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走更遠更深入的小鎮, 假日有限沒辦法, 因而興起買摩托車的念頭.
原本在光陽的 Agility 和 Super 8 間徘徊, 後來考慮路況想要更大輪徑, 且想買自己沒騎過的類型, 剛好逛淘寶發現 Yamaha XTZ 125 有合資的車廠生產 (于 2014 年發表), 在 MotoGP 阿根廷站后 Rossi 站上第一名后考慮不久就下了單.



[車身細節]
正面照 自己加裝了 Acerbis 護弓 沒想到藍色色調與車身幾乎一致


前擋泥板 和 Yamaha logo

大燈為 HS1 35W/35W, 近燈很均勻, 照度也廣, 可惜遠燈燈型只有中間一條亮, 燈型不太均勻, 僅堪用.

側面照 最近流行在油箱上裝兩片裝飾板, 看起來有型多了, 不會覺得油箱很突兀.


側邊飾版 指明后避震系統為 Monocross

車尾照 高聳的排氣管剛好在方向燈后, 整體相當簡潔

左側飾版 底下有機關可以開啟坐墊下空間, 不過不是開坐墊

而是開飾版 裡面有電瓶 工具箱 保險絲

駕駛視角 儀錶版很小一個

很簡傑的儀錶板 重量輕 很適合越野的 Fu

左側手把 大燈開關在這邊 一開始找不到還以為是全時開燈

右側手把

前碟煞油壺 Yamaha 字樣

碟煞為單二 有 Nissin 字樣

碟盤為六點固定 本來想找改裝品加強力道, 不太好找

後輪是鼓剎, 輪軸上有鏈條調整機構

鋼圈 Spoke 拉法很特別.

前輪使用 80/90-21

品牌是 Cordial 當地誠遠輪胎

後輪是 110/80-18

胎紋是兩用稍偏向越野 鋪設路面跑起來直線還好, 過彎也穩, 但壓太低時側邊膠塊會有軟腳的感覺

引擎 據說是這邊很老的 天劍 125 街車引擎改造為強調低扭的特質, 可靠度高, 付有腳踏啟動, 很好踩發.

供油是用化油器 品牌是 MIKUNI 日本制的, 該社也有生產噴射系統

有手動阻風門開關 不是自動阻風門, 早上需要開啟熱車一下跑起來才順

引擎下方有塑膠的防撞底殼

備用油箱開關 儀錶板沒有油量指示, 也沒有警告燈, 只能靠這個和計算里程來推測加油時間

金屬腳踏 越野時站起來蠻穩的

後輪內側擋泥板 感覺整體完整度不錯

后避震 沒有多連桿 是 Yamaha 在 1973 年發明並命名為 Monocross, 避震器本身有預載可調

驗明正身 重慶建設 雅瑪哈 製造

黃牌


[ 騎乘心得 ]
小排量擋車的經驗只有雄獅和 T1, 基本上這台車比較接近雄獅的引擎特性, 中低轉有力, 中轉速約 60kph 時尾段聲音蠻好聽的. 高轉動力還不知道, 磨合期 1000km 過換上 HRS 全合成 10W40 機油再來試.
震動在目前使用的轉速都相當小, 油耗應該最少 40km/L 以上, 相當省油.
On-road 時稍微用體重透過坐墊去壓車, 入彎時略重但很穩定, 彎中油門稍開時路線也不易外拋, 出彎扭力擺正也不錯. 不過傾角較大時後輪會有蠕動感, 應該是胎塊的關係. 剎車時前叉俯衝大要稍為習慣. 前剎車也不太有力會影響信心, 后剎車倒是很強. 整體車身高視野好對安全很有幫助. 避震器吸震也很穩很舒適.
Off-road 第一次可以享受上坡的過彎加速. 彎中稍微加大油門讓後輪滑動時也很穩 (可能也因為動力小, 很快脫離甜區), 低速時因為車身很輕, 閃坑洞大石頭都很簡單. 在碎石路上前煞車稍弱反而感到安全. 此時整體動力感覺比鋪裝路面時充足, 應該是速度比較低的緣故.
整體來說, Off-road 上 XTZ 更令人滿意. On-road 時除了排氣量可以再大一些之外, 輪胎選擇和前煞車可以再加強.
[其他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