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大人的玩具 T2

T2 的油耗表現

對於一個通勤交通工具而言,機車的油耗表現對車主而言就會非常重要,因為這事關車主的錢包多少。但是如果是機車當玩具呢 ? 個人覺得,只要自己覺得動力表現夠用,畢竟里程數很低,那就不用太在意了,但是不要太離譜就好了。

但是我為什麼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呢? 因為我在 11/8 因去檢查輪胎平衡後,因用側架停車時車身傾斜很大,油表顯示只有 1 格,當時覺得油箱內油量太少了,就去加油站添加 200 元 92 汽油,但 加油站員工 加了時間滿久的,平常加油100元不用20秒,但那天搞了快 1 分鐘,有那麼難加油嗎? 等加完油時我發現居然 5 格滿格了。那表示剛才加油站員工會那麼久時間,就是加200元汽油 員工在想辦法過量添加但不能讓汽油溢滿出油箱,才會花較長時間。

那 T2 的油耗如何? 上網查詢 ,最佳狀況約 50 KM/L,市區正常狀況約 30KM/L,不過這個數值我覺得應該算很好了,記得 N 年前的化油器野狼 125cc,市區 紅綠燈走走停停的油耗大約 20 幾,電腦噴射的油耗還是優於化油器很多。

這張圖是 10/1 整理儀表後,我將儀表上除了總里程數不能更動外,其他數值歸零調整後所拍攝圖片,總里程數 66807 km


這張圖是 12/8 晚上去拍攝儀表上的總里程數與其間里程數,總里程數 67002 km


10/1~12/8 期間里程數 195.5km


引擎車輛的廠商提供油耗表現與電動馬達車的廠商提供里程數,我覺得這些數值真的是沒有參考價值也毫無意義。
以引擎車輛的油耗表現而言,如果我從平地海拔高度160公尺,騎車去武嶺海拔高度 3275 公尺,然後這個數值來當作油耗數值,與 從 武嶺 3275公尺 公路最高點騎車回台中 高度 160公尺,沿路以最經濟的油耗速度,時間,去取得的油耗數值來做比較,這個不同狀況下,環境參數都不同,根本無法比較。
就像廠商提供的實驗室油耗數值怎麼也不可能與現實騎車油耗 達成一致。
平常的用車狀況,就是在市區紅綠燈前綠燈一亮起步轉速拉高加速前進,市區道路限速 40km 下 減速龜速前進,油耗表現會漂亮嗎? 怎麼也不可能。
目前加油日期 9/2($100元),9/20(100),10/15(100),11/8($200元),總共 $500元。從 8/23 到 12/8 總里程數 210 公里,目前油錶還有 4格,感覺這個汽油油量錶頭非常不準確。

所以 T2 的油耗究竟多少?里程數太低無法估算,但是騎車感覺蠻舒服就值得了。
lion01 wrote:
那 T2 的油耗如何? 上網查詢 ,最佳狀況約 50 KM/L,


這數字是假的吧!我騎白牌T2約10年多了,油耗從來沒有超過40KM/L

頂多33~36KM/L而已,我騎很慢,轉速很少超過4500轉
lion01
lion01 樓主

T2 4500rpm 6擋 時 平路的車速大約是 70~80 km/hr,這個速度在市區算超速,郊區算正常到頂,還要躲測速照相。白牌是不能上快速道路,不然 4500rpm 騎車算是一般慢速行駛。

2024-12-09 22:22
傑洛米168 wrote:
這數字是假的吧!



以下這張圖是截取 經濟部能源局 國產機車車型耗能證明 100年05月核發資料:

三陽 T2 249.4cc,市區油耗 30.41 km/L,定速油耗 57.83 km/L,油耗測試值 37.5 km/L


看完後有什麼感覺? 我只有一個想法: 如果像我 12/3 從新社台地 650公尺往下滑動滾回台中 160 公尺,沿路油門沒有什麼轉動,大部分時間都是用 3 擋引擎剎車下坡,到了坡度稍緩就用 6 擋繼續滑行回台中,這樣或許就可以達到 50km/L 的目標。

我認為您以 10 多年的經驗才能真正代表 T2 的油耗數值,畢竟機車是拿來道路實用的,真正的道路使用是不可能有定速油耗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就將 50 km/L 忘記吧,自己騎車的感覺是愉快的就好。
T2 馬力曲線圖 250cc引擎馬力比較

話說為什麼要花時間來做個馬力曲線與 250cc引擎馬力比較,只是為了當日在前進 新社台地 陡升坡途中超車引擎轉速超高的小貨車時突發想法,這顆引擎究竟有多少能力可以供我揮霍,它的極限在哪裡?

這張圖是在網路上找到的 STM T2,T3 輪馬力曲線圖 T2 20.31 T3 22.44


這張圖也是在網路上找到的 宏佳騰 STR250 輪馬力曲線圖 最大輪馬力 17.4


這張圖是作一張 250cc 排氣量附近 引擎比較圖 後面的 SYM T2, T3 是我在查資料後再加上去的


由圖上可知, T2 檔車的軸距最短 1320mm,所以有最短的迴車半徑,在山道上髮夾彎的轉彎半徑較小,但長途行駛可能就有些顛吧。以輪馬力 20.31來看,這個數值較大 ( 比 同排氣量的 STR250 大約 20.3 - 17.4= 2.9 PS ,因為T2 檔車鍊條傳動比速克達皮帶傳動效率較高 ),而且出現的時候引擎轉速較低,這樣應該就不用讓引擎聲嘶吼就能順利地加速前進,但畢竟排氣量較低,就不要想有太多馬力可以用來再提高車速了。

不過,在查資料途中發現 2017 年有人使用 zxr400 398cc 馬力 59 ps/12,000,扭力 4.0 kg-m/10,000,水冷化油器引擎去改裝 SYM T1 的成功個案,真的是什麼神人都有,或許吧,對大馬力的需求,不管在汽車或機車都一樣吧
我的白牌T2轉速4500rpm,6檔約80km/hr,5檔約70km/hr,4檔約60km/hr

換成轉速4000rpm,6檔約70km/hr,5檔約60km/hr,4檔約50km/hr

轉速與速度比這麼剛剛好

我在市區騎大多4~5檔轉速4000rpm,騎去墾丁才會用到6檔,大多也在4500轉以下

超過5000轉,我就覺得好震,後照鏡會看不清,白牌T2這速度算夠用了
lion01
lion01 樓主

您的後輪齒比應該還是用原廠 35 齒,才能到這種速度比。我的後輪齒比是 37 齒,速度就較低了,不過在山區爬陡升坡時, 2,3 檔就可以了。一般道路騎車我的轉速都維持在 3000 rpm 上下騎車。

2024-12-11 16:58
T2 機車與汽車引擎 的資料對比

或許本就是一個無聊的想法,機車與汽車引擎參數的對比,能夠從中找到一些相關的 資料嗎? 所以就查了一下 SYM T2,T3 與 TOYOTA 1500cc 2NR-FE , 1798cc 2ZR-FAE 的相關引擎參數,作了以下的表格:



將 T2 與 2NR-FE 作了以下的比較:

1.排氣量 1496 : 249 = 6 : 1
2.馬力 107 : 25 = 4.28 : 1
3.扭力 14.3 : 2.35 = 6 : 1

經由上面的比較可以知道,當排氣量越大時,扭力的變化幾乎與排氣量的變大比率相同,但馬力的變化就跟排氣量的變化比率不同,隨著引擎設計的不同會有些不同,機車的馬力會比汽車的引擎設計而較高,如果要隨著排氣量的變化比率,那麼 T2 的馬力就變成 107/6=17.8 ps

當引擎活塞的缸徑越大,排氣量就越大,所以改車時最經常的做法就是擴缸,想辦法增加缸徑的尺寸來達到增加排氣量與扭力的增加。

當引擎活塞的作用行程越長時,引擎的扭力會增加,轉速再提高扭力就會下降。T2 的活塞行程只有 63mm,但汽車 2NR-FE 行程有 90.6 mm。要去改變活塞行程這是個大工程,花費太高。



以 T2 這種短軸距 與 前叉類似直角的小頃角設計, 如果要像美國哈雷機車去塞個大引擎來增加騎乘爽度,外觀看起來會很奇怪,騎乘安全性大概更有問題。想想還是以這種原廠設定繼續騎比較保險。
T2 機車能做安裝電子後照鏡嗎?

或許這又是一個假議題,畢竟機車上的科技相比汽車,不但落後更是落後了幾十年,台灣雖然號稱機車王國,但是很不幸的事就只是一句口號,不但科技落後,更是日本機車科技的舔狗,日本母廠提供什麼科技,台灣才有什麼科技,歐美國家的機車在台灣就只是有錢人的禁臠的玩具,跟一般人的日常使用機車完全摸不上邊。

電子後照鏡這個設備,安裝在汽車上,不但提高汽車在後方視野的寬度與清晰度,更是新出廠汽車的標準配備。讓駕駛汽車時更能得心應手地在車道上行駛,如果順利也能避開後方來的危險,實在是個神兵利器。使用多年覺得真的很方便。

但是反觀機車科技,感覺跟 30 年前沒什麼兩樣,確實是一台機車,可騎可動,但是新出廠汽車上的這些被動安全設備,一般市售的平價機車上幾乎完全沒有,現在的機車如果想要有這些汽車級的被動安全設備如電子後照鏡,後側來車警報器,,,等可能就是國外的概念機車,或是特高價機車,不然就是透過改裝機車才能滿足車主的心中需求。

這張圖就是我在汽車上的電子後照鏡使用情況,完全可以取代掉早期汽車上前方擋風鏡上黏著的後照鏡,那個原廠後照鏡不但看向汽車後方的視野很小,如果汽車後方的乘客是個高個子或是後面裝個較高的貨品就幾乎看不到汽車後方的來車,但是電子後照鏡的攝影鏡頭就安裝在汽車後方,可以完整地看到後方視野 5 個車道寬,不用管車廂內部的乘客高度或是裝在貨品高度,不是很方便嗎?



這張圖就是我拿著 11 吋的電子後照鏡,在找機車上合適的固定地點,雖然市面上有在賣 5 吋,7吋的行車紀錄器,但與汽車使用上的環境不同,那麼小的螢幕,實在不知道在路上高速騎車時該怎麼用駕駛眼睛的餘光來搜尋看到小螢幕上的後方來車影像,所以我就找個 11 吋的電子後照鏡在機車儀表前比畫一下,試試看哪裡安裝會比較合適?


台灣的道路設計是以汽車為主來規劃設計的,機車,自行車,行人幾乎很少考慮,所以一般道路在上下班時間就會變成一個與汽車爭道的擁擠情況,機車的使用環境是如此惡劣,所以才會想如果可以如汽車一般有個電子後照鏡可以如汽車般在儀表前看到機車後方的視野,那應該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所以才有這個念頭想來安裝電子後照鏡讓騎車的人可以透過電子後視鏡看到後方,來提高騎車時的安全性,只是有這個想法不好實施,畢竟機車上的空間小的可憐,原廠儀表已經占據主要位置,電子後照鏡該放到哪裡去? 需要繼續努力了 。
T2 電子後視鏡位置 01 + 冬天的戶外低溫下騎車嗎?

電子後視鏡是個蠻累贅的東西,外觀尺寸 25x7x1.5 cm ,想要塞在機車儀表前方確實是個困難的選擇,畢竟根本就沒有什麼空間可以發揮,如果要移動目前的原廠儀表將會造成更多的問題,除非自己去創造一個新的空間出來,就可以塞入這個大尺寸的 電子後視鏡,只是 11 吋螢幕的玻璃螢幕也是有點重量,到現在我都很懷疑機車這種交通工具的避震器是否可以維持讓機車儀表座有一定的平穩度, 11 吋螢幕不會被甩下來。

目前大約確定位置預定裝設在原廠儀表的前方 + 上方,這樣的視角比較合適,只是這個位置,那麼擋風板的位置勢必要更往外搬動,屆時要怎麼固定 電子後視鏡 + 擋風板 ,就只能自己設計固定鐵架了。

早上去戶外騎自行車運動時,車上的儀表顯示 戶外溫度只有攝氏 14.3 度,騎自行車雙腳還要不停地踩動,所以身體還會因運動而發熱滲汗,但騎機車時,身體不動,只有左手在換檔時要握離合器桿,右手剎車時要握前剎車桿,但這種運動量身體不可能發熱,那麼機車還騎嗎? 想想,如果外出較遠時還是開車好了,至少車上有暖氣,市區道路紅綠燈前走走停停,到達目的地時間較晚,晚就晚吧,攝氏 14.3度,想想還是真冷啊。



機車如果只是個交通工具,其實什麼都不必安裝,簡單俐落,問題最少。但是如果想要給騎乘者更多的資訊與方便,那只好在原廠的車架上想方設法地不斷疊床架屋上去,將想要的空間架出來,才能讓提供資訊的設備安裝上去。
T2 電子後照鏡電路板線路改裝

本來想說拿汽車的電子後照鏡來機車使用,應該只剩安裝支架的重新設計問題,可試安裝時發現汽車用的電子後照鏡的鏡頭都是插在機體的上面,這樣就非常難做防水隔板 與 大太陽下的遮光板,畢竟 機車 的頭頂是曝光的,不像汽車的外層有鐵皮包覆,有個室內空間,但機車沒有,所以如何將上面的這些插頭通通移除,就變成另一個問題? 好吧,那就拆開外殼,開始在那塊 SMD 的積體電路板上做功夫吧,拿著 60W 的烙鐵努力的焊接細銅線了。

這張圖是焊接線路圖,左邊是 電源線,中間 是 後鏡頭,右邊事前鏡頭 接線


這張圖是測試現況,中間是 11 吋的電子後照鏡螢幕 ,前面的 模特兒 是 後斗獅,後面的 模特兒 是 後斗虎


液晶螢幕顯示 前鏡頭 後斗獅


液晶螢幕顯示 後鏡頭 後斗虎


後斗虎的特寫鏡頭


雖然測試螢幕顯示正常,表示之前的主機板電路接線位置正確,但是電線線徑可能太粗,後蓋無法密合,大概要重新拆掉更換更合適的線徑與出線孔,來讓原先後蓋可以密合。剛好天氣很冷不想騎車,就慢慢地做吧,要修改的地方太多,可以玩很久。
提醒一下版主:

我的T1當初側柱也斷過一次,只好請汽修場的熟人幫忙銲燒固定回去。

電系高壓線圈可能要注意一下,如果地面潮濕或下過雨就難點火成功(啟動馬達有動作聲音就是無法點火,騎乘中會熄火),為此我曾經一路推車、騎一段、推車從虹揚橋、中港路回到海線......(順道感謝一下大鳥摩哆的老闆,在關店之前幫我吹清了一下火星塞跟高壓線圈,讓我好歹可以再騎一段路)
最後是一家機車行的老闆在我騎塑膠車去保養時聊到可能是高壓線圈的問題(漏電?),換掉以後果然好了.....

所以光羊罩門在引擎吃雞油,三羊罩門就是在電系(以前還發生過時速表亂跳,起步一檔時速表可以跳到破百....油箱下方接到儀表板的排線問題)。
lion01
lion01 樓主

太感謝您的提醒,這台機車只有在白天,天氣很好的日子才會騎車短途出門,平常都停在騎樓蓋上黑色膠布。這台車平常都用立柱停車,側柱只有臨停會暫時使用,我對鐵質側柱沒有信心。目前使用車況都還好,感謝提醒。

2024-12-27 23:32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