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輕:91公斤
2.省油:平均油耗47~53km/L 之間,我177公分67kg,順順騎的話油耗大多落在這區域內!
3.油箱容量:6公升,相較多數125cc機種比起來還多0.5~1公升,更適合跑長途!
4.隱藏式加油蓋:置於車廂內可避免日曬雨淋導致加油彈射蓋故障,且構造簡單,保養維修更便宜(應該是修不到)!
5.操控穩定性:車骨架剛性強化,不論市區鑽車陣或跑山路,保有操控穩定性水準之上!
6.速域設定:此車速度表現最好的區域落在50~70km之間,這速度區塊轉速感覺並不高,且騎起來很舒適,這樣設定是為了省油,較適合市區內騎乘通勤!他不是設定起步型跟尾速型的車種,所以買來別跟別人拼起步跟尾速,拼的是油耗!相信是絕大多數address車主購買時的初衷!但也更確定的是後續因人追求速度的本性................!
7.150cc等級的進氣空濾:這部份有人說是Address的精隨,它提供中速域時再加速的良好延伸性,不會遲鈍!
8.配置6個感測器及電腦控制器ECM:感測器共分為吸氣壓(IAPS),吸氣溫(IATS),引擎溫度(ETS),燃油幫浦(DCP)驅動,區軸位置(CKPS),節氣門位置(TPS)等6個感測器,並同時由8位元電腦(ECM)計算最佳噴油量,最後傳送給DCP噴射出適當的油量供給!
9.汽缸採用Suzuki自家研發SECM電鍍汽缸,專為提供GP賽事及重機使用!耐磨也耐高溫!原廠保固5年!
台鈴官網的訊息:日本進口【SCEM陶瓷汽缸】是由賽車的實戰經驗中研究出的特殊材質,添加了鎳、燐、矽、碳化合物等,並將之電鍍在鋁合金汽缸壁,除了耐磨、抗高溫,更可『增加汽缸壁表面與機油的附著力,提高汽缸與活塞之間的潤滑度,不吃機油』,被廣泛使用於SUZUKI的GP賽車、超級跑車GSX-R1000、GSX-R600、B-KING…等重型機車汽缸上。
10.只要一條200元的檢測線就可以自行檢測出故障(前提要去下載故障碼說明表,或是買本維修手冊)
11.傳動箱及區軸散熱裝置:利用傳動箱普利盤等自然轉動下將傳動箱外之空氣帶入,並經由一片過濾棉到室內,可使長途騎乘動力有效降低熱衰竭!區軸箱上方設置區軸散熱軟管,利用熱氣上升原理,將區軸箱內部熱氣自然排出!
12.獨家專利引擎內部設置減壓臂,幫助冷車時瞬間降低缸壓,順利啟動引擎!(但是有人說它未來是個禍害)
13.設置倒(摔)車自動斷油感應提供車主多一層安全保護!(側腳架未收起也無法啟動之安全裝置)
14.設置引擎機油濾芯:強制過濾每一滴機油,國內同級車應該沒有一台有這樣的機油過濾裝置!(如有請看官補充)
15.車箱可放橫放全罩式安全帽一頂!大部分125cc的車種也沒辦法~更別說100跟90cc的機車!
16.過彎頃角45度同級車最大最深!
17.配置10吋胎,保養維修便宜,運動性更佳!
18.車廂設置車用充電器預留孔(原廠5期Z版有附充電器,4期及5期的G版要另行購買)方便長途3C設備充電!
19.儀表板及按鈕簡單化:一目了然的時速表跟油量指示表,及簡單化的按鈕,具有後續維修便宜的優勢,相當實用!
20.有夠亮的尾燈:夜間行車增添後方來車高識別性!
21.低調外型:沒有時下流行的造型,有的是日系味道及相當耐看的外型!有別於台系的外觀,相較得到的是低失竊率!
有人說它醜,有人說它耐看,但它卻獨特的!......說它是速克達中的經典一點也不為過!在日本的數量可說是台日早期DIO的盛行!
22.後扶手鐵架:96~97年間外銷日本跟台灣的版本是有鐵架的,可直接安裝givi不曉得多大公升的規格後置箱,跑長途或環島是個加分的裝備,但目前規格皆改為塑膠後扶手,可直接至材料行購買鐵架更換即可!
23.後座腳踏桿:據我家女人坐乘感想很舒服,很好踩!日後外出採買也指定要坐我這台!
前幾個禮拜才去陽金公路跑一趟,有兩段路況完全沒路燈的情況下,近燈勉強可以用50下去跑,開遠燈可以用70~80下去跑,遠燈在完全無路燈的情況下其實照的範圍還蠻廣的(對比相當強烈)!順帶一問..有沒有人是看前方微微顯示的道路標線下去跑的?!
25.車小好停車,移車架車不費力,連阿公阿婆都辦得到!
26.噴射車配置踩發桿:國內目前噴射車種只有Address與GSR.NEX皆有踩發桿,電力不足時可用來發動車輛,其餘車輛皆未設置!
另外噴射部分的說明:
DCP(Discharge Pump)幫浦與噴嘴一體式設計
DCP的作動
-->給DCP加電壓
-->線圈推力發生.柱塞動作開始
-->排氣行程.預壓.汽泡排出
-->噴射開始.計量
-->電壓OFF.噴射終了
-->燃油吸入
DCP =燃油幫浦+燃油壓力調節器+噴油嘴
汽油由油箱自然流入DCP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T6BOCveYERzcJMwkeLYDAw--/article?mid=889
重機油箱設置也都是在引擎正上方,我想也是靠自然重力流下去,當然這樣的做法不需要也沒必要自找麻煩把油箱設在低處,然後還需要增加成本來設置吸油泵浦,並徒增日後維修項目!
這張是油箱內設置汽油泵浦與傳統噴射供油系統圖解

自然重力DCP式噴射供油系統圖解,這張可以了解到DCP可將內部多餘氣泡排回到油箱內上部

兩個噴油嘴構造解剖圖:左邊是傳統噴射系統,右邊是DCP噴射系統

圖片來源:
http://www.mikuni.co.jp/e/iBeat/index.html
另外DCP式燃油噴射系統與其他傳統燃油噴射系統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傳統噴射系統一般將提高汽油壓力的汽油壓力泵放置於油箱內部,而DCP式則改為與燃油噴嘴合一,以減少油門反應時間差及減少高壓汽油管路外露可能造成的危險,並可以更精確的控制噴油量、時間長短及霧化程度。就算寒冷冬天的早上,或者經過長時間沒有發動引擎,也是一樣一點就著。
資料來源:
http://www.jorsindo.com/?p=6&page=3
維修上通常建議去同一家車行作日常保養維修,對我來說沒有很困難!
以上優點大概就這樣~誠心誠意推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