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新G6 ABS騎乘40KM心得分享


dsaa wrote:
真心建議...不要...(恕刪)


其實我這是這覺得...

自從他把GY6引擎改成4V後

原本是該值得鼓勵的 (國慘車 向前推進)

可...

沒想到 形成高轉、高壓縮比的狀況...

或許就是吃機油的主因...

在MAZDA RX7、RX8的轉子引擎...也是有相同吃機油的問題...

偏偏 PGO 地瓜水冷卻沒這問題...

或許只有水冷才有解...

再加上....

原廠油 只有爛....


我也說一下我從G4 125改到G6 150ABS對此篇所列缺點的心得
1. 大燈雖亮但均光度不佳,色溫用錯,接近6000K,4000~5000K穿透率比較優,也比較不刺眼傷眼.
大燈超亮,亮到我覺得對其他用路人有點不好意思
2. 前踏板空間不大(腳掌踩的位置).
我在掛鉤掛了一頂3/4罩安全帽,覺得離坐墊幾乎沒什麼空間了,也許空間跑去車廂裡了
3. USB充電防水性堪憂,設計在車廂裡,留一個線孔出線比較優.
這個孔目前唯一想到的用途是接行車記錄器,但防水橡皮蓋常開來開去不知會不會容易斷掉
4. 車廂太淺.
跟我朋友的FT6比真的淺一點,但我放得下SHOEI Z7(L)的全罩安全帽(好像有稍微壓到一下坐墊下的那塊橡皮墊)
5. 轉速表太醜.
轉速表我騎車時不會去看耶,倒是儀表板很花俏,但主要顯示的是時速跟時間,這也是我需要的
6. 椅墊跟GTR比不好坐偏硬,覆皮為防滑材質,坐上後都要調整褲子才會舒適,無法一坐定位.(這點感覺最不可接受).
跟我G4比覺得坐起來變舒服了,但我G4改過坐墊已經忘記原廠坐墊的感覺了,目前還沒遇到要調整褲子的情形
7. 回油頓挫嚴重,像在開柴油車.
我試騎朋友的FT6,相對來說我覺得回油鈍挫的感覺比較小耶,也許跟每個人油門操作方式有差吧
8. 兩把手距離太短,每次騎都會握到一點平衡端子.
手把握起來很有彈性,都握在手把中間沒碰到過平衡端子
也許是差了10多年的車,這台騎起來覺得很滿意
秋水小弟 wrote:
其實我這是這覺得....(恕刪)

應該說初期的TIGRA 電腦限制太少
轉速幾乎隨你拉 所以還是有吃機油案例
新的TIGRA 原廠似乎修正很多東西
目前已經看到快破10萬公里的

hungmaxy wrote:
應該說初期的TIGRA...(恕刪)


其實我覺得...

台灣油品 也真的很糟糕...

我娘親那台 風100 7萬多了...

之前都去車行 換 原廠油...

結果...吃機油吃的很離譜...

固定1千換 結果整整吃了一半...

還是的15W50(厚)

後來 我直接 幫我媽換 MEGUIN 5W40 半合成

現在500公里檢查...

都還在最高上限...

現在想想...

台灣油品自己搞死台灣品質...

再也受不了...

現在都決定 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動手...

同為新G6車主,不過我是125的
也分享一下4天騎乘的小小心得(前任為GT125Super)

優點(G6比GT125Super)
1. 55W/60W,遠近大燈,亮度廣度都勝GT125Super。
2. 煞車拉桿離握把近,手不用張那麼大,較GT125Super好拉。
3. G6椅墊可自動升起。
4. 雙避震,單人或雙載過彎穩定度高很多。
5. 車體較大,被風吹比較不會有大晃動的感覺。
6. 有USB車充,但還沒用過,實用度待測。
7. 訓車期回油很順暢,不會有頓挫感。(反到是GT125Super在訓車時期,頓挫感很嚴重,G6反而沒碰到這問題,是我人品好嗎?)

缺點(G6比GT125Super)
1. 前踏板置腳位置,GT125Super較舒適。
2. 後坐腳踏機構僅有顧到前腳掌的部份,沒有顧到腳跟,長時間坐後座的人,腳會放的很酸。(GT125Super這部份就做的很好。)
3. 椅墊為覆皮為防滑材質,坐上後都要調整褲子才會舒適,無法一坐定位。(這點和開文的樓主有相同的感受).
4. 兩把手距離太短,每次騎都會握到一點平衡端子。
5. 主掛勾沒有防跳脫裝置,騎乘時都會擔心掛在上面的東西會飛走,若主掛勾能換成有防跳脫裝置的款,再加上USB車充的話,
就太完美了。

以上是剛破100KM的小小騎乘心得


ethan fly wrote:
同為新G6車主,不...(恕刪)

可拍車廂圖嗎?有人說這也是缺點,看你安全帽也掛在外面,這台有33公升容量至少可以裝上兩項XL3/4安全帽

秋水小弟 wrote:
沒想到 形成高轉、高壓縮比的狀況...

或許就是吃機油的主因...

在MAZDA RX7、RX8的轉子引擎...也是有相同吃機油的問題...

偏偏 PGO 地瓜水冷卻沒這問題...

或許只有水冷才有解...


在tigra的fb社團內用"吃機油"之類的關鍵字搜尋

相關分享可不少...
新G6 車廂只是把車廂2邊削掉一些讓你比較大的安全帽能放入 深度沒變 一樣很淺 然後座墊內凹有挖大挖深 讓你比較好放安全帽

舊G6 的車廂2邊太窄 有比較大的帽體你連放都不能直接卡住 座墊內凹有跟沒有一樣 超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