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機車很省油,完全沒吃機油,引擎6年了,1000km機油洩下來,那個味道就是汽油味
機油洩下來沒汽油味,你的汽車油秏應該會破50km/l,機車破100km/l
進氣行程壓縮時多少都有混合氣跑到曲軸箱,冷引擎怠速提速就會了,冷引擎活塞上下運動不可能完全氣密,且活塞環的設計大家都知道,有縫隙
廢油氣吹漏排大氣或太塞,油泥會生的快,由其是愛一萬km以上換機油的車,油泥太多會怎樣?阿不就是排氣管會很黑,莫名吃機油都找不到吃原因機油吃很快,也沒漏油和噴藍白煙啊,噴一點點黑煙不明顯,那個就是吃機油了
尤其常中高轉速,機油吃更兇
其實沒差補機油而已
我覺得交通工具,耐用,耐操,少壞零件,省油比較重要,不然出走的都是錢和維修時間
i hung wrote:
我就不能苟同你的話,...(恕刪)
呵呵 我並沒有說它爛 但是 它性能 配備 原廠就不如人 這是事實吧
我沒說它們不好 但是原廠就是不給力 就用途不同 不也說了?你還不能苟同什米????公平客觀來說 速克達 就是沒三陽好 僅此 別想太多 人家日鈴重心本不在這 從星艦150後 再無後繼 150車款就明白一二了!你自己說三陽比鈴木還早接觸機車 這你查一下歷史 就知道了 你跟本不知道鈴木的歷史吧 嘴三陽 會不會有點講錯重點了呢!
再次強調 鈴木不是爛車 但是重心在重機及日本本土市場所需 速克達不是他們的重心!
真要不能苟同 是我不能苟同你說的三陽做車在鈴木先前的說法吧!
想嘴三陽 要嘴 真的有的情況 例如西門子阿 GT 阿 大陸軸承阿 組裝阿 等等等 它們有發生過的事情 既然有問題 就要去修正 不要怕人說 車廠沒有十全十美的 消費者要選產品也要客觀 白花花的錢呢!有些事情 空穴不來風!當慎之!
不長眼 wrote:
你自己都說了就是壞了才會有油氣到曲軸箱
我還真的沒在引擎機油裡面聞過汽油味咧
我自己都說了?????剛好相反!我前面
並沒有妄加猜測本田大規模機油增生的原因(但也不可能全部都是你說的『PCV閥壞掉了』)
總之,重點在是你先瞎掰出『即便是TURBO也不應該灌進曲軸箱』這種話
我才會舉本田TURBO大規模機油增生的例子並用你的話『PCV閥壞掉了』反過來質問你
所以請不要這麼無恥的把別人沒說過的話的賴給別人
就是壞了才會有油氣到曲軸箱?????
此事件後來曾迫使中國本田暫停銷售該車系
換句話說,當時連本田自己都搞不清楚機油增生的原因
大師卻能鐵口直斷是本田的新車壞了,大師當真神人也
大師沒聞過汽油味?那有幾種可能:
例如鼻子有問題、例如根本就沒有相關經驗只會膨風、例如故意說謊...
我不知道大師是那一種,我只知道正常人不可能聞不到...
https://forum.jorsindo.com/thread-2281982-1-1.html
中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CSBK
只是車輛整體還是不夠好,原廠也沒再改進!!
i hung wrote:賽車就是誰砸的錢多,(恕刪)
看到這段我也是嚇死...連改裝品業者都拉下水= =
你可以說我陽粉,但我也能很肯定的跟你說我也不是鈴黑
但說真的就算只以原廠調教來說...你拿NEX和Swish來跑JETS或FNX也是跑不贏的...
原廠設定就差了一截是要怎麼比...
Suzuki速克達就一直都沒有放在重點上啊...拿來比性能本來就是這樣
這越說扯越遠了吧= =...
如果說誰砸錢多誰就贏...那您怎麼不會想不到這兩家砸錢的地方不一樣
然後您一直拿這兩個不一樣的地方來比...您不覺得您說話真的很矛盾嗎...
先說MOTOGP後來又說R150...但從頭到尾你就不是拿速克達比速克達...
但偏偏這層樓說的一直都是速克達,我是不知道要怎麼跟您說您一直搞錯重點= =
如果您還要繼續說什麼速克達性能好沒用那我也是沒啥好說的了
台灣和東南亞地區這些地方速克達用起來就是比較方便或是也較發達,即使您不在意速克達
但它在這些地方就是很重要也是多數...這不是你否定它就會變成不存在的事實
不長眼 wrote:
開車騎車三四十年
真的顛覆內燃機的原理跟功能
我的內燃機教科書上面叫作吹漏氣
我的年代不是正常現象需要維修更換活塞環
盡信書不如無書!何況還是幾十年前的教科書???
以前還有權威說地球是平的那你是否也要相信???
吹漏氣的產生源自內燃機進行壓縮與動力燃燒時所產生的壓力,使混合氣自活塞環、活塞與汽缸三者之間的餘隙竄入到曲軸箱。吹漏氣之初始型態為氣態,但是當引擎冷卻後便轉化成液態並流入油底殼而沖淡機油,此為造成引擎潤滑性能劣化的主因,因此現代引擎對於吹漏氣的處理策略通常是採用積極式曲軸箱通風裝置。
再者,機油在引擎高溫狀態下也會產生油氣,當油氣回流時會通過進氣岐管及進氣門,最後進入燃燒室與混合氣一同被燃燒,所以常引起引擎積碳並造成相關的機械性故障。因此在設計裝置時會設定洩漏率,以新引擎而言其回流率應低於0.5%,最大洩漏值設定在2.5~3%之間。換言之,一具2.0L引擎在轉速3000RPM時的最大洩漏值為(2.0L*3000RPM*0.03)/2=72L,也就是說每分鐘會有72公升的洩漏量...
不長眼 wrote:
查了一下竄氣原來是支那中國那邊的說法
我的內燃機教科書上面叫作blow-by
是誰的說法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谷歌翻譯出來就叫『竄氣』
所以你是否也要一併羞辱翻譯成『竄氣』的谷歌也是支那的谷歌?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hl=zh-TW#view=home&op=translate&sl=auto&tl=zh-TW&text=blow-by%20gas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