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俗稱為小阿魯,如下圖所示。

很多機車媒體,或是Youtuber已經對他有過許多評價,
大家講過的東西這裡就不多著墨,
以下著重於大家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舒適性
大家可能會覺得它是台跑車、玩樂車,
談舒適性幹嘛,「要舒適我去買XXXXX就好啦!」
把特這十餘萬的車價,對多數人來說也不是小錢,多了解一些面向也沒有不好。
開始前不免俗的提出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筆者非專業人員,以下評論屬個人主觀感受。
好的,那首先來談談引擎震動的部分,
「震動」這東西很主觀,
同一台車每個人對震動的接受度都不一樣
(13N在影片裡提到高轉的震動讓他更想尿尿,但其他媒體似乎少有提到這個部分),
檔車因為可以自己控制檔位,轉速也隨之不同,
真的很難用很科學的方式去量化震動感,
以下用我騎過的化油野狼125、酷龍來比較(車況、機油無法精密控制,數據僅供參考)。
筆者認為小阿魯的震動感從9000轉開始明顯遽增,
跟野狼相比,小阿魯9000轉的開始遽增的震動感大概等同於野狼3000-4000轉
大概等同於酷龍4000-5000轉(不科學數據,僅供參考),
而小阿魯時速80掛六檔,轉速約6000轉,提供參考。
不難發現其實小阿魯作為單缸輕檔車,
引擎精緻度跟國產同排氣量引擎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上,
但筆者認為也沒神到可以越級挑戰多缸車就是了,
不過仍然可以驚艷騎著國產檔車長大的我們。
喔把特,震動還是比速克達大很多啦(定速80的情況下)。
其次來談談懸吊,
有網友表示「小阿魯那兩根如筷子般纖細的前叉,
看到就覺得欠改」,
畢竟對手R15 V3、CB150R都上了倒叉,
在中低價位級距搭配上過去只有頂級車才有的配備,已成顯學。
但筆者認為,這套懸吊協調到無以復加,
既不軟也不跳,盡責的吸收掉路上的震動,
並且盡全力讓車子黏在路面上,感動得快哭出來。
筆者認為這才是避震器的極致,
尤其對於行駛的安定性而言。
有些車軟得像皮球一直上下晃、不然就是硬到懷疑自己沒裝避震器,
都大幅降低騎乘者的信心、舒適度,還有整台車的運動性。
但車子是租的,沒有量胎壓,所以又無法提供科學數據了,真難過。
談這兩個部分是為了提供對此車有興趣的人更全方面的意見,
也就是說,不單純把它當作玩具,而兼顧日常使用的話,
小阿魯完全可以勝任(S版舒適性較佳)。
至於騎姿的部分,筆者並沒有騎乘此類低把車款的經驗
但姿勢確實很彆扭,可能如大家所說是腳踏的問題吧,不敢肯定。
至於後座要載人的話,請參考Bikein做的試駕影片,
反正難坐到不行,只能用愛和信仰來支持。
結論:
無論大家喜不喜歡這台車,喜不喜歡鈴木,
價錢帶來的震撼已經在銷量上反映了。
這台車以超高性價比輾壓同級所有對手,
那些在國外跟小阿魯同級別、同價錢,
貿易商進口到台灣就硬是貴了三萬、五萬、七萬的車,
在價格上就顯得很沒有競爭力。
不論售價的話,鈴木在150這個級距還是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筆者騎完之後期待未來會有R300或R400的出現,仍然可以在同級距裡有一席之地。
最後還是談談錢的問題,
我覺得這台車除了售價外,後續的保養、維修費用極低廉也是重點。
康康嘴機車有集直播在談多少薪水養得起重機的問題,
筆者看完心有戚戚焉。
玩車真的是「錢的力量決定車的質量」,
高性能、高質感的產品,除了購入售價高之外,
之後的養護費用也會很驚人,
畢竟要把這些機械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絕對不是巷口換個機油、齒輪油就可以了,
要花極大的心思還有金錢去維護。
相較之下小阿魯除了售價外,
養護費也只有300級距的一半,600級距的四分之一左右。
小阿魯就是一台150,
再怎麼神,也就是150,
但那副整流罩上,
承載的是多少人對賽車的熱情還有對跑車的夢想。
用有限的金錢圓這個夢的一小角,我覺得很值得。
有想法、意見歡迎理性提出,感恩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