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樣子,永遠不滿足。一台12年外觀處處鏽痕幾近報廢,不能發動的機車,整修到引擎可動,外觀生鏽的地方除鏽噴漆,斷裂的排氣管重新焊接噴漆,看不清楚的液晶螢幕儀表整修到清晰可見,按鍵可動作,完美呈現新車外觀,還不滿足嗎?
對的,我就是不滿足,因為從 8 月到 11月,這 3 個月來,我騎機車的距離終於在今天破百公里,但相對的我的自行車碼表每個月都超過 3 百公里,自行車還有自行車道可以騎車,機車我要騎去哪裡?停在紅綠燈下,看著路上滿坑滿谷的大小車輛,大概只能騎去山上,做個山道猴子,車輛擁擠度才會下降吧。但是說到山上,就讓人不滿意,檔車除了那張座椅可以坐人外,哪裡可以安放個人隨身需要攜帶的修車工具,雨衣,更換的衣服,毛巾,食物,飲水,,,,什麼都沒有,除非您還要一邊騎車一邊後面背負一個大背包,騎完旅程一天下來,手痠肩膀痛的。三陽的車系技術來源來自日本,難道日本人這麼沒有人性,不會造機車嗎?
為了揭開日本人不會造機車的真相,我又上網去查一下日系機車,結果發現我錯了:
以下 4 張圖是 日本HONDA Gold Wing 1800CC的外觀圖
整車外觀,機車上該有的置物空間前面也有,後面也有,連儀表台都有,日本人考慮的很周詳。

這張圖是KAWASAKI 較近可看出也是幾乎什麼東西都有,車型較大。為什麼台灣的擋車什麼都沒有?

油箱處還可以打開置放物品

油箱處幾乎是個大型置物空間,維修工具,腳踏蹬 也可以放裡面。

以下的 5 張圖是 SUZUKI 250 機車外觀
這車型看起來有些復古,但蠻耐看的

前面的油箱也是當置物空間,後面的側箱也可以當置物空間,儲放個人物品。

安全帽,防風鏡 可以放在後面的側箱中

加油孔在坐墊底下

騎這種機車載著朋友,家人 出去郊遊,踏青,不是很愜意嗎? 騎檔車為什麼後背就一定要背個大背包,才能戴上足夠的外出物品,徒增旅遊疲倦度。

由以上的網路查詢資料圖片,可見日本人不是不會造機車,日本人也是考慮的很周詳。只是台灣的擋車環境就是這樣子,出外就是只能後面背個大背包,一趟旅遊下來把自己累垮。
這張圖是 T2 的鋼骨車架 外觀圖,或許在被車身護板擋住的地方,可以發現到可以使用的固定螺絲孔位置,來固定那些側背箱與尾箱吧。

因為不知道什麼置物空間都沒有的T2現在能夠騎去哪裡? 還是繼續整修到有置物空間後再來考慮去哪裡。目前我的 T2 外觀預想先去弄個側背箱來當置物空間,這樣外出時的物品就有地方可以放置。全罩式安全帽太大了塞不進側背箱,可能要再弄個45L尾箱來裝。機車前面就來安裝個小型擋風鏡 ,這樣鏡後才會有安全空間可以放飲料杯與食物盒,手機架,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
擋車,這種原廠只給您一張椅子的機車,坦白說實在不知道怎麼使用,難道只能像原廠的影片中,一個人騎著機車在陌生的 街道與山林間孤獨的騎車,什麼置物空間都沒有的機車,實在也不知道該怎麼用,所以在與網路上的大神聊天請教中,他給了我一張 T2 的多功能車想像示意圖,如下:
大神的傳給我的圖像,看起來我的想像中什麼東西都有了,前面有擋風鏡,側邊有兩個側邊箱,尾端有個後尾箱。沒錯,就是這樣,如果能安裝得起來,這樣 T2 就有了超過 80公升的置物空間 ,騎機車載著朋友或家人攜帶旅遊裝備去做個小旅行足堪應用,或是假日去全聯或超市當個買菜車,也能買足一家的飯菜蔬果,完美,果然大家的共同想像是偉大的,可以解決任何問題。

這張圖是從網路上搜索找來的 T2 裸視圖, 原拍攝者不好意思,圖片借我參考一下。T2的方向燈支架就只有一根圓鐵棍,有夠簡單。

這張圖還是 T2 的鋼骨結構圖,可以找出側箱固定的螺絲點

這張圖是早期野狼使用的側箱去 蝦皮 買一個來安裝測試,挖冽,箱子太大,空間太小,左有方向燈,右有後座腳踏桿,上有突出的尾端側室塑膠護板,下有碩大的排氣尾管,有點傷腦筋。

既然有了目標,就要來想辦法以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來克服所有的問題。畢竟我只是想要將 T2 從只有一張座椅的擋車,修改成一台可以完成願望的多功能使用車,花費太高的成本就沒什麼玩車的誘因了,而且都是一個人騎車也很無聊,與朋友一起出遊,邊遊歷看風景,一邊吃東西喝飲料聊是非,這樣才是人生的樂趣所在。
既然想要安裝 機車的 側箱,尾箱,那怎麼樣也要先做個模型來試驗一下是否能符合需求?畢竟不想花錢去買現成的,當然得測試一下:
先用瓦楞紙版黏一個後貨架的紙模型出來,很重要的螺絲孔位置也不能放過,要能夠鎖住整個後貨架,上面再壓一個45公升的整理箱。

將整個紙模型後貨架鎖在機車上的樣子,尺寸無誤,螺絲可以鎖緊,日後改鐵板就好。

這張圖是從前方往後方看的視角,日後放上尾箱,後座乘客不會被擠壓到沒空間。

先來放個裝放塑膠側箱的紙箱,測試一下。只是這時發現瓦楞紙板向後彎曲了,趕快拿個長紙板來撐住後面,日後還要找個車架的支撐螺絲點來固定。

這是另一個視角的紙箱,應該還可以使用。這時想到如果我將45公升的整理箱放上去可以嗎?

這張圖是將45公升的塑膠整理箱放置上去的照片,還是可以,外型也還可以。

45公升的整理箱從前方往後看過去,就覺得蠻大的。但為了放置全罩式安全帽,目前就只能這樣。

機車的外觀與功能,如果不想像穿制服ㄧ樣買現成的,就只能自己做,紙模型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方便又快速,日後按照同尺寸來做金屬板金時就不會經常修改。
瑟夫人 wrote:
自己要做一個行李箱.難度頗高.又是固定架又是箱體的
其實做這種事情,一點也不難,反而很簡單。只要您有心想做,就會找到各種辦法來完成自己的預定計畫。
擋車的側箱與尾箱,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也不是都沒有這種東西,既然這個物品已經是既有的東西,不過是在別的車種上,別的型號上,那我們只要依樣畫葫蘆,也是可以做出來,只是美不美觀符合大家的期望罷了,可是個人的想法是: 自己的機車,只要功能性有,那麼美不美觀,不會很在乎。現在所謂的美觀大部分只是烤漆表層的顏色與光澤,反光度而已,那個不是我的考慮範圍。
我的參考車型,是網路大神提供的車型,BMW G650GS 全功能車,一台擁有原廠規畫設計的 兩個側箱+尾箱,如下圖:

這側視圖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 BMW 的原廠設計很有人性化,光是那個後座的腳踏桿位置,高度就在連接輪胎的車架,這種高度比 T2 那種高度差距很大,我曾經坐在T2 的後座椅上,兩隻腳真的無法接受那個腳踏桿的高度,腳踏桿高度太高也太後面,腳長的人坐起來太難受了,非常不人性化。雖然車體的設計不同,G650GS 的排氣管在車身的中間,消音器在坐墊下方,所以兩個側箱幾乎沒有限制的可以安置在後座的下方,但看起來很俐落。
T2 的排氣管消音器不但大,而且還上揚,所以側箱就不能太大。側箱可以安裝,但高度有限制。為了這個想法,所以我將機車後段給拆了,如下圖:
這張圖是機車的坐椅下面的金屬骨架

這張圖是機車後段的側視金屬骨架,方向燈與牌照的固定就依靠 1 根細小的圓鐵管 來做支柱。是否看起來好像很潦草又簡單。或許這就是我很難接受花費新車的價錢去買一台骨架只有 細小鐵管的 機車 來當交通工具的原因,這根細小的鐵管能在時速 100 km/hr 時提供您什麼主動安全保障?

機車後段的外側護板與方向燈,牌照組合,全部拆下來。預計會移動到線路部位。

左,右 方向燈,牌照燈,尾燈+剎車燈 塑膠基座 與 外部護板本體 就靠內側的 4 根螺絲固定

左,右 方向燈+牌照燈 的控制 6 根電線連接插座組合

這張圖是用小畫家所繪畫 的 白色連接頭 7PIN 與 左,右 方向燈,牌照燈,尾燈+剎車燈 的電線顏色 相關圖

拆除機車後段整個燈號連接插頭後,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讓我決定將它搞清楚。機車控制器與後段燈號的接頭 7 根電線使用公母座相連接,線色 棕,灰,棕,綠,綠,橙,黃/綠 ,7根電線,但是 LED 後尾燈+剎車燈 有 3 根電線 線色 棕,綠,黃/綠 ,但 牌照燈 線色:棕,綠,左方向燈 線色 橙,綠,右方向燈,線色 灰,綠,總共 6 條電線。 線路連接頭 只有 7 根電線,但 後面的信號燈卻有 9 根電線,要弄清楚 7= 9 ,只好將所有色線都逐一測量來搞清楚,最後發現,在牌照燈+方向燈 有 3 根綠線是接在一起,尾燈+ 剎車燈的 3 根線是獨立的,其中的綠線 與 方向燈組 的綠色線沒有相連接。 趁著這次拆下來時搞清楚,日後假如內部燈泡有燒壞要更換時,也知道該如何最簡易更換,不用再護板全拆除,套句話就是: 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弄清楚後就很簡單。
話說在一個成熟的工業產品上想要更動原始設計,當然就免不了要做逆向工程的研發,因為是自己的玩具,當然是有空時想怎麼逆向工程,就怎麼做,做壞了大不了就報廢或再來一次,做成了,嘿嘿,可以拍照留念作為自己的另一個玩具作品。機車不是交通工具嗎? 怎麼就變成玩具了,又不是每天都要用得到的工具,那有那麼多的規矩與束縛。
自從將後座的白色燈座插頭拆解下來研究後,當然就測試是否電器信號正確?當然就要通電測試,將拆下來的機車後段護板放在高腳椅子上後,電源供應器電壓 +12V,開始上電:
這個是尾燈點亮狀態

這個是剎車燈點亮狀態

這個是左方向燈點亮狀態

這個是右方向燈點亮狀態

這個是牌照燈點亮狀態

這個是將購置來的側箱 ( LxWxH 38 X 19 X 28 cm) 用紙箱墊高側傾到預定的 安裝位置

這張圖是後座腳踏桿位置往前往下移動一個螺絲長度( 約 8 公分),排氣管尾筒的固定用一塊延伸鐵片來固定。

這張圖是方向燈組護板與整個基座拆開後往後移動約 3 公分

這張圖是方向燈組護板往後移動時在基座內部的兩側各安裝一個固定的長約 3 公分的移動測鐵板

自從 8 月份買這台機車後,就有個感覺機車的科技輸給汽車非常多年,至少超過15年,機車到最近才在開始檔車自動換檔,把手上不再有 離合器把手 與 左腳換檔踏桿,但汽車至少 30 年前就 手排 更換為自排,誰會想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路況下還在使用手排,使用頻率太高,搞不好手掌都會痠痛抽筋。
當然這個變化與我的側箱無關,但是當我將自己做的後貨架疊上紙箱模擬安裝尾箱後,在室內點亮剎車燈,可能高腳椅的高度不是機車的真正高度,但是用我站的高度的視角觀看剎車燈位置,居然沒看到剎車燈點亮的光度。這是個危險信號,表示當我將機車安裝上尾箱後,大貨車駕駛的較高視角在近處是看不到我在踩剎車的動作,可能就容易發生追撞事件。這時我就想起汽車不是都有 第三剎車燈嗎 ?安裝在汽車的天棚下緣,比正常剎車燈的位置都高出很多,當第三剎車燈點亮時就是方便後車駕駛可以知道前車要準備剎車,後車也該要準備剎車了。
所以當我將整個機車後段線路都弄清楚後,日後安裝上尾箱,就可以在尾箱上安裝上第三剎車燈與方向燈組的線路接頭,當信號插頭連接上機車的後端信號組時,尾箱上的燈號也會同時與原車信號點亮,因為尾箱位置較高方便候車觀察,這樣應該就會比較安全一些。
側箱的安裝已經接近完成階段,該移動的空間與位置都已經騰挪出來,剩下將那些煩人的原車護板開挖新的移動孔洞,讓外觀比較好看一些,大概就可完工。這台擋車也能有一些置物空間,可以放置一些外出必要物品,方便旅遊使用。
一個簡單的側箱安裝,也搞了近兩周,實在也沒做甚麼事情,最近都在當板金工,在沒有原廠模具,沒有壓模機的情況下,只能拿著鐵鎚靠人工敲來敲去,試想著將一塊 3mm 厚的鐵板敲成想要的形狀,要花多久時間,大概就是這樣子。
下圖是機車右邊排氣管端側箱安裝好的外觀,是否與 BMW G650GS 蠻像的。這種排氣管往上翹的外觀,壓縮著排氣管上端到座椅下部突起護板的空間,沒辦法,只能將市售的側箱高度削減約 4 公分高度才能色進去這個空間。但是方向燈的位置在安裝側箱之後感覺好像太低了,日後可能也要調高。

這張圖是BMW G650GS的外觀,它的尾燈與方向燈以車後大貨車的視角觀看,還能清楚辨識,但後方向燈就感覺太小,位置也不理想,不方便後車辨識。

這張圖是T2使用網路上的後貨架安裝上尾箱,在這種後獲架往後延伸的長度下,以大貨車視角是看不到尾燈與後煞車燈的顯示情況,方向燈感覺還是太低。

這張圖是網路上販售的側箱外觀。

這張圖是側箱的組裝金屬件。 3mm 的金屬板厚度,它的形狀適合那種老野狼的車架,但 T2 就不適合,只能修改重新打造新樣式。

這張圖是將原車的方向燈與牌照塑膠組合後移 3 公分後會與原鋼骨車架有個 3 公分的間距。

本來這個間距 3 公分是想使用木塊來填充,但後來發現這個車架的鎖點是有角度的,木塊如果沒有角度,無法與方向燈塑膠組合固定,所以放棄,重新回到原廠設計。

這張圖是將側箱安裝時,經常會打到方向燈乾脆將方向燈先旋鬆,方便側箱安裝。

做到現在,發現其實在擋車的空間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剩餘空間可以讓您自由應用,套句話就跟台北市的空地一樣,寸土寸金,如果我想要安裝一個側箱,勢必要自己做一些固定鎖片,才能移動現有零件,自己變造一些現有的安裝支架,才能符合新的側箱零附件,在在都考驗我的忍耐極限,畢竟任何一項變動,可能都已經花費了很多小時的改造,但安裝上去後又發現其他問題,只能打掉重練。韌性不夠的話只能放棄。
這台機車下次要能夠重新上路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也要將側箱裝好,方向燈的位置調好,後燈與剎車燈考慮後移或是以第三剎車燈來彌補現有缺失,在沒有先例可抄襲的情況下,就做一做再修改好了,反正玩具的修改自己高興就好,就只能這樣想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