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我就不拍了,直接拍行照開箱
為啥拍行照,就有圖有真相 證明我有買車而不是鍵盤車手

此外還有一件事比較特別
訂車老闆說 65800 辦到好
交車時我看到發票寫 66000
想說難不成老闆要多收我 200?
一問老闆,老闆說那是大盤車行賣出的價錢
中間價差跟辦牌險等費用(800多)他自己吸收
他是拿他的獎金來貼補這台車的價差,所以這台賺的很少

回家查了一下,大多都是問說發票金額比實際車價少的問題,像這樣發票金額大於實際車價的還真少見。當初本來要相約網友一起去買車,一次買兩台看能不能更優惠,但老闆就很堅持,買兩台也是一樣的價格,看來老闆真的給很低的價錢了
騎了一天的感覺
起步出力小:
跟我以前的化油車相比,起步真的沒那種衝出去的感覺。但我個人覺得還蠻適合我的。我都是騎市區上下班,上下班時間車子很塞也騎不快。以前遇到塞車,通常車子是起步衝出又要馬上煞車。但 GSR 起步出力不大,塞車就順著車流慢慢騎,就沒那種起步衝出又煞車的狀況。這種起步的出力很適合市區塞車騎,若要有起步衝出貼背的快感,或是要起步衝第一的就真的不適合 GSR
避震硬:
避震是真的比一般車子硬,但還不到無法接受程度。可能我的老車避震本來就差,已經練成鐵屁股了。接下來打算找個胖子朋友載他繞一繞,讓避震軟Q一點
座墊硬:
這是我覺得比較不習慣的問題,以前車的座墊坐下去都會有陷下的感覺,但這個座墊坐下時,都沒陷下的感覺。就是座墊泡綿的密度/支撐性較好。難怪很多人說要改座墊,個人覺得座墊不適應的問題大於避震
車墊較高:
這只能說我太矮, 170 無法兩腳平踏著地
此外前腳踏空間跟車廂真的是很大很好用
個人覺得 GSR 本身的設定是偏講究操控性的跑車設定(懸吊硬,座墊硬),跟一般講求乘坐舒適的速克達的訴求不太一樣。像我講究開車操控性的朋友,就不喜歡 TOYOTA 軟Q 的乘坐感,但普遍大眾就很喜歡TOYOTA 軟Q 的感覺,就兩者的定位本來就不太一樣。只是 GSR 有著大車廂,讓很多通勤者看上大車廂而購買,但騎乘後卻沒有他預期的舒適感覺。個人覺得騎 GSR 殺彎應該會很爽,但騎市區相對其他車種就會比較震
車子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我目前除了座墊太硬,其他是都還蠻滿意的 XD
後續補充:
下午讓同事試騎我的車,他對避震的感想是 很硬,非常硬 。可見每個人對於避震可容忍的感受都不一樣。也提供另一個測試樣本給大家參考。我可以接受不代表大家都可以接受。
此外購車前有詢問過騎 NEX 同事。他覺得避震剛開始真的很硬,後來騎久後變軟一點後,就變得比較剛好。
因為新車都不能試騎,可以試騎的車子通常都是被騎過,避震會軟一點。如果你試騎都覺得硬,那新車只會更硬 XD
車行在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那邊,我不知可不可以直接 PO 出車行,或是網路直接公佈低價會不會造成店家困擾,想要知道車行資訊的還請私訊我,再提供車行資訊
有網友私訊詢問說他問到的價格是有包含一年的丟車賠車險,其實一年的丟車賠車險是 SUZUKI 送的,所以有買車的都有。購車價格 65800 就是包括牌險+安全帽+機車鎖+一年丟車賠車險(SUZUKI 送的)
週末載老婆, GSR 雙載的舒適度真的比單人騎好太多了。我 62Kg 老婆大約 51Kg (雖她堅稱只有 49Kg) 但後面一載上去避震器的舒適度整個大大地提昇,不像單人乘坐那樣的死硬,變得多加點 Q 的感覺。老婆下車後自己再騎了一圈,兩相對比真的差很多。
8/24 補充
騎了一個半月的心得如下
1.起步加速度慢,但時速 60 後的加速度就明顯的有提昇,就很有加速的感覺。我覺得可能是電腦設定的關係。在 60 以前你加油門的幅度跟實際的馬力輸出不是成正比(明明油門已經催下去了,但就是跑不快 XD)。但表速 60 後,加油門跟馬力輸出就成正比。以往化油器車加多少油就有多少馬力輸出,但噴射有多個電腦控制噴油,我猜應該是電腦那邊的設定,限制了低速時的噴油量,所以就會有加速不快的感覺。表速 60 後面騎乘的感覺就跟化油器一樣,加多少油馬力就輸出多少。
2.騎到表速 80 後,整個引擎的動力還源源不絕的感覺(我油門只加到 1/2)。我到目前都沒沒把油門加到底過,畢竟是市區很難騎到那樣的速度。之後應該會換原廠 13 g 的普力珠,提高起步跟中段的力量
3.爬坡時速度不快,每天往返台北永和,上橋時都會被超車 XD
4.加了3桶油(300 前1.5桶,300 換油後 1.5桶) 平均油耗 35 km。主要就是上下班時間台北永和來回共約 13km,屬於短程市區通勤。
5.冷車電發通常要發2次,沒有一觸即發(爬文看這是 gsr 的通病)。
6.儀表的時鐘不準,根據觀察,似乎騎多時鐘就會快,沒騎時鐘就會慢。周5調整好時間,週末沒騎,週一上班時鐘就慢 2 分鐘。騎了整週後時鐘又恢復到差不多的時間,但放一個週末又會變慢 XD
7.引擎煞車很明顯,還以為是啥問題,後來上網查才知道這是引擎煞車。以往下坡就放油門直接滑行,現在就是會有個減速的感覺,之後離合器才放開滑行。
8.側腳架太外凸,腳撞到好幾次。之前的豪邁側腳架差不多在車殼邊緣的內側,但 GSR 的側腳架那個腳踢的 U 型鐵的位置居然是凸出車體很多。我剛牽新車時常發生走近要牽車居然腳都會去撞到那個凸出的 U 型鐵,還黑青破皮好幾次。後來觀察路上的車種,發現好像只有 GSR 的最凸出,所以要小心被暗算
買台鈴車最大的疑慮就是後續維修與保養
GSR 機油要用到 1000 一罐(一般加950/換濾心加1050)
最大的問題是一般車行1公升裝的機油選擇不多
(兩陽一葉大多使用 700-800 可以互用)
所以我是找可以自備機油幫忙換油的車行
如果你有熟識店家或是自己要 DIY 維護,那就比較沒問題
買台鈴車 我是先找好保養維修車行再買車 XD
此外台鈴也有直營服務中心可以對客戶維修處理
遇到車行處理不好的問題或是推託不出保固可以直接找服務中心
對消費者算是多一層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