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陽全新第二代DRGBT終於正式登場,在發表會上除了外型亮眼,內在的升級更是精彩,置物空間加大、人體工學提升、空氣力學最適化、引擎還有號稱是黑科技的Hyper-SVIS全域可變進氣系統,究竟這些花裡胡哨的名字背後都代表著些什麼?新車都有哪些提升?這些提升有沒有感?就讓我們有一說一,帶你一同了解這台全新的DRGBT吧!
- 空力設計-車頭
- 空力設計-兩側
- 空力設計-簡報1
- 空力設計-簡報2

而在實際騎乘體驗中,在封閉路段上以時速110公里的速度騎乘新車,穩定度確實相當優秀,但與現行款的差異並不明顯,尤其在騎士體驗到的風壓部分,與舊款並沒有明顯區別,詢問原廠技術人員,對方表示在風洞測試中兩者確實有差異,但差異幅度可能不如大家想像中的明顯,數據方面則是暫時無法提供,因此在空力部分,個人認為應該是有些許提升,但更多是視覺與心靈馬力的加成。
- 新款座墊-段差縮小
- 新款座墊-乘坐面積加大
- 舊款座墊

實際乘坐,無論前座還是後座,提升幅度都非常明顯,前座座高降低,落腳的穩定度更好之外,前後座段差縮小後,若是腿長較長的騎士也多出了能向後坐一些的選擇,更重要的一點是椅墊前緣兩側的填充飽滿許多,在騎乘時能提供大腿更多的支撐,這能有效減少長途騎乘時雙腿的疲勞,而後座的提升更是巨大,乘坐面積加寬、加大,且泡綿的舒適度也有所提升,如果原本的舒適度只夠後座從台北撐到桃園,那新款應該可以一路坐到嘉義、台南。

除座墊之外,把手與腳踏的配置也略有調整,原廠在發表會上表示新車將擁有「重新設定」的騎乘姿勢,能夠兼顧戰鬥騎姿與日常通勤的舒適騎姿,並且於前踏設置了休息斜踏板。
- 新增腳踏空間
- 休息斜踏板
- 車箱空間
- 車箱擺放示意

看向駕駛艙,新款的佈局跟舊款還是有著不小的差異,除了儀表板換上象徵升龍的VA龍脊式儀表板之外,左右兩側把手的按鍵也換上了3D多功能開關組,也就是MMBCU上使用的那一組,在視覺增添了不少新意。
- VA龍脊式儀表板
- 左側把手按鍵
- 右側把手按鍵

最後我們來聊聊引擎,引擎可以說是全新大改款DRGBT的精髓所在,雖然多數人都把目光集中在Hyper-SVIS全域可變進氣系統上,而這確實也是一大亮點,但其他周邊部分的升級其實也不小,就讓我們從內而外一一講起吧。
- 缸頭設計優化
- 進氣道設計優化
- 引擎內部阻力優化

散熱水路方面也經過重新設計,過去DRGBT的散熱水路並沒有大、小循環之分,這一代則加入了大、小循環的設計,在冷車啟動時節溫器(水龜)處於關閉狀態,讓冷卻水只在汽缸部分循環,加速引擎升溫,縮短達到工作溫度的時間,降低排放污染,到達工作溫度後節溫器(水龜)開啟,冷卻水即可循環至冷排進行熱交換,讓引擎得以維持在最佳工況,持續輸出。

壓軸的則是Hyper-SVIS全域可變進氣系統,這套在發表會上被稱之為黑科技的進氣系統,他的做動原理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透過一組電磁閥切換空氣濾芯盒中的進氣款接合/分離,讓引擎無論在低轉還是高轉,都能有最佳的進氣效率,整體概念與YAMAHA R1上YCC-I(Yamaha Chip Controlled Intake)可變式進氣行程系統異曲同工。

不過細節上三陽工程師所做的調整可就比字面上多得多了,首先在進氣岐管的部分口徑明顯加大,管徑最大達到了外廠改裝品水準的45mm,而長管的部分則細小許多與多數的節能車型相仿,口徑僅34mm,在全油門狀態下Hyper-SVIS的做動轉速設定在5,750轉,但若是在油門微開的輕負載狀況下,做動時機則會延後到7,000轉。而因應進氣系統的改動,新車的傳動設定也略有不同,以配合更為飽滿的動力曲線。
- 新舊款馬力圖比較
- 新舊款數據差異

而實際體驗起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老實說如果你是以起步就油門一拜的方式騎乘,那新舊款的感受差異微乎其微,畢竟兩車在5,500至7,500轉之間的輸出幾乎沒有差異,但若是以正常的節奏騎乘,就能明顯感受到低轉扭力有著顯著的提升,尤其雙載時更是明顯,那扭力的扎實度感受上有些類似於2V車型的表現,這部分同時體現在回油再開時的再加速反應上,而高轉速區間的提升則要到時速破百之後才會比較有感,以我個人而言,在同樣800公尺的封閉路段,新款DRGBT的尾速能比舊款高出約4公里,但若不是同場比較,多半只會覺得新款在拉尾速時感受更輕鬆,有點類似吹了一陣順風的感覺。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Hyper-SVIS全域可變進氣系統耐不耐用?會不會很容易壞?舊款的DRGBT能不能改?這部分我也幫各位問了原廠,研發人員表示,Hyper-SVIS的機械結構其實不到複雜,主要是依靠電磁閥驅動,而受力的導桿用的是經過表面處理的鋁材,在30萬次的耐久測試後依舊完好,做動反應時間從0.02秒略微提升至0.05秒,會有衰退的情況但仍處於安全範圍內,而根據原廠路側的數據顯示,Hyper-SVIS每公里做動的次數大約會落在1.4次,30萬次做動換算回里程大約會落在20萬公里,不敢說與車同壽,但耐用度或許有機會能跟Toyota的冷氣一拼。

至於能否改上現行的DRGBT呢?答案其實是可以,但不建議;新舊款的空濾盒外觀與鎖點完全相同,因此單純裝上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細節部分會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首先是Hyper-SVIS是依靠ECU所驅動,而舊款的ECU並沒有對應的針腳,因此只能使用改裝電腦進行控制,另外電磁閥的控制線組同樣也要靠自己土炮重拉,硬體到位之後還有軟體調適的後續細節,因此工程量並不小,所以完全不建議大家這麼做。

整體而言,全新DRGBT這次的改款,除了空力之外都是非常有感的提升,而從改動的部分也能看出,三陽雖然已經坐上銷售龍頭,但對於使用者的需求依舊能細心洞察,對於自身研發技術的磨礪也是不見怠慢,可惜受限於時間與天候因素,沒能進行更詳盡的體驗,之後有機會將會再安排進行完整的深度評測,大家若有想了解一些什麼,或是想看到的測試內容,也歡迎在回文區留言讓我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