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買機車時隨附的手冊中有一本翻開是列出定期保養的時程 (以里程或時間判斷) 與項目,同時也開車的個人心想那應該就和車輛一樣該每半年或一年回機車行做個定期檢查吧!可是最近幾次 (間隔半年至一年) 分別去不同的機車行要求做定期保養檢查時卻總是得到"里程數沒到那個不必檢查啦或者等機油灯亮再換機油..."之類的回答,想說至少幫忙對照手冊上列出的項目查一下 (類似車輛進廠保養時車廠不都有包裝不同檢查項目的方案?),可是似乎都被認為沒必要 (連輪胎的狀況與胎壓都不用看嗎?)。
所以目前都預設機車就是騎到警示燈亮了或者故障才有需要去車行維修嗎?當然有人會建議 DIY (自己檢查),可是個人是屬於沒時間也沒興趣去摸索技術層面的消費群,但也不想機車騎到壞掉才進機車行維修 (這樣對車子的壽命應該很傷吧),如果需要多收工錢個人覺得也合理。
最近發現三陽有掛 SBC (最佳關懷店) 招牌的車行,查了一下有些走一般汽車原廠保養據點的規劃。只是這種據點有提供按保養手冊中的SOP幫車子檢查保養的服務嗎?費用上會比去一般機車行貴很多嗎?
2000換機油+齒輪油
4000換機油
6000換機油+後輪
8000換機油+齒輪油
10000換機油+換空濾+清傳動(順便檢查普利珠跟皮帶)+檢查火星塞+換前輪
12000換機油+後輪
14000換機油+齒輪油
16000換機油
18000換機油
20000換機油+換空濾+清傳動(順便檢查普利珠跟皮帶)+檢查火星塞+換前輪+換煞車油
1機油2000換一次
2齒輪油6000換一次
3後輪大約6000換一次(實際還是要看輪胎刻痕)
4前輪、5空濾、6火星塞、7傳動每10000公里換或檢查一次
8煞車油20000換一次
就這8種你定期牽去車行叫他換或檢查就好
這樣算是很顧車了
翻了手冊,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保養項目都有里程與時間兩種標竿,例如2000公里/1年意思不是1年到了就算里程數還沒到也建議檢查/保養該項目嗎?個人認知是每位消費者騎車的頻率/習慣/環境都不相同,例如有人機車雖然少騎 (里程數少),但如果騎車的習慣與環境比較差,那也許一些油類或耗材變質或損耗速度難道不會比較快嗎?所以設定時間標竿還是有其必要。
當然誠如另一網友所說,大部分機車行員工數少,沒多餘時間幫顧客詳細檢查 (有進廠保養車輛的人也知道許多保養廠對於檢查項目也都有混水摸魚的紀錄),PO這篇只是基於消費者的角度有感而發。
俺只是個路過的 wrote:
300 換機油
2000換機油+齒輪油
4000換機油
6000換機油+後輪
8000換機油+齒輪油
10000換機油+換空濾+清傳動(順便檢查普利珠跟皮帶)+檢查火星塞+換前輪
12000換機油+後輪
14000換機油+齒輪油
16000換機油
18000換機油
20000換機油+換空濾+清傳動(順便檢查普利珠跟皮帶)+檢查火星塞+換前輪+換煞車油
1機油2000換一次
2齒輪油6000換一次
3後輪大約6000換一次(實際還是要看輪胎刻痕)
4前輪、5空濾、6火星塞、7傳動每10000公里換或檢查一次
8煞車油20000換一次
就這8種你定期牽去車行叫他換或檢查就好
這樣算是很顧車了
甚至有些婆婆媽媽不知道機車要加/換機油.
其實基本的外觀(後照鏡),剎車,輪胎,燈光 自己要注意,
其他機油/齒輪油/濾棉....這些如果真的騎不多又怕忘記,
我是以排氣定檢通知為提醒,每年到了排氣定檢日就順便請機車行把耗材換掉.
基本上真的要靠車主良心,
很多機車行不願幫你檢查/調整,
因為隨便換個零件他可以收工資,材料也可抽成,
但是幫你檢查,就算基本的補胎壓,他收錢會被嫌"死要錢",
建議你換東西會被罵"黑心,明明還可以用"
台灣人沒有使用者付費or付工資習慣,
加上機車定檢寬鬆,只要做免費排氣檢驗就好,
對其他項目也都沒要求,
因而有目前這種狀況.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