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魯夫 wrote:拿著游標卡尺...量了一大堆沒用的數據(表面數字)..不知有何意義...(恕刪) 因為你知識水準沒到那邊, 所以看不懂譬如量那堆彈簧數據就可以算出彈簧常數, 與阻尼測試圖搭起來算, 可以算出阻尼比然後你就可以"看"出車輛動態反應(其實應該還要有motion ratio, 不過樓主沒量), 而不是那些虛無飄渺的騎乘心得
meridian wrote:因為你知識水準沒到那...(恕刪) 說這..別讓我說明白別以為量了你所說的以上數據就可以搭出一組頂尖避震器彈性鋼線材質..硬度..製成..產地.....這只是鋼線的基本製成彈簧..幾度成型..冷卻時間及溫度彈簧內徑..圈數..這都影響彈性.與耐用度上下彈簧密度..一樣影響回彈速度與強度不是量量那表面數字..就可以算出尼阻的..就算讓你算出尼阻..又必須搭配車重.若再精算..必須把騎乘者的重量一併算入車廠養這麼多博士幹嘛...不說了..說多得罪人
依照台灣的環境,如果推出是運動速可達,應該會賣更好(不過這樣勁戰125就被打到了)。像在台北這種密集都會區,騎長軸距的車要超有愛,克服諸多不便,停車凸一個屁股出來還要怕被A到。根據以往經驗,不敢期待日本會授權YMT拿這顆引擎開發其他車型。PGO已經把彪虎引擎裝到GMAX在路上試車了,老闆是不是台灣人,還是有差。
你嘛幫幫忙,普利盤量那麼精準要幹嘛?量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精準度比如說,煞車皮的剩餘量有必要用分釐卡嗎? 精密度到0.01mm有什麼意義?況且 量這些數據,就是有些人需要知道羅夫楊 wrote:話說前面普利盤的量測方式就錯了,那種量法公差一定差了幾十條,這種不正確的數據,完全搞不懂有何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