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8 wrote:你可以拿50%以上的pao...(恕刪) 可惜這罐機油只有ACEA E7/E9 我的四輪不能吃。你對於這個分析有疑問 可以問加華興業或是PETRO-CANADA 原場。NOACK太高了。連Mercedes-benz 229.5 都拿不到。先看車廠規範 在看認證。SUZUKI在國外合作的對象是MOTUL
PETRO-CANADA的油真的是非常冷門,好像也沒什麼水貨的樣子,曾經因為朋友介紹用過一段時間(依序由SUPREME、DURON-E換到DURON SYNTHETIC)也有在友站分享過心得(猛一看已經是7年前了)因為當時的車款是NEW FIGHTER且有小刁傳動,所以油耗不是我在意的重點,就沒辦法跟樓主交流什麼(那時市區油耗才28km/l上下)在當時PETRO-CANADA機油的基礎油以一般分類上僅屬第二類及第三類基礎油,但因為是以其專利的HT技術所精煉,所以在基礎油的純度上達99.9%(為透明無色)因此黏度及穩定性方面皆有大幅度的提升,其第三類基礎油的特性甚至已與PAO相當接近。用起來的感覺就是抑震性很好、穩定、沒有太明顯衰退的感覺,所以後來我就慢慢拉長換油的里程數到3000km左右才換,幾乎沒什麼失油。跑長途的表現也很不錯(即便是夏季正中午從墾丁殺回台南也是感受不到什麼衰退)之後下引擎時拆開看清潔性也很不錯,各部件都是金屬原色沒什麼積碳跟油泥。(到底是油好還是引擎體質好)PETRO-CANADA的油不見得有太多的認證,但拿來餵國產速克達倒也綽綽有餘了,個人使用上的評價是相當正向。不過在機油的領域就是這樣,每個人感受不同,買單的程度也不一樣,同樣的錢,有人非酯類不用、非PAO不用,非一堆認證不用,倒也沒什麼對錯就是了。
這種高級潤滑油酯,1L 台幣一千元。不是一般普通不正常的人用的起。國際四大添加劑廠 都比不上,Petro-Canada 連美孚潤滑油ExxonMobil chemical都要靠邊站。比回原廠換原廠機油價位還要高。這大概是義大利汽車 才用這麼好。數據加上機油分析 不是科學。Virgin Oil Analysis(偽科學) 我又沒攻擊商品,或是說你是動物。可受公評的事情。YUBASE lubricating oil 我覺得已經很棒了。mPAO,Synesstic AN應該都沒加拿大神油 利害。只有Petro-Canada 屌打 GTL。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都要跟加拿大指教了。官方代表,俄羅斯的業代都要跟你請教https://www.oil-club.ru/forum/profile/10633-petrolube/http://www.petrolube.ru/
Xantia_L wrote:這種高級潤滑油酯,1L(恕刪) 我看你也不是惡意的人,也不像是豬。所以回你。我就是一般人啊不過跟你不同的是,我不會在數據認證和價錢上打轉我用過的油不計其數註記下來會繼續用的沒有幾支因我有一套評定良劣的方法,也勇於嘗試。這你就作不到了,所以,你(們)才會在那裡翻數據看報告,用認證這種毫無意義的紙上作業來排斥,用價格這種貧窮的心態來抗拒。這樣,你永遠只能停留在那個階段,毫無進步!事實上,你應該要存感恩的態度,有人自掏腰包並付上時間代價去try這支油,並整理出箇中的差異和特性。而你,沒有花上一毛錢就能得知這樣的資訊。
一瓶1000太貴了我還是pgo 10-40全合成加減用,才150_300元。反正機油都是一分的保護,要大操還不是要靠改裝來解決掉引擎耐用度和高里程出力沒力問題。改裝那太神了,原廠配疏齒手排尾速才140km,改裝變成200km,也才花1600元就解決掉,老引擎積碳出力無力問題。永遠都不用清積碳。上200km也是用爛機油15w_40達到.爛機油用個3萬km都沒換都沒磨損引擎,一檔大油門直接爆衝失控。原廠沒改配疏齒,永遠都失控不了,而且還會磨損引擎,越來越無力。機油用便宜的全合成就好了。其他的靠改裝才是王者。不會改沒關係但要會拔束環就好。改尾速的汽車,連束環都是要拔的。機車拔了,改16克珠才不會把曲軸,凸輪軸搞壞
3618 wrote:有一種叫做慣性的東西不太容易改變或打破或許維持原樣原軌道對你是最適合的=============這一篇的分享大概就這樣子了再多講也沒有什麼意思中秋節到了,豬也越來越多了 2021/09/19 上午03:23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