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作為CU車系第一台車MMB算成功嗎?

國產機車以前都是單一車名做代數延續,比如G4 G5 G6…
還有勁戰123456代或者FIGHTER家族等等

很少像是SYM之前弄一整個車系,像是旗艦車款的BT靈獸車系
FNX、DRG、KRN,還有之後可能會出的靈龜

但之前以為SYM只是為了旗艦車款搞一個車系出來,出完四台就不會再有了這樣
沒想到現在又有一個CU車系,CU的意思是跨界Crossover和獨特Unique
然後之前看介紹是說這車系的車,比較像是「實用版的BT車系」
比如現在CU車系第一台作品MMBCU,就是加大空間的實用版DRG

在MMBCU上除了引擎和類似的翹臀設計,幾乎大部分設計理念都跟DRG不一樣
確實SYM在兩個車系的用途有做出很明顯的區隔,而且也有用心不是只有改外觀
包含動力帶還有騎乘三角,也都有不一樣

但DRG本來就比較不實用,所以MMBCU要做出區隔相對容易
但我更好奇的是之後CU車系還會有哪些車?能把車子同時做出跟MMBCU一樣
既獨特又有跨界感,還很實用?如果KRN也能有CU車系的雙生車,應該很有意思

有了第二個車系出現後,更能感覺到SYM有擴大市佔的野心
我自己是覺得MMBCU算是把CU車系定位很成功的一款作品
不知道下一台出現的會是BT的第四台車還是下一款CU?
2022-09-19 15: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MB CU車系
覺得MMBCU應該醞釀很久,跟DRG不只外型完全不同,騎起來也完全就是跑旅設定
你只是一個過客 wrote:
覺得MMBCU應該醞(恕刪)

兩個車系的定位是完全有做出差別
SYM將DRG的BT平台跨界到MMB的CU系列,是很大膽的嘗試,
依銷售結果來看,當然是成功的。
另一個觀察點還未明朗,
就是此招有可能是像七傷拳一樣,殺敵7分,自損3分。
這需要賣半年後才有答案
大愛拉拉熊

賣很好..前天打去車行訂車 要排快300台...預計要等1-2個月才能交車

2022-09-19 23:05
nokiahuang

也傷不了自己了,因為他的產線不管怎麼調,都是欠車狀態。

2022-10-04 9:06
有BT跟CU車系能吃到的客群就非常廣,也難怪SYM越賣越好,真的是有認真在研發
pin0117 wrote:
SYM將DRG的BT(恕刪)

就看後面的界線怎麼拿捏了,目前來看我也覺得MMBCU是成功的
但能不能後面其他CU車系也這麼厲害?就要看SYM的本事
sammy95271 wrote:
有BT跟CU車系能吃(恕刪)

現在看來用車系來推真的蠻有效
MMBCU的空間真的夠大,而且舒適度也有提升,不會因為是用DRG改就騎起來很像,算很成功吧!
算成功
但是坐墊出保變難坐
就....

只是不出保卡LP
出保痛屁屁

兩難...
時西北齊,立紅竿賀甯蒙鴻察,吹西北嵐風。查曉理奇稀,歸稽齊紅柑。
其實不是很能理解近年的"跨界風",用一個平台延伸多項車款是近年節省開發成本讓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但也要看車型適不適合,就像T牌小鴨貼個防刮材質就跟你說是跨界休旅你也不會信道一樣。

MMB本質上就是換殼DRG,這個不管怎麼調教還是增加空間都無法改變,就如同force跟smax一樣。不一樣的是當初force跟smax沒有直接競品且配備區分得很明顯,但他就是太接近才會讓他在SL跟DRG間顯得有點尷尬,就像現在force2.0跟勁戰一樣。

新車肯定都會有銷售蜜月期,而過了之後打不動有品牌偏愛的人、打不動黑特,對對手影響也有限的話,就是蠶食自己其他銷量而已。
pin0117

你的分析是新思維,不錯,但我認為SYM也有考量到。因為Force 1.0在造型比例上很好,但規格依現在的標準太簡陋了,所以SYM乾脆作跟DRG一樣的高規格的MMB,將產品線佈滿卡位,進可攻退可守。

2022-09-20 13:4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