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e19920502 wrote:不要被騙了,那是機油太爛和汽油加太滿的問題,騎快,你的廢蒸氣水會更多機油要換SL 10w-40 全合成的,汽油不要加到滿不要加到跳停,汽油太多會積碳快,汽油稀釋機油,水稀釋機油那是機油沒用全合成的(恕刪) 只怕樓主的車行沒高級機油給客人選
vino1 wrote:嗨,各位版上的先進及(恕刪) 這篇跟你狀況很像,車放地下室不知1.你車是放地下室或哪邊?2.單趟使用里程約多少?氣冷摩托車機油進水原因當機車發動機停止運行時,由於發動機的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差較大(相對於夏季而言),其排氣管和曲軸箱的溫度下降較快,同時發動機內的空氣在溫度下降過程中驟然收縮。此時,排氣管和曲軸箱內形成一定的負壓,會對空氣中的水分有個抽吸作用。若機車行駛的區域空氣濕度較大,被吸入的水分將增多,再加上冬季溫差大,形成的水汽必然比其它季節多得多。當次日再行啟動車輛時,你就會發現從排氣管最低處的小孔內流出水滴。而進入曲軸箱的水汽,只有隨著車速的增加,發動機機油溫度不斷升高,才能變成水蒸氣從曲軸箱通氣管排到大氣中(水汽從油中蒸發的最佳溫度在80℃以上)。
吹漏氣經油氣分離後,氣體進燃燒室、液體分離出來至排放管內。氣體部分當然在燃燒室燃燒掉,燃燒室溫度必定瞬間使水分蒸發,只有極少量水蒸氣進入曲軸箱,但幾乎不會對機油有影響。而液體部分在排放管內,如果環境較為潮濕,管內液體確實容易發生乳化,但跟騎乘速度沒關係。加上強制氣冷引擎的設計,騎乘速度越快引擎溫度反而不會比怠速時或慢慢騎乘來得高。只要從引擎漏出來的機油未見乳化的情況,就不用過度擔憂。因為從您的敘述不清楚是指吹漏氣的油乳化還是引擎機油乳化,這裡就不進一步分析。但只要是有吹漏氣設計的機車,累積在排放管裡的油會有乳化現象是正常的,跟第幾期排放是沒有關係的。排放環保標準是針對排放汙染物做限制,主要因應策略是精準地控制燃油、增加燃燒效率,以減少汙染排放。所以結論是,車行師父的話聽聽就好,有問題可以直接詢問原廠。
hx135cb750 wrote:不知1.你車是放地下室或哪邊?2.單趟使用里程約多少?(恕刪) 1.車都放平地, 家裡跟公司都沒有地下室, 都是平面的車棚,沒有潮濕的環境, 車每天都有在騎, 假日會上市場,載小孩補習2.公司離我家走路只要5分鐘 , 那您一定說為何不走路或騎腳踏車?!偶爾需要到工廠開會的關係(工廠離總部約10多公里), 所以我騎機車如果沒去工廠, 可能每天機車使用量不到5公里沒有錯~ 代步嘛...
這種元件很簡單,有興趣的可以自己驗證結果https://m.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9&t=5616593基本上夏季,晴朗的天氣都看不到水氣水珠氣溫越低,水氣重,濕氣重,就會看到水氣水珠。(但離開這樣的環境就會自己消失)一台設計精良的引擎系統,不會有機油乳化這類情事發生!樓頂的要克服這鳥問題只有1,使用蒸發率很低的機油2,使用10w40, 5w50的機油3,選擇SN plus的機油4,縮短換油間隔,尤其是冬季和雨季
vino1 wrote:1.車都放平地, 家(恕刪) 我也是每天1km而已,換全合成SL 10w-40機油看看吧,一直參考一堆文章,又不去試也沒法解決汽油不需要加滿,加滿很耗油又積碳快,也有可能稀釋機油,我測了上百次了,各種車的結果油量高度不能比噴油嘴的高度 高
hebe19920502 wrote:我也是每天1km而已(恕刪) 您的建議我記下來了1.機油要換SL 10w-40 全合成的2.齒輪油換2硫化鉬的3.汽油不要加到滿4.普利珠換16g 的.. 這,還在保固內請車行幫我換這個嘛?!另外, 問個笨問題, 您別生氣...在下昨天才去換機油而已, 今天下班後立刻再去換 SL 10w-40 的機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