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現在新車真的需要馴車嗎?

看施主個人,我的v125牽回來晚上就給它油門全開,不過時間很短,暴力訓車後,回家馬上將機油,齒輪油全漏掉,等隔天再加入新油,從沒回原廠保養,現在40000公里機油也2500才換,也沒吃機油,跟暴力試車有關嗎?誰知道,
cx3500b wrote:
沒出過問題是不可能的...(恕刪)

我沒有任何一輛車引擎吃機油或出問題過!
連同最近配合政府政策汰舊換新的大兜風50,應該差不多18年了,引擎也是強壯的很~

sleep621104 wrote:
我沒有任何一輛車引...(恕刪)

大兜風50本來就是要吃機油啊
0821_chen wrote:
現在新車真的需要馴車嗎?...(恕刪)

個人所認知的是,現在的冶金與造車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已經不需要刻意的訓車!
但一般來說,新買機車時車行會提醒300公里就先換一次機油,或是油門要慢慢加大
這是因為金屬組裝後,開始運轉磨合初期會比較有鐵屑(粉),所以才建議300左右先換一次機油,以後再按正常里程換
不是有一種磁石螺絲鎖機油排孔嗎?他會吸附鐵屑(粉),很多車有很推薦使用,可見引擎在機油包覆下運轉還是會有鐵屑(粉)產生,剛牽新車的你會怎麼想呢?!
lsjoe1596 wrote:
個人所認知的是,現在...(恕刪)

了解了
出廠之前都已經測試過了(拉轉拉滿)

其實那個訓車是讓你「熟悉」車子啦

如我你新舊車都同一台,隨便
songbanks wrote:
大兜風50本來就是要...(恕刪)

我只是舉例大兜風沒馴車也操不壞!我當然知道它是吃機油的~
訓車期還有積熱的問題 機械在運轉有最佳化的公差 但是機械加工出來如果剛好做到那個尺寸 就代表經過一段時間磨耗 刀具痕被磨掉後公差就變大了 氣密震動壽命都會受影響 為了這原因機件加工都會做的稍微緊一點 比較緊的間隙就會產生比較大的摩擦熱量 要是長時間油門大開來騎就不好了
說實在的汽缸搪出來都要經過刷缸產生交叉紋路 你自己拿一把鐵刷個鐵罐看看 那些不起眼的刷痕看來很淺 氣缸可能十萬公里那些刷痕還不會完全磨掉 如果新車加工或組裝過程有什麼問題 狂操之下給你刮個一條就得不償失 既然都買新車還是照手冊進行磨合會比較好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訓車期還有積熱的問題...(恕刪)

感謝神回
訓車一定要,因為磨合、摩擦與爆炸。
只是現在的造車工藝不缺油水冷不爆漿,散熱得宜就循序漸進給它飆上去囉,第一次換油你就知道有多少磨合的屑屑。

想到我300公里的訓車~ 剛好在公路最高點換油~ 本來要拍賣那罐油的~ :)
-------------------------------------------------------------------
從海平面到最高海拔的試鍊──鄒仔獨創一日訓車法 鄒仔@20070710
─────────────────────────
你嘗試過從島嶼邊緣的海平面,爬升到全島公路最高點的
旅行嗎?或許你有這樣的經驗,在島國想不出創新的作為
,不太需要體力的機車移動樂趣,其實要達成一些創意行
為並不難,在和某車廠研議創舉活動無寂而終後,鄒仔就
去買一台機車,達成另一種特殊的作為
──從海邊爬升到高山的一日訓車法──
並於全島公路最高點處執行換機油作業。

路線是灶腳路線,台七丙-台七-台七甲-台八-台九,
也就是北橫支線-北橫-中橫宜蘭支線-中橫-蘇花,全
程360公里,含走走停停休息等時間費時約九個小時。
─────────────────────────
相關文章可參閱:
流浪山海間 (中橫支線與蘇花公路)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837

順便說一下, 我去錐麓古道看入口, 被封起來,
太管處說後段到慈母橋的路還在發包, 恐怕要一
年以後才有辦法通行, 未來一日僅 80 個名額總量
管制, 錐麓古道是此區步道我還想再去一次的地
方, 十多年前有去過, 真的太棒了...
其實其中一條只能走爬山虎和機車的路, 多年前
走過, 把機車停在峽谷之上搖晃的吊橋拍照, 當
我走一步, 機車就晃一下.

騎乘注意事項:
1.南山的載菜車很殺, 請小心這些人...
2.蘇花砂石車還有些職業道德.
3.中橫和中橫宜蘭支線都半路噴出的水注, 請小心駕駛.
4.注意防曬和保暖, 山陰處和高海拔氣溫差異大.
5.加油站-大同-南山-梨山-關原, 保守點可選大同-梨山或南山-關原, 可駛出中橫.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