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陽和光陽喝著本田的奶水長大,翅膀硬了之後跟本田決裂..
讓台灣成為亞洲唯一買不到全球最大的機車廠HONDA的兩輪產品,且不論大小排氣量
最多只剩水貨
又透過了台灣高額的進口車輛稅金,形成了關稅壁壘,
造成了國產車輛和進口車輛價位的極大差距...不足以和國產車競爭,
因為沒了競爭,讓國內車廠的造車工藝裹足不前!一個車架、一套引擎,
可以用20年,變出數十台的車種,換換外殼,換換貼紙就可以稱為改款...
價錢還越發高漲~
所以即使到了2013年,台灣人只能花錢買到歐日廠商80年代就達到的技術水平
甚至連80年代歐日廠商都不如的產品!跟其他國家相比,宛如第三世界...
只有負擔高額的車價,才有辦法享受到當下的進口車輛的科技水平!
甚至當年還是因為加入WTO不得已才開放大型重機,不然到今日250CC以上依然不合法
靠著這樣成長的車商,日益壯大,市場佔有率卻越來越高...
但是品質卻每況愈下,並沒有跟著提升!
是不是消費者養成了這樣的廠商?為何我們還要繼續支持這樣的廠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