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NMAX155 車主開箱與騎乘一個禮拜心得

royher wrote:
它不是不好
就只是要給壓力
不要老是幫他找藉口
 
真的是如此,就像前幾天我提出的有人把C125來當NMAX售價的台階不妥
馬上引來激烈車主的攻擊...而他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去忽略了C125高價的原因跟NMAX不同(不過已經檢舉,文章皆已由管理員移除,因為我回文時也引用他的文章所以依版規引用的文章被移除避免後續文章失焦與持續對立我的文章也會被移除)
 
我們始終都不是再說山葉不好,也不是說買山葉車的人都是盤子
每個人對於一樣東西的喜歡程度不一樣,願意用不同價格購買我絕對尊重
我自己也有很多東西也因為個人喜好去選擇較貴的產品啊...
對於說那些買山葉=盤子的人我也是一樣覺得這些人也是相同的無言
 
當然人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被批評可能都會有些地方無法接受,但我希望真的有些狂粉可以理性去看待人家言之何物,並不是說出一點問題就認為別人是全盤否定這家公司,相同的我也認為其他廠商也都有自己的缺點要面對啊
royher wrote:
怠速熄火的目的就是要減少怠速時的油耗 所以是整個已經算在省油裡面了
所以你再跟我 輝甚麼 我搞不懂 請指證


不曉得您老兄是對怠速熄火系統真的無知,還是只想當葉黑?怠速熄火需要即時啟動馬達,油門加了就走,這也是三陽自誇的三零科技之一,這套系統不用錢嗎?

royher wrote:
講到碳排放 就更不要說了 就連專家也會算錯的東西 好像被你拿來當口號了

算煞車時頭頭是道,講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推給專家會算錯?
假設一般人的行駛里程一年3500公里,SMax 油耗 35公里/公升,NMax 油耗 45公里/公升,騎 NMax,一年可節省 22.2公升
3500/35 - 3500/45 = 22.2 公升,
燃燒一公升汽油,產生二氧化碳 2.4公斤
全台灣以一百萬機車人口估算,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
22.2 x 2.4 x 1000,000 = 53,280公噸
您老兄懂了嗎?

royher wrote:
煞車部分>>
對了一小部分歐 我不知道 哪一大部分錯了
我看你是真的有看懂嗎
(碟盤直徑*卡鉗力道*來令片與碟片的磨擦係數)*輪胎與地面的磨擦係數(非定數會有上限之後 會變小變成動摩擦)=摩擦力
然後 摩擦力 要施加反作用力(反向力) 給 動能物體 最後讓他停下
基本上不能稱之 煞車阻力 那叫摩擦力.....
你引用的是 E=1/2*M*v*v 動能公式 基本上沒錯 還算有唸過國中物理
別忘了 還有最大靜摩擦力>動摩擦力的
還有 滑動摩擦 跟 滾動摩擦 的問題


不是專家少說一些才不會露餡,碟盤直徑*卡鉗力道*來令片與碟片的磨擦係數 只會影響輪胎鎖死時間,煞車距離主要取決於輪胎和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有ABS煞車啟動),以上還沒扣除人的反應時間乘以車速。
摩擦力不只是只有阻力,機車行駛動力加速也是靠輪胎磨擦力,只說摩擦力才容易混淆,煞車阻力有這麼難懂?
物理能量不滅定律有學過嗎? 不懂請回去問物理老師吧
1/2*M*v*v 動能 = F (最大靜麻擦力,ABS啟動時) x S (煞車距離)

玩車的人都知道不能只改煞車碟盤卡鉗來令片,避震器輪胎都給改,問題是改了舒適度不見了,油耗也變差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錢犧牲舒適度,想比加速操控煞車,市面上一堆車可選,何必買不喜歡的車,再來花錢改車呢?
NMax 煞車不夠力、不安全,街上跑的 7、8成機車沒碟煞、沒 ABS豈不是一天到晚出事,還輪不到 NMax 車主擔心。
最後強調一次,命是自己的,煞車距離和速度平方成正比,想安全,保持安全車速反應時間,才是正解。
rockwu wrote:
不曉得您老兄是對怠速(恕刪)


小老婆剛剛六月機車銷量統計
DRG 17XX台
FORCE 14XX台
SMAX 6XX台
NMAX 3XX台(一個星期的銷量)

聊天室有人說訂單排到九月??真假?
rockwu wrote:
不曉得您老兄是對怠速(恕刪)
 
 
你的態度讓人感覺不到客觀與理性
如果閣下在這樣的態度 我們只好用不客氣的方式
 
說過 我沒有排斥新科技
省油本來就是必要的 但是不要無限上綱
這部分 我也只有說過 為了某些功能 或許會犧牲了某些 現在覺得不重要的
所以 我沒有說省油不必要
我當時也說過 省油部分 算錯
結論 你還是拿隻槍 就以為天下無敵
還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 引述~~~~~~不曉得您老兄是對怠速熄火系統真的無知,還是只想當葉黑?怠速熄火需要即時啟動馬達,油門加了就走,這也是三陽自誇的三零科技之一,這套系統不用錢嗎?~~~~
這個論點 你自己有點混淆了吧
 
那到底你要表達甚麼甚麼 我有說過 這是不好的嗎? 那這個來說 只會顯得你自己根本 沒理性的在批
 
每年能省多少油 跟碳排放 抱歉 你還是很狹視
 
當你只算出 耗油的碳排 但是是製造以及是不是多出來的 有沒有再算進去
簡單的來說 就是 因為A出現之後 會不會多餘的導致B C D 的因素 這點很難處理
我的重點就在這邊
你要比較碳排 就只有討論 油耗部分 當然是你有利
但是整個維修保養製造等等部份 你沒考慮進去
就像 看不到 就不算他那樣 你總是認為別人沒想到
 
另外怠速熄火部分 我就只是跟 SMAX 比較
跟三陽甚麼關係
你這樣為了自己立場 刻意曲解別人說法 真不知道你要說甚麼
 
整個前提上
如果你有事先界定範圍 我就才會說 在你的設定裡面 是對的
但是對於事實勒
你就能確定你把所有的碳排的變因 都考慮進去了
你該不會是 英國研究吧 只論方法有沒有問題 卻不考慮實驗的真正意義?

  • ~~~不是專家少說一些才不會露餡,碟盤直徑*卡鉗力道*來令片與碟片的磨擦係數 只會影響輪胎鎖死時間~~~
我沒說過我是專家 你要提出意見 我很樂意 但是還是那句話 憤青喜歡噴人的口吻就免了
 
你真的在為自己找理由,碟盤大小真的沒影響嗎
首先一般人改 改煞車 一定先從 來令 跟碟盤大小改起(知道你喜歡斷章取義,輪胎是大家很無爭議的第一順位 但是 比較不會跟 煞車 連結 )
最重要先避免 咬不住盤的現象,(另外 卡鉗貴很多啊要換卡鉗 有時候 總泵也要跟著換 更貴)
(煞車的時間跟手感 金屬油管就可以改善很多)
如果真的發生咬不住盤 卡鉗卡死 然後 在過熱超過來令跟碟盤 工作溫度 煞車失效
鎖死的時間短 就是可以啟動煞車的時間早阿
所以你的理由 真的是對的嗎 碟盤卡鉗 只影響作用時間 萬一超過負荷呢
那麼碟盤大的 不是就會散熱比較好些 力矩大些
卡鉗好的 不就 咬合力量大 摩擦力就大些 而本身的散熱也會稍好
難道真的只有你說的 只反映在煞車時間嗎
就算是煞車時間 早點反映煞車上 在於實際的作用上不就是等於提早了煞車的時機 延長了安全的距離
 
所以你只看輪胎與地面 那麼 輪胎 如何以摩擦力停下
靠的是煞車系統 整的的作用
你卻刻意忽略 煞車系統的功能
請你不要刻意忽略 只講輪胎部分
我也從頭到尾 並不認為輪胎部分的觀點 大家會有差異 因為那是常識 所以 沒有著墨
輪胎跟地面的摩擦力 本來就是基本的 大家知道
但是 輪胎比較好 跟 稍差 有意安全的當然會換好點的輪胎
但是我在跟你討論SMAX VS NMAX 之時 當然都是以出廠配備來說
因為你就是煞車經驗不足 才會覺得夠用
 
請問 煞車阻力 是哪個語法 阻止煞車的力道? 影響煞車效果的力道
煞車這一個詞就是與前進的反做作用力了 那直接就是煞車力 就好
多個阻 就是代表 有反對的意思 負負得正阿
你說都是對的 都給你說就好了啊
 不是要挑刺 真的錯很大

  • ~~機車行駛動力加速也是靠輪胎磨擦力~~

你又在打牆了 這個根討論無關 你跟我討論的是煞車
你說我說摩擦力會被混淆
但是大家都知道 摩擦力就是 反向力
你要解釋 加速也可以啊 但是沒人會誤會
真的 錯了就錯了 沒關係 不要再凹 浪費在這邊 很累
 
  • ~~~物理能量不滅定律有學過嗎? 不懂請回去問物理老師吧
1/2*M*v*v 動能 = F (最大靜麻擦力,ABS啟動時) x S (煞車距離)~~~
還好你還知道有加註ABS 啟動
可是ABS 作動時 就是滑動產生了阿(輪胎轉動角度差) 你卻沒說明
然後勒 我不知道你這邊要我回去問老師 做甚麼 看不懂你的用意
我不會連這部分都看不懂 難道你去問過老師了
我講了動能沒錯啊 是針對你說的 煞車距離 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但是 你認為你這邊的F 是不變的嗎 本來有解釋不想再多說了
反正 我講了 你自然會去 查ABS作動的原理
所以我沒討論F*S 是覺得牽太多 只要有V*V 就是 速度平方成正比了
誰不知道F=MA,E的簡單表現就是力*位移 古典力學部分就是這樣
雖然不是學得很好 但是跟你討論 應該夠用了
如果你要簡化問題 或許只能說 在某個時段內 上下起伏 得視為連續並且定值
這些 其實都是學校內 為了簡化學習的作法,實務上你要多想想
 
  • ~~~玩車的人都知道不能只改煞車碟盤卡鉗來令片,避震器輪胎都給改,問題是改了舒適度不見了,油耗也變差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錢犧牲舒適度,想比加速操控煞車,市面上一堆車可選,何必買不喜歡的車,再來花錢改車呢?~~~
你又以偏概全,改車是門學問 不是你想的 都改到極致。我難道不能為了平常更安全而改,又不是一定要跟人輸贏,難道妳都是認為改車的人就一定爆改。
年輕氣盛時會偏爆改啦! 你都承認我是老兄了,所以就不是你想的那樣。>>>所以你的說法不對了
我有說道改車改加速嗎?? >>>>所以你的說法又不對了
真的 我有小弟 我要他不要改車 買大車比較安全 比較耐用 比就有力,他就回我 勁戰II就是要改
所以就是有人想把速克達拿來改,>>>>>所以你的說法又不對了
而且改車 不見得就是很狹隘的像你所想的
我改配件 改煞車 又不能叫改車了阿
我覺得起步沒力 我改改普利 開閉盤 也是不行嗎(先不討論法規,不然又要被混淆偏掉)
舒適度 你太沒見識了 舒適度不夠 可以拿錢來堆
我就不能改電子可調避震阿 看來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當然這樣爆改 個人也是不太能認同的 可是只是論述這部分並不是做不到
 
煞車不夠力 看跟誰比阿 我覺得你都是只會以你自己的眼光來看別人
好像別人都比你差
你很多機車原理 我也覺得你不懂 再裝懂
就只是為了護航
 
請你自己講 NMAX 155 是甚麼定位、甚麼用途是甚麼價格 買菜車嗎 還是偶爾通勤用的? 
那麼以他自己的定位,就應該跟差不多類型的車來比
你大學生跟小學生 比 合理嗎?
煞車拿來跟其他買菜車比 說 比買菜車好多了 所以好棒棒
真的想想 這邊的想法 換作是他人 不知道 要說甚麼 我就不便多說了
好啦 你又要硬凹 會說難道那些不是車嗎 難道那些車跑不到80(外國聽說130,反正就按你的邏輯來談 不騎快80應該不算快了吧) 也行 反正你有愛
笑笑ABS,那只是為了大部分人 技術不好 或是 路面性質複雜與機率問題 來設計的
當然 我們大部分也都是那大部分的人 所以你也不要神話ABS 了
反正 你就只想著噴 講甚麼都不去考慮公正性的
事實就是
NMAX 煞車這部分 就是 弱於 與它同定位的 車
當然有沒有夠不夠用 你高興就好 事實上 講夠用的人 都只會講一句 順順騎就好
只要順順騎 那世上就沒有 不夠用的煞車 不是嗎
發表會試車 先不管如何 事實就是 他就是摔過了(當然原因很多,大部分人表面上歸咎於輪胎)
最後
請你回答我 關於價格計算的部分 為何出現這樣(當然你也可以說 公司它就是想要這樣賣 它就是爽這樣)
 
結論:
}
新科技 不一定最好 有時也會加入商業操作因素。但是時代的進程下 真的有甚麼我們為何不享受它。
}
我沒有反對怠速熄火的好處 但是絕對也不是完全沒壞處的
}
我也沒說 省油是不好的,我只會說 如果以現況這樣,我可能會等個一年來 等出更好的車。因為我覺得NXXX 現在不夠好,CP值也不夠。不值得我去買(只說自己,別人不管)
}
碳排放的問題 如果要限定範圍 那可以很簡單,但是過於限定範圍 不見得有代表性。
}
煞車系統沒甚麼只有某某部分才有用的,否則不會被稱為系統。所有講某個部件功能有限或是不彰的(對安全上)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若是非以極致改裝為目的的話
1.來令片跟碟盤。2卡鉗。3油泵與油管。A.拉桿看情況
我會以這樣的順序來改,我覺得是理性的做法 煞車 至少 要符合我使用 逐步調整上去。
輪胎當然已不會太差來改,主要是維持煞車的效能,而且 輪胎本來就是所有改裝的第一位
}
我也沒說過命不重要,但是 除了速度之外,煞車的效能當然是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而且只要求速度不要太快的就可以減少車禍的說法,是很虛偽的賢者說法,因為如果這樣有用,大家就通通只用40KM/H 在跑好了。但是就算很慢速之下 車禍也還是一樣會發生。
車禍的發生,其實不完全在速度,在於反應時間與專注程度。
}
有人說關稅18% 貨物稅 17% 營業稅5%
整個乘起來 沒錯稅率是用乘法的
1.18*1.17*1.05=1.449(算1.45)
如果印尼當地拿七萬
(業界價 不可能拿零售價來只會更低不到七萬,而且因為不是全配 所以價格一定不會到七萬)
7*1.45=10.15 , 8*1.45=11.6
所以 這樣看來 台葉是用 8萬塊的離岸價格 再算的
你說哩 台葉 賣多少 當然也沒很多啦 就看它跟 印葉的盤價是多少 我想真的只會比七萬更低
各位看機車零件行的材料價格很低就知道了
而且 聽說 台葉 也是進口零件後 自己組裝的 所以哩 那個18%關稅是不是有那麼高 還不清楚
******************************************這部分怎不說明你的看法
請你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來反駁
像碳排放的部分 我就 部分認同 如果在限定範圍的前提之下 我同意你的說法
 
如果其他部分 你做不到客觀公正的說法 那你也可以說 我就是要
就是要不遺餘力的護航 "也可以 我也認同 畢竟有愛" 但是請大聲說出來
 
到論壇上面 不肯公正的討論,然後只想著從別人的地方 挑到自己認為有錯的來說嘴
有點自己的風格好嗎
就像是我說 我錯了 我就刪掉其他的文 承認我錯
 
而且如果閣下還帶著 如果令人不悅的口吻(你也可以指正我,我修正!!)


算了 這樣有點累了
看你的年紀 也應該不小了
真的這樣 沒有成年人該有的修養
有了錯 喜歡凹(不管是不是硬的)
而且 不要總是喜歡用學術的看法來解題
學術跟實務 有差距 不可能完全相同 學術只能幫助理解問題 但是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文字與敘述本來就 存在著 不可避免的缺陷
幾乎每次都不提出論點 只會找別人的論述的缺陷
來駁倒別人(像考試阿 誰不會)
然後陷入一個一個被設計的迴圈之中
不值得 算了懶的理你
當狗肉成為信仰,狗腿子們當然要誓死捍衛,根本講不通道理。
那個Nmax 3XX六月的掛牌數量我占了一台, 以車身編號來看我6/29掛牌出廠編號是14XX

會留意那個交車時間與車身編號還有一個原因是已經有車主發現前叉有滲油,
相關影片已PO上YT, 可自行查詢連結。在FB群組裡面有幾位一樣問題的車友
與YT影片都是上禮拜交車(六月出廠), 原因不明可能要請車友注意一下前叉。
Setasan wrote:
顆顆~有些人真是算拉(恕刪)
 
 
不能同意你再多了
終於明白了
不要冀望和剛買車的現任車主
能夠討論出公正的結論
因為他們正在蜜月期
怎麼談 他們都是只會護航(不是全部 絕大部分)
反正已經被愛沖昏了頭了
絕對不會也不讓人說自己的車不好

 
有人又說了 前叉漏油 才多久
前叉漏油 就是油封出問題吧
當然 也可以說目前是個案問題 零件的品質問題
油封會出問題 不外三個因素(目前想到的)
  1. 灰塵與沙粒 跑進 油封間隙之間 造成磨損 導致密合度不佳,這問題常出現在比較髒的地區,與騎乘過一段時間的。
  2. 前叉 設計的磅數不夠 常常觸底 導致油封壓力過大 超過油封設計的密合壓力。
  3. 前叉的強度不夠 常常因為煞車產生過大的內管形變,自然油封的密合度受到挑戰。
當狗肉成為信仰,狗腿子們當然要誓死捍衛,根本講不通道理。
g19756474 wrote:
那個Nmax 3XX(恕刪)

所以說 台葉 準備了快1000輛當作促銷試乘車?
還是您認為統計時,很多車還在跑流程,所以編號跟掛牌數不符。

沒有要戰的意思 您是車主 不想要碰你們的逆鱗 也無意義
只是想看看這邊 編號的差異可能原因。
當狗肉成為信仰,狗腿子們當然要誓死捍衛,根本講不通道理。
royher wrote:
所以說 台葉 準備了(恕刪)


阿災!
g19756474 wrote:
那個Nmax 3XX(恕刪)

關於前叉漏油,我這邊也沒有發生,目前900公里,推斷是個案,慢慢觀察吧!
Wolf of King wrote:
關於前叉漏油


看起來是少數車友有回報而已, 篇幅只有兩三位,
目前看起來是集中在上禮拜交的車,
所以請車友們注意一下, 有問題請直接與車行聯繫。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