量說不能轉, 你484有襯套歧視


90388-10818 防震墊 90388-10808防震墊 我實在看不出一樣

然後你說到重點了 就是因為速可達是雙轉點, 後軸反應才會這麼模糊
force/smax/KRV都有針對這個問題在結構上改善了(沒有吊架)


沒有錯速可達是雙轉點所以出現狗骨頭而我說的是B4V 它不是雙轉點

A點會不會轉可看看RPM教學 如果會轉動那鬆開B,C點吊架應該會轉下來

勁戰六代 引擎吊架橡膠套更換教學

太扯!六代戰竟然滑行飄成這樣 避震與引擎震動傳達到車身那麼誇張! 恐龍工坊全新開發 六代戰/Nmax/aero155引擎吊架減震塊

不然可找YAMAHA維修中心 請他開啟拆卸手冊PDF 引擎吊架拆除那張圖

其實我說高動力老闆差一點點就正解了,可惜他放棄了就跟你們想的一樣封B.C點A點換可轉動培林 換取更大的擺動角,但是這樣就沒有了零後仰,變成一般的吊架了
改車沒有對錯只有爽度 如果A點真不會轉.你們會如何改動呢?

話說你們有KRV的料圖了嗎?想研究一下 .我要比對AK圖
A點不能轉的話,改裝襯套把C點塞滿,ABC三點形成一體後避震卻能作動,難不成車架變形了嗎?

你看這不就轉來轉去的
https://i.imgur.com/NrsVjvY.gif
你會誤會他不能轉是因為他看似鎖緊不會動,但其實後輪到A點這個力矩造成的力道是你無法想像的,所以它轉了

至於為什麼會那麼不舒服
以飛炫踏板做觀察點,當踏板壓到最低點即將回彈時,引擎剛好正在下沉因此襯套把車架往下撞了一下,看飛炫的作動會發現明明在回彈卻又沉了一下;然後飛炫下沉到一半時,因為引擎已經在回彈了,所以襯套又把車架往上撐。
而這一下一上的動作,在襯套處剛好是前後方向的撞擊,這力道就沿著車架傳到傳到龍頭,所以六代才會出現後輪過坑龍頭在噴的現象。

而且還有因為雙可動軸以及後避震上下鎖點和後輪軸三點接近直線,造成以後避震上鎖點為基準,下鎖點相對作動軌跡從正常的『\形』變成『┐形』的壓縮回彈不線性的問題。

所以才會導致六代對避震的要求莫名的高,因為這根本不是正常的避震要處理的問題


至於我怎麼處理的呢?
我也還在等勇者去處理啊
因為怎麼處理都會有個極限在,就等勇者突破限界我再跟上~

目前也只能加厚坐墊暫時無視那個後面那個大坑痛小坑更痛的問題
至於前面啊...龍頭party搖起來!!
看魚大試了好多襯套,第一次看到新車要試這麼多襯套產品,真的是讓人疑惑,
反而狗骨頭舊設計比較好(1代~6代勁戰都試騎過了)
foxmax0913 wrote:
原廠還真的不用解決是(恕刪)


馬車的引擎吊架也是超鳥的垃圾 剛性太低過彎時後輪會自己看心情亂跑 所以落地人人必改 馬車量產近十年也沒有看原廠想要改善過
勁戰六真正的問題還是為了隔離引擎震動 將吊架作動設計得太敏感 導致襯套吸收部份衝擊後 後避震無法正常作動變得太硬 我覺得類似以下的設計比較可能可以改善後避震太硬的問題 又不至於太影響舒適性 看看有沒有人可以分享看看
90388-10818 防震墊 90388-10808防震墊 我實在看不出一樣
阿就說尺寸不一樣, 功能是完全一樣的呦, 你都會查料號看不出來只差一個1嗎


沒有錯速可達是雙轉點所以出現狗骨頭而我說的是B4V 它不是雙轉點
他是, 吊架就是雙轉點的存在, 但你說他不是就不是囉, 焊起來試試?


A點會不會轉可看看RPM教學 如果會轉動那鬆開B,C點吊架應該會轉下來
他不是培林, 是襯套, 會變形但不是正統意義上的轉軸


其實我說高動力老闆差一點點就正解了,可惜他放棄了就跟你們想的一樣封B.C點A點換可轉動培林 換取更大的擺動角,
換培林是個好主意, 操安會變好但你會震到懷疑人生,
但是這樣就沒有了零後仰,變成一般的吊架了
工三小, 變成單轉軸搖臂才是"真.零後仰", 你當擋車都會後仰逆

改車沒有對錯只有爽度 如果A點真不會轉.你們會如何改動呢?
改車有對錯, 你對吊架的理解就是範例
Leonard_liu

我也很受這問題的困擾,可有解決的方案?

2021-09-30 9:26
Summer37

樓上發的襯套就是解答啊 不在乎引擎震動我個人推薦選硬一點的就是了 動態大提升[爽]

2021-09-30 17:3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