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林道,阿伯騎野狼還是豪邁也騎得進去出得來。
而bws100雖然是2T引擎,但同樣受惠於較小較輕的車身,才有[輕快]的感覺,實際上輪子也沒多大,前後輪120/90/10、130/90/10,跟現在的12"輪子外徑差沒多少。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
90年代出現的大輪速可達,像是BWS 50、100。
或是比雅久的HOT 50、110
主要是為了歐美市場而設計,
因為歐美還有許多『未舖裝道路』
就是經過施工整理,推土機推過,壓路機壓過,但是並未鋪上水泥和瀝青的土質道路。
台灣幾乎是沒有這種未鋪裝道路,只剩台東197縣道有一段是未鋪裝。
但是歐洲還蠻多的,所以會出現Fiat Panda 這種四輪傳動的轎車,
(美國則是直接用皮卡或是SUV)
但是更越野的道路就很吃力了...
說是要『越野』,不如說是應付比較惡劣的路面...
除了未鋪裝道路,年久失修的道路或是幾百年前留下的石板路等等。
而且在歐洲很快的就更流行14吋輪胎的速可達
像是這台honda vision 110
台灣的話比較熟悉的就是Suzuki Address 110...
或許你會問youtube上面一堆速可達越野的影片,
難道真的有那麼爛?
我只能說這類影片本來就是炫耀、搞笑成分居多,
就像騎Ubike上武嶺的舉動一樣。
重度野越下傷人也傷車,人會極度疲勞,
因為速可達騎士三角設計讓你很難操控和維持舒適性,
速可達前輕後重的特性讓操控上更是雪上加霜...
車子也好不到哪去,前叉漏油是一定會的,
嚴重的三角台、輪框變型爆裂也很常見,
車架的踏板扭曲變形的案例也不少...
所以台灣越野速可達只有短暫出現一陣子,
最近一次就是2008年BWS125上市,靠著YMT的瘋狂宣傳搞出一陣越野風,
車輛改裝套件(例如火速這廠牌),越野帽等等人身部品紛紛出現。
但是差不多過了5年就消失了...
這族群不是不玩了,不然就是去玩真的越野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