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光陽racing king 180 VS. Yamaha smax 155 vs Sym fighter 150 六代, 拿不定主意@@

其實水冷氣冷最主要的差別是在於路徑的選擇
市區通勤還是得氣冷車比較適合 因為風扇一直都是強制作動的方式
撞風量對氣冷車來說是加分 但是並不是最主要的散熱

相較之下水冷車對撞風量就有很大的需求 整個缸頭都被水包起來
水比熱大 一旦上來之後要單純靠風扇來散熱的難度高上許多
所以在市區騎乘走走停停的模式之下對水冷車的負擔反而較大
我想有騎過水冷車 尤其是檔車的人就有很明顯的心得...

我會建議以自己平常走的路徑來選擇
水冷車很爽沒錯 但是相較之下耗材跟保養就比較多
氣冷車沒啥不好在市區走走停停的也都不需要擔心溫度 騎起來不是輕鬆許多嗎?
版上一堆人騎氣冷車環島,所以我實在想不出來,為何150CC以下的小羊需要用到水冷系統

雖然說當年本田的CB400也是氣冷,不過我認為150CC以上的大羊還是用水冷比較洽當

只是在氣冷與水冷之間,想省錢、省麻煩的人,應該要選擇氣冷
yvern wrote:
其實水冷氣冷最主要的...(恕刪)



網路這樣發達查一下就知道結果
HONDA 與 YAMAHA合作開發的強制COST DOWN水冷設施,早就結合氣冷與水冷的優點,台灣製造SMAX已經導入
目前使用高端成本設計水冷只有 PGO,光陽與三陽,套用控制系統費用高於許多,當然價格競爭力無法與日本競爭

查一下越南 HONDA 水冷車只要約台幣5-6萬,說明了水冷已經不是高貴產品
但是衍生的優點大大高於氣冷車,現在只靠進口關稅保障,當突破台灣車廠氣冷車就沒競爭力,國外也沒有人要買

125有需要水冷嗎? 答案已經很清楚,數據會說話,你要達到未來環保要求,污染與效能 沒有水冷很難達到
1L要達到50Km以上,氣冷車別傻了! 永遠做不到此水準

http://www.honda.com.vn/vn/xe-may/san-pham/air-blade-2014/


當125cc 要回到當初5-6萬水準,依舊仍保有當初的耐用度,獲利仍保有一定競爭力
現今的電噴系統幾乎都是外來品已經佔據太多成本,車商為了賺錢只能拉大CC數,來賺更多利潤
日本京濱母公司為HONDA,當然台灣怎買都是小老弟,效能輸人,油耗輸人

以國內本土機車業 PGO, 光陽與三陽 本人讚賞光陽,開始再推自己電噴系統,這才是有未來性的領導作法

都是原廠經過測試上市的

以原廠來說探討散熱好壞沒什麼意義

而且以我之前騎NEW FIGHTER跑50km、100km、150km及200多km的經驗來說

不是傳動先熱衰就是人先熱衰

不然就是中間要加油

即便連續騎了200多km(中間停一次加油)尾速一樣很順的拉至11X km/h

要操到引擎熱衰真難

就不要一直糾結在氣水冷了


回歸主題

就我來說

FIGHTER 6的優點

1 氣冷能有近12ps的"輪馬力",跟其他差不多cc數的國產水冷速克達比一點也不遜色

2 180cc以下近乎最大、最深且平整的車廂

3 前2.5j後3j的輕量化鋁框,更適合race取向的輪胎尺寸

4 利於操控及穩定性的下吊架

5 輻射對四卡鉗

6 其他諸如油箱容量、飛炫踏板、大燈照明等等配備幾乎樣樣具備且水準之上

7 即將有ABS


缺點部分

就我來說頂多油耗比較沒這麼漂亮而已



SMAX的優點

其他不談

光13寸框+水平中置後避震所營造出來的路感及穩定性就令人念念不忘

缺點部分

沒內土除、空濾容易髒、13寸輪胎選擇上較少、總泵容易鏽蝕、每年要多付800元稅金、改裝品太多(咦?)

但即便有這些缺點

還是很難抵消前面所說的優點的加分



理性上我該選FIGHTER 6

但感性上我實在無法不選SMAX



至於RACING KING 180…

我對光陽沒愛…
layws wrote:
網路這樣發達查一下就...(恕刪)

也許事實就像你所說的 我知道可能是過去的資訊了
只是... 在保養上跟用途上這也是事實 用不到的人還是用不到
只是多花那些心力跟保養費用罷了
對於國產跟進口的競爭確實是很讓人無力 哎

然後... 我自己都是騎檔車的 所以對散熱這點會特別敏感啦
對速可達的騎乘者來說 引擎的熱相較下並不會很直接的反應在騎乘者身上
可能會對樓主有點誤會 不好意思啦
fullhouse21 wrote:
如題,太久沒買機車了...(恕刪)


RCK180 +1
FT6吧~

操控佳我會選擇優先

且氣冷150輪馬力有12p

和另一台16.5p差沒多少

且強制氣冷保養上也方便

啥熱衰竭的

真要遇到也很難吧

layws wrote:
水冷車是趨勢,可以延...(恕刪)

熱衰竭 跟你用的機油 是很有關系的 今天如果你是用XW30~40 會熱衰竭 那叫正常 特別是夏天12~14點 一直騎超明顯的
我換了另一個自己買的機油 10W50全合成(那個10W不用管,主要是後面50)

W為WINTER的簡稱,W前的數字代表機油低溫時流動指數,W後面的數字代表高溫時的黏度,數字愈大代表黏度愈高,而黏度指數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越高溫會變的越稀薄。以10W/40黏度來說,10W(Winter)為低溫黏度在-25℃時仍具流動性,0W則表更低溫為-35℃,後段的40為高溫黏度,其號數愈大則黏度愈大;通常10W/40參考的環境溫度範圍為-25℃至40℃,新車高溫黏度SAE30~50均可應用,但黏度較低則燃油經濟性較佳

個人目前是偏好10W50全合成機油 個人愛拉轉 基本30~40很容易就會發生熱衰竭

wi500046 wrote:
熱衰竭 跟你用的機油...(恕刪)


曾經三月中午11點到1點從墾丁騎NEW FIGHTER回台南

用的是15w40

沒有熱衰

換過幾款油都是黏度40

尚未遇到熱衰

基本上油質夠好

不太需要靠增加黏度撐耐用度
本人買SMAX之前也是在這三台車之間猶豫不決
此前本人第一部機車是狼傳125
之後換成悍將四代的 初代fighter
也算是個SYM愛好者

換車之際, 一者FT年事已高,二者時常爆鎖點令我不耐,三者即使換過全車整組的電線(全新公司貨),依然偶而小有狀況。
最後還是爆鎖點這個部分讓我決心放棄他。

一開始考慮RCK
但是跟我老FT一樣的吊式後搖臂結構,讓我決心放棄。過彎感覺飄啊飄的,搖搖晃晃的真的很糟糕。
悍將六代,讓我放棄的原因就是,老FT非常失敗的鎖點設計。
再加上我老弟的舊勁戰,過彎的穩定性令我念念不忘。
所以,索性就把老FT報廢,買了SMAX。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