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9&t=5077177&p=1
星期日(02/26)下午牽車到昨晚剛好騎了100km,所以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心得。

在這之前,我前兩部用來通勤的工具是y牌的cuxi(已不在身邊)跟勁戰三代目(目前家人持續使用中),所以我的add110的比較值也都會是從上述y牌那兩台車出發。
首先是油耗部分,26日牽到車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加油。
老闆說add110加92或95都可以,但為了省油,所以我還是選擇92加滿。

如發票,請加油員幫我加到滿,共加了4.92L,共122元。
這幾天的路線如下:
26日:新莊思源路牽車-幸福路/泰林路-大科路(林口)
27日:林口-西門町-南機場夜市-大科路(林口)
28日:林口-東區-大科路(林口)
基本上住林口,所以回家一定會經過一段山路(上坡),三天下來剛好100KM。

我不是專業試車員,所以我只能用單純的算式來分享油耗。
從照片可以看到100KM後,油表剛好一半。所以跑100KM大約用掉2.5L的油量,也就是說目前每公升約跑40KM/L。
而原廠公佈的最佳油耗大約是51.5KM/L,帳上數字來看大約少了11.5KM,但是我還是覺得滿意。

畢竟之前Y牌兩台車的經驗,這樣的油耗基本上已經贏了,再來51.5KM/L我猜應該是實驗數據,而我的常態用車路段還有包含上坡,所以40KM/L的表現,我可以接受啦。加上現在又還處於磨合期,等磨合期過後應該會再優一點。(理論上應該會優化吧..)
第二是動力。
先直接說結論,追求運動化表現的朋友可以直接略過了。
但是所謂的直接略過,不是說ADD110很無力,假如要我把車子的動力分級,我應該會區分為:好用>實用>夠用>堪用>沒用,五個等級。而如果以我平常通勤的使用狀況來說,勁戰参代目是處於「實用」,而CUXI應該會被我歸類在「夠用」,ADD110則是實用與夠用之間了吧。
理由就是因為我的使用狀況有8成都是在市區通勤代度移動使用,所以對我而言「尾速」的意義並不大。以我的使用習慣來說,中低速度的區間反而才是重要的。
所以再分段來看的話,先說「起步」,ADD110絕對不會有猛爆感。
嚴格來說,他的起步油門反應表現就是「輕快」而已(應該就像TOYOTA VIOS這樣的感覺吧),這部分如果單討論動力回饋的話CUXI跟参代目給的會比較高一點。
但是在ADD錶速40KM~70KM這段區間表現卻相當優,加速感很明顯也順暢,中低速域的反應很好,這部份我個人覺得比CUXI好。
第三是動態。
因為市區移動一定會遇到鑽車的情況,而單講鑽車這部分,我反而覺得ADD110小勝CUXI跟参代目。
或許是因為車體輕加上車身造型屬於細長外,最明顯的不同在於14吋輪圈影響壓所到腳踏板空間,壓縮後的腳踏板空間讓騎乘姿勢明顯不同(更精準來說應該是騎乘重心好像更集中),在市區鑽車陣的時候,重心移動方式反而讓我覺得有點類似檔車?
第四是爬坡表現。
我的常態路段有一段是大科路,大科路上坡路段前面還算平緩,最後則是有一段急陡坡。
就上坡路段而言,基本上真的就是「夠用」,這三天爬坡路段需要加速的時候其實都還有餘裕,但是要真的很有力或是想衝上去的時候,就會發現始終還是110CC的車子啊,不過錶速基本上都還是能維持50~60左右,沒問題。
目前因為還在馴車磨合期,所以油門的控制都還是比較含蓄保守,等磨合期過後或許可以再稍微暴力點試看看。

第五大燈。(上圖遠光;下圖近光)


照片是用IPHONE6,我坐在車上,用平常騎車的坐姿,把手機平行我騎乘坐姿視線後拍的,個人覺得這樣比較貼近使用狀況。
不知道照片給大家的感覺如何,但以我實際使用的感受來說,燈光只能算「堪用」。

大家可在仔細看看燈光左右邊的成像,右邊會比較亮是因為燈光打在牆面上造成反射,所以有明確光源。
但是再看看左邊跟前車距離之間的範圍,在沒有反射物體的情況下,大燈燈光幾乎被吃光(或者應該說沒有具體燈光呈現),
所以這應該會是我日後考慮優先升級的部分吧。(看換黃金燈泡能否具體改善)
大科路山路的部分我就沒停下來拍燈光表現了,我畢竟只是使用者分享,不是專業試車,只有一個人的情況下,不方便停下來在半路上拍照。

第六「磁石鎖」。
這部分應該算是缺憾,跟Y牌比起來,ADD110的磁石鎖槽設計的比較淺,剛開始有點難對,不確定到底有無對到磁石鎖的凹槽。(轉了兩三次都沒轉開



最後是方向燈。
這部分不知道算缺點還是優點,ADD110的方向燈是驅近於無聲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確定到底方向燈打了沒或是關了沒...

不知道是只有ADD110這樣,還是SUZUKI都這樣?
結論。
誠如一開始說的,如果擬是追求運動化、首都最速或是有常態性載物需求的朋友,這台車可以略過了。
但是如果是跟我一樣,代步通勤/市區移動/自我風格等,那麼就真的建議可以去看看這台車。
而沒直接建議買是因為每個人用車需求不同,加上還沒過完磨合期,所以或許過完磨合期後我又會有不同感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