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AIR 150 和MY 150 要怎麼選?


小老潘 wrote:
我是不懂,也不是酸我...(恕刪)

哈囉,我路過,沒有要吵架.
金屬油管我覺得沒差.
我有幾台車有的原廠就金屬油管,沒啥感覺.

兩根避震在後面,過灣的時候因為一邊壓縮另一邊相反造成拉扯.
所以相較中置避震下會有難過的感覺.尾巴頓噸的.
兩台車分別是gsx1400和sprint st.
我買過的車都是原廠中置避震.較運動化的車通常會配備中置避震.

這只是理論.實際上如果找我去設計中置避震,絕對會比大廠設計的雙槍還爛.
我要說的是...中置雙槍光看規格是看不出差別的,實際去騎才有感覺.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像三洋某台250街車的中置避震也是隨便黏的.

當然是AIR
雖然富腫常被酸爆

但是 相較之下 AIR的妥善率還有零件良率
贏的可不只是一點點

若不信 那就是MY150買下去 帳面怎麼看都贏啊

NEIL11834 wrote:
像三洋某台250街車的中置避震也是隨便黏的...(恕刪)

是因為沒有設計多連桿?
還是接在H搖臂?
還是避震上下顛倒也能接?
還是以上皆是?

gbislpwj wrote:
小弟是AIR車主,覺得是一台很好騎的車

雖然沒有檔位顯示,但其實騎久了,感覺就知道了

而且空檔非常好打,不管是1檔或者是2檔切空檔

都非常輕鬆(聽說MY的空檔不好打,而且會有假空檔)

小弟沒有騎過MY,所以以上僅供參考...(恕刪)


我騎過My125通勤 (沒騎過My150)

我可以分享

空檔非常不好打, 尤其是靜止

如果停之前沒先滑進空檔...

有一次,等紅燈,為了要入空檔,我就在1~2檔之間

搞了整整1分鐘

後來火起來了

入一檔,拉離合,等紅燈結束

隱約看到後視鏡的騎士在笑

My150後避震吸震能力好且不會將振動直接傳達到座椅

絕對和它的"中置""多連桿"避震器脫離不了關係

一來一般的雙槍避震是直接連接到座墊底下的兩個支點,故騎士的屁股會直接感受到路面傳來的震動,且避震器本身的壓縮行程幾乎等於搖臂尾端上下擺動的行程,所以避震器內的油料因摩擦流動較多而變質較快,若避震器本身設定較軟則經過坑洞後車尾的晃動感會比較明顯。

相對的中置多連桿的配置,因為避震本體的上鎖點是固定在車架中央接近引擎處,所以震動感是傳遞到車身中央,在加上多連桿的幾何連接設計,除了將搖臂吸收到的震動全數化為上下擺動外,也會大幅縮短避震器需要壓縮的行程,避震器油品裂化的速度較慢,且經過坑洞後講白話點,就是震"經過的那一下",後面不會有多餘的擺動。缺點就是多連桿的轉軸處必須保養潤滑,否則時間久了會有異音。

以上來自於腦海中對避震的認知,和自己曾經是KTR、SM250以及現任MY150車主的親身經歷。
對我而言,買過一次有多連桿配置的檔車(國產)就不會再去選擇雙槍或者沒有多連桿的單槍車種。



檔車車架是比引擎設計還重要
MY 150是輸在廠牌,如果掛的是YAMAHA,保證是滿街跑

光陽AIR真的不知道是在搞啥東西,該賣的東西不賣,全都外銷了




jockeyG5 wrote:
檔車車架是比引擎設計...(恕刪)


哇, 這款是?

怎不內銷...?
AIR 跟KTR的引擎一樣

這顆引擎耐操有力 MY就不知道了
明年打算換小檔車也在注意這兩台..個人感覺
MY的14"比AIR的12"視覺上好看很多...但是14"的胎貴12"不少
自己每天需通勤40KM..要好看或是省換胎$難以選擇
MY的金屬油管只是小加分..當年騎NSR塑膠管還不是煞的嚇嚇叫
更何況現在有妮毀阿..慢慢騎是用不到金屬油管的效能

後碟煞或鼓煞..只要都能踩到鎖死是沒什麼差別
以前NSR換過一次後碟..比前碟貴多了

引擎效能.動力.震動部份AIR小勝

中置避震就很吸引人..騎慣NSR再騎非中置單槍的過彎很不習慣
但是小檔車能壓的有限..順順騎感覺也非必要
AIR前叉粗勇度小勝MY..回歸到順順騎也似沒差

什麼!!AIR沒有油表!!這點大扣分..我非常依賴油表
不管什麼車..油表低於1/4就想找加油站

外型兩台都覺得OK..MY因14"的關係騎起來應該MAN一點
AIR的LED煞車燈比較炫一點..但是壞掉也比較貴

打擋順暢度..就目前看來AIR獲勝

設定要騎10年..在品質.後勤維修成熟度應該是AIR獲勝

綜合以上..我還是不知道要選哪台


如果MY沒那些災情..應該是首選..可惜~~~~




srjkrj wrote:
是因為沒有設計多連桿...(恕刪)

恩對阿.哈哈

沒多連桿,隨便亂黏...可能沒錢燒了,就隨便交差.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