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淺談 Suzuki GSX-R150

來閒聊一台近兩年在台灣掀起討論的車:GSX-R150,
又被俗稱為小阿魯,如下圖所示。

淺談 Suzuki GSX-R150

很多機車媒體,或是Youtuber已經對他有過許多評價,
大家講過的東西這裡就不多著墨,
以下著重於大家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舒適性
大家可能會覺得它是台跑車、玩樂車,
談舒適性幹嘛,「要舒適我去買XXXXX就好啦!」
把特這十餘萬的車價,對多數人來說也不是小錢,多了解一些面向也沒有不好。

開始前不免俗的提出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筆者非專業人員,以下評論屬個人主觀感受。

好的,那首先來談談引擎震動的部分,
「震動」這東西很主觀,
同一台車每個人對震動的接受度都不一樣
(13N在影片裡提到高轉的震動讓他更想尿尿,但其他媒體似乎少有提到這個部分),
檔車因為可以自己控制檔位,轉速也隨之不同,
真的很難用很科學的方式去量化震動感,
以下用我騎過的化油野狼125、酷龍來比較(車況、機油無法精密控制,數據僅供參考)。
筆者認為小阿魯的震動感從9000轉開始明顯遽增,
跟野狼相比,小阿魯9000轉的開始遽增的震動感大概等同於野狼3000-4000轉
大概等同於酷龍4000-5000轉(不科學數據,僅供參考),
而小阿魯時速80掛六檔,轉速約6000轉,提供參考。
不難發現其實小阿魯作為單缸輕檔車,
引擎精緻度跟國產同排氣量引擎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上,
但筆者認為也沒神到可以越級挑戰多缸車就是了,
不過仍然可以驚艷騎著國產檔車長大的我們。
喔把特,震動還是比速克達大很多啦(定速80的情況下)。

其次來談談懸吊,
有網友表示「小阿魯那兩根如筷子般纖細的前叉,
看到就覺得欠改」,
畢竟對手R15 V3、CB150R都上了倒叉,
在中低價位級距搭配上過去只有頂級車才有的配備,已成顯學。
但筆者認為,這套懸吊協調到無以復加,
既不軟也不跳,盡責的吸收掉路上的震動,
並且盡全力讓車子黏在路面上,感動得快哭出來。
筆者認為這才是避震器的極致,
尤其對於行駛的安定性而言。
有些車軟得像皮球一直上下晃、不然就是硬到懷疑自己沒裝避震器,
都大幅降低騎乘者的信心、舒適度,還有整台車的運動性。
但車子是租的,沒有量胎壓,所以又無法提供科學數據了,真難過。

談這兩個部分是為了提供對此車有興趣的人更全方面的意見,
也就是說,不單純把它當作玩具,而兼顧日常使用的話,
小阿魯完全可以勝任(S版舒適性較佳)。
至於騎姿的部分,筆者並沒有騎乘此類低把車款的經驗
但姿勢確實很彆扭,可能如大家所說是腳踏的問題吧,不敢肯定。
至於後座要載人的話,請參考Bikein做的試駕影片,
反正難坐到不行,只能用愛和信仰來支持。

結論:
無論大家喜不喜歡這台車,喜不喜歡鈴木,
價錢帶來的震撼已經在銷量上反映了。
這台車以超高性價比輾壓同級所有對手,
那些在國外跟小阿魯同級別、同價錢,
貿易商進口到台灣就硬是貴了三萬、五萬、七萬的車,
在價格上就顯得很沒有競爭力。
不論售價的話,鈴木在150這個級距還是創造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筆者騎完之後期待未來會有R300或R400的出現,仍然可以在同級距裡有一席之地。

最後還是談談錢的問題,
我覺得這台車除了售價外,後續的保養、維修費用極低廉也是重點。
康康嘴機車有集直播在談多少薪水養得起重機的問題,
筆者看完心有戚戚焉。
玩車真的是「錢的力量決定車的質量」,
高性能、高質感的產品,除了購入售價高之外,
之後的養護費用也會很驚人,
畢竟要把這些機械維持在最好的狀態,
絕對不是巷口換個機油、齒輪油就可以了,
要花極大的心思還有金錢去維護。
相較之下小阿魯除了售價外,
養護費也只有300級距的一半,600級距的四分之一左右。

小阿魯就是一台150,
再怎麼神,也就是150,
但那副整流罩上,
承載的是多少人對賽車的熱情還有對跑車的夢想。
用有限的金錢圓這個夢的一小角,我覺得很值得。

有想法、意見歡迎理性提出,感恩讚嘆。



2018-06-05 1: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SUZUKI GSX-R150
推推鉅細靡遺評價文~~看了有心動哈哈
前避震太軟、後避震太硬

騎了6xxx km的車主留.............
雖然是台高CP值的好車

不過特地發一篇文來自我安慰也是很沒意義!

車是自己在騎的,不用在意別人的嘴巴講什麼話,這樣熱情不會長久的~
13N常常騎大車
我覺得太主觀
高轉震動我覺得可以接受
比以前雲豹200還小

放眼望去
台灣根本沒有輕檔牛肉給消費者

很簡單我要公司貨

後勤保養 料件庫存這些都要考量
一台車搞不好會擁有個五年至十年

GsxR150真的很棒又帥
載妹子也很帥!

白牌可以亂停
停紅綠燈還可以擠到最前面
還是有優勢的

R150國際統歸賽道指定的車
這種價位的新車 
我覺得很值得
想方便買飆虎比較實際別騎擋車


2xxxkm 車主路過🤟
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鈴木自從 RG-125 以後,就再沒推出過小型仿賽了,最後一代 RG-125F 於1996還97停產吧,好像是跟 RGV-250 一起停產的,末代 RG-125F 歐版達33馬力,而 RGV-250 在日本國內本身是各種大小比賽類型的常用車輛。

算一算都20個年頭過去了,現在中小型車輛復興,鈴木出一台這樣的車實在是車友的福氣,最近跑山很容易見到小阿魯,能見度非常高,我想台鈴應該是蠻開心的才對,畢竟從當年在錯誤的時間引進 80's RG-125、錯誤的時間引進 TU-250 以後,似乎很久沒見到台鈴進口日鈴的小車能有這樣的銷售成績了。

喔對了,我知道某小環子山道巴六眼的SMAX洗溝指導員一定會出沒,先替各位打預防針。

samson5441 wrote:
雖然是台高CP值的...(恕刪)


請問你在講什麼?
視覺系_惡魔飛 wrote:
13N常常騎大車我...(恕刪)


嗯 這台車要爆發出老司機想要的動力,
確實會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
放寬心接受他就是一台150,
把均速降低10km/hr,震動感會降低不少。
要舒適沒動力,要動力沒舒適,
要兼具的話只能靠排氣量了。

認同你說的後勤保養問題,
擁有過車才知道擁有就是負擔,
很多人寧可買新車、小車,
也不要較高階的二手車,
因為有限的預算下,
錢真的會被一台車榨乾,
之後什麼都做不了,
過得這麼痛苦乾脆別玩了。

或許這台車十年、二十年後可以成為小朋友眼中的經典,畢竟台灣太久太久沒有這種性價比的機車了。

okdwnk wrote:
前避震太軟、後避震太硬

騎了6xxx km的車主留................(恕刪)

誠實...又中肯!!!
話說~~~
Suzuki GSX-R150 沒有平衡軸嗎?才8000轉就感到震?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ddhhddhh2 wrote:
我只知道一件事情,...(恕刪)


說到「仿賽」,
筆者前幾天在小阿魯社團看到網友不認同這台車是「仿賽」,而是「旅跑」,
用很鄙視的文字回覆稱之為「仿賽」的人。

個人認為一台車把重點放在性能跟操控上,
而不著墨於舒適、實用時,
差不多就可以用上「仿賽車」這個詞了啦,
不過探討這個意義不大。

有機會真想騎騎二行程的性能車。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