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型速可達以往大多針對男性市場進行開發,但近年來騎乘機車進行通勤或者出遊的女性騎士也有增加的趨勢,而許多女性在以往都必須從較陽剛的車款來挑選,不過這幾年很多廠商替愛好短小車身的騎士朋友們推出許多適合車款,而這次要介紹的,就是由 SYM 推出的 Mii 110,非黑即白特仕版。外觀設計延自上一代的 Mii 110,不過外觀色調上採用對比色來做設計,動力方面維持上一代設計,110c.c. 2V 引擎,以及前碟後鼓或者前後鼓煞版本可選擇。
SYM Mii 110 非黑即白特仕版使用 110c.c 四行程二汽門單缸引擎,搭配空冷散熱設計,前後輪制動可選擇前碟後鼓或者前後鼓煞兩種版本,前碟後鼓的前煞碟盤為 190mm 固定碟盤,搭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後輪則是採用 110mm 直徑的鼓煞,不過 Mii 110 最大的好處就是前輪採用 12 吋輪圈組,雖然看似會較為笨重,但提升騎乘舒適度上絕對加分不少,讓女性騎士能夠更安穩地面對突如其來的台灣路面坑洞。
2015 SYM Mii 110 非黑即白規格表:


本篇文章也將進行分章節介紹,有興趣者歡迎點選下列連結進行跳章。
一、外觀與功能
二、引擎與懸吊
三、試駕
四、總結
|


Mii 的左面與右面,前後輪胎大小的差異應該是許多人最快一眼識別出的特色,前輪十二吋後輪十吋,產生有種像是以前古早的自行車感受,另外這次黑白配色的黑色車,採用黑色消光漆面搭配紅色邊線,營造出動感風格。


車頭與車尾部分,與上一代的 Mii 幾乎相同,在方向燈與小燈及尾燈等部分採用 LED 發光二極體方向燈,在省電性能有所提升,大燈則是採用標準的單顆 35/35W 遠近燈,把手也採用全車殼覆蓋,捨棄舊款 Mii 的裸把設計。

接著就由今天可愛的 FiFi 從車頭帶大家來認識這台車吧!

車頭採用類似經典速可達造型設計,圓形大燈與周圍的車體呼應,頂端儀表板蓋採用亮面烤漆,增添質感。

車把捨棄舊款裸把方式,改設計為包入車殼內,是好是壞每個人評論不一,不過從這邊著手應該是想與他廠走出不同風格,後照鏡也不是完全採用正方形或者圓形設計,而是較為年輕的多邊形設計。

大燈採用 HS1 35/35W 燈組,亮度與廣度以小車而言還算不錯,燈形設計簡單。

大燈照射角度實際拍攝,亮度透過相機設定,調整至與最接近人眼現場觀看的亮度來做比較;近燈的部分還蠻普通的,不過遠燈的距離有點超乎小編我的意料之外,亮度可以打至後方告示牌及橋墩,甚至連圖片左邊的告示牌都有亮起,廣度還蠻令人驚豔的,但還是要在此宣導一下...市區別開遠燈啊!

Mii 的 V 形小燈與一旁的字體,V形小燈採用八顆白光 LED 燈,燈殼有類似燻黑設計,與黑色或者白色的車身都非常搭。

方向燈採用 16 顆 LED 發光二極體,並且搭配車身設計,以菱格紋塑造出像是精品般的質感。

前面板下方使用特殊的皮革廠徽,黑色的皮革搭配白色縫線,互相襯托中央的廠徽,並且在新款 Mii 也使用 SYM 新款廠徽囉!

接著看到騎士的方向視野,中央把手設計及儀表板造型等,都讓人目不轉睛,喇叭按鈕與電啟動開關都採用紅色的按鈕,特別醒目。

左煞車把手與右煞車把手都採用鋼索設計,因此在外觀上幾乎等於鏡像,但有人會問說這台車不是前後碟煞版本嗎?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呢?最主要是 SYM 將前輪碟煞總泵安裝於前面板內,因此靠鋼索拉動總泵,在由總泵驅動前輪煞車卡鉗進行減速煞車,如此一來把手就不會受限於總泵油缸大小,而必須做出造型閃躲空間囉!

從上到下分別是方向燈開關與喇叭按鈕,方向燈開關動作確實,不過這類方向燈開關若常淋雨,建議需要定時上油保養防鏽。

儀表板配置部分,儀表板採用指針時速搭配液晶多媒體顯示區域,另外可以看到把手上蓋因為沒有煞車總泵干涉,因此平整度非常的順暢圓滑。

儀表板開啟電門時的自我檢測動畫,時速表會到底再回來,下方的指示燈部分則有左方向燈、引擎故障警示燈、遠燈指示燈、右方向燈指示燈、機油更換提示燈等。

儀表板底下的液晶顯示區域在剛開起電門時,會顯示電瓶電壓,過約三秒後改顯示時間,上方里程表可在總里程、單趟里程以及機油里程三段進行調整,就功能性上已經足夠讓普通代步使用。

右把手開關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遠燈/近燈/小燈切換開關、電啟動按鈕;值得注意的是 Mii 是完全沒有燈系關閉的選項,因此以一般使用者在夜間騎乘時,很有可能意外開到遠燈,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

Mii 110 的油門線採用單油門線鋼索,因此在油門把手下方僅有一條線路。

中央置物空間與鎖頭部分,有分隔設計,彈出式油箱蓋也在此處,方便騎士加油。

左邊油箱蓋採用中控鎖控制,彈出後就可直接進行燃油補充,補充完成後也只需要直接將蓋子壓回即上鎖。

中央部分使用可收折防跳脫掛勾,不使用時可將掛勾收回,上方有回彈機制,騎乘時不易鬆脫。

鎖頭與目前主流速可達車系差異不大,都是屬於非常方便的多合一中控鎖,可由單一鎖頭控制電門啟閉、龍頭鎖、開車箱、開油箱等功能,並且包含磁石鎖防盜,增添安全性。

前置物箱右側可以塞下台灣 600c.c. 等級的保特瓶飲料沒問題,一旁空間大小還可以放入手機沒問題。

前置物箱外也用亮面烤漆車殼點綴,不同車款都有不同的顏色搭配,在外觀上能吸引不少目光呢!

前腳踏空間還算充足,以女性騎士而言腳部伸展空間足夠,男性騎士只要不要過於壯碩或者身高較長,基本上都是沒問題的唷!小編 184cm 踩起來也沒有感覺到過多的壓迫感,龍頭也不容易打到左右腳膝蓋,還算不錯。

以 FiFi 的背包實際放置,女生日用品總是大包小包的,但 Mii 110 的腳踏空間可以輕鬆置入,並且還留有腳部空間可踩踏,相信應該是能應付得了女生大包小包出門配備的。


Mii 的坐墊大小範圍以女性騎士而言,乘坐空間是算蠻舒適的,就算男性騎士也還可以輕鬆騎乘,坐墊採用大面積皮革,兩旁以不同布料加上紅色縫線縫合,造就出熱血且不同層次的視覺感受。


置物箱空間還算蠻大的,可以放入女生日常用品包包,後方還可以再放入如雨衣等物品,日常生活使用性應該足夠。

車箱內尾端設有斷電防盜鎖開關,離開車輛時不妨將此開關開啟,可鎖定車輛,就算擁有鑰匙,若不將此開關關閉,也無法發動車輛。

車輛側面烤漆質感也與車輛正面相同,採用同組的消光黑烤漆,另外以紅色的線條搭配點綴,車側面 Mii 字樣也簡單化處理,不像以往總是把許多引擎科技或者排氣量等貼上,這樣樸素的外觀,應該許多女性車主也會蠻喜愛的。

Mii 的踏板採用飛炫踏板設計,只需要將踏板向內壓,就會自動彈出;收回方式也是往車內壓回,就會自動卡住,算是還蠻方便的設計。

由 FiFi 示範下,後座實際坐上女性後,前方空間保守估計還可坐下另一位普通身材之男性,因此對於大多數女性騎士是夠用的,誰想當 FiFi 的前坐,載 FiFi 出去遊玩呢



在車尾部分,Mii 的車尾如同前代車款,方向燈殼部分採用燻黑殼組,並且全尾燈系都採用 LED 發光二極體構成,就連牌照燈都是採用發光二極體,因此亮度足夠外,相較於鹵素燈泡而言也非常省電。

大面積的尾燈,在夜晚時亮度清楚,煞車與小車的分界亮度也容易讓人識別,不會有以往改裝的 LED 尾燈在小燈與煞車燈轉換時,亮度改變不大,造成後車容易追撞的危險。
|

SYM Mii 採用四行程空冷引擎,汽門形式使用二汽門引擎,並將引擎吊架採用下吊架型式,不管是對於起步或者再加速等都有利,引擎吊架採用下懸吊也能增加引擎與車台之間的運作協調穩定性,增添操控方面的穩定度。

前輪採用 12 吋輪組配置大概是 Mii 最特別的地方,使用 12 吋前輪能夠有效將路面的坑洞以較為舒適的回饋力道反饋給騎士,同時卻又不會讓車輛的外觀太過於突兀,因此這樣的設計小編是覺得還算不錯。

前碟後鼓的前輪煞車使用 190mm 的固定碟盤搭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對於制動能力算是足以使用,煞車力道線性也算足夠,日常生活是不太需要再進行改裝。

不過很可惜的是前輪輪框並未採用鋁框,而還是採用鐵框設計,因此輪框的構型就有些樸素,同時可以發現到前輪輪速線也還是採用普通鋼鎖線,並未採用數位輪速線是稍微有些可惜的。

前輪使用 DURO 華豐輪胎的 DM1092F,規格為 90/90-12 54L,輪胎胎紋型式可以參照右邊。

側柱位置還算好踩踏收納,不過並未配置引擎安全熄火開關。

引擎部分源自高手車系的引擎進化,提升動力並減低油耗,本體採用下懸吊形式,有效提升車輛穩定性。

後避震採用單槍預載可調避震,預載可在三段之中進行調整,並且可以使用螺絲起子進行快速調整,讓騎士能夠快速找到適合的預載位置。

後輪採用 110mm 的鼓式煞車,在市區中足以使用,操控線性比較不需要特別重新教育騎乘。

引擎右側部分,整體購型簡單樸實,唯獨配線較讓人有種雜亂的感覺,也希望原廠未來能夠讓走線更漂亮,美美的車輛有時候小細節也會毀了一切啊


電盤外的強制氣冷風扇使用紅色葉片,比起以往白色葉片更吸引人,風扇蓋也有特別設計像是渦輪葉片的造型。

後輪也是使用 DURO 華豐製品,型號為 Racing GPX,規格則是 90/90-10 50M,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部分。
|

對於 SYM Mii 110 以小排氣量引擎設定,來迎戰競爭對手漸漸提升的排氣量,雖然可能在動力上並不足夠,但配合前輪加大與前總泵位置改變,來增加穩定性與外觀一體性,下吊架也提供不少的操控穩定性能,讓車輛過彎時的車輛穩定性更有所提高。

直線方面加速大約是在 0~60Km/h 這段加速比較有力一些,超過 60Km/h 後進入中速,約 85Km/h 後比較費力一些,不過以常用的時速範圍,Mii 110 使用的二汽門引擎的確給予不少的優勢。

過彎及進彎操控性,拜下吊架所伺,過彎時的彎中穩定性能的確很優異,前輪 12 吋也提供更好的彎中傾倒速度,進彎時的煞車力道也足以在市區及郊區使用,若不是刻意加速至無法進彎的速度,這組單向雙活塞卡鉗力道足以正常煞停。

而就算女性騎士也能輕鬆騎上這台車,在山路上實際騎乘也不會覺得過於困難,低速的扭力提供較穩定的安心感。

示範的女性身高為 158cm / 42kg,搭配車輛可以看得出來後座的空間還算不錯,不會有過度擠壓的感覺。

實際測試後,左右的傾角都會受到中柱限制,不過對於本來就不是強調運動性能的這種小型速可達,的確不需要太過於在意傾角,保守騎乘才是安全回家的方式啊~
|
基本上 Mii 110 所帶來的感受就是一款市區代步為主的女性取向速可達,在動力方面並不是這麼亮眼,不過卻回歸速可達輕巧、好騎乘與舒適方便等目的,因此不論是車箱、置腳空間或者路面舒適度上,Mii 110 都能給予不錯的表現,相信許多女性騎士在選擇車款時,也對車箱空間非常苦惱,如今眾多速可達的車箱空間也進行加大,這類車款選擇多樣性,都是對消費者們有著極大優勢,就看哪間廠商能夠在這類車款設計更進一步創新,那就會是往前的趨勢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