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ffooffoof wrote:看完這篇其實讓人更喜...(恕刪) 或許網友你誤會了,文章中提到的應該是機車的市佔率;不過﹑,當時本田也以在汽車方面的獲利,投入機車發展,把山葉打趴,所以也不能全然否定您的意思所以只能說當時本田的多元政策,是當時本田最重要的布局之一
fooffooffoof wrote:我是指機車市占率沒有...(恕刪) 哈哈,或許是我誤解了看完這篇精彩文章,真是令人佩服本田,山葉兩家車廠的膽識和策略這是台灣車廠所缺少的精神(當然也不能說台灣車廠不成功)
好像沒有一家親本田宗一郎並不以豐田旗下的供應商為滿足因此毅然決然的將公司-東海精機賣給豐田在39歲退休、號稱「人間休業」一年本田技研的成立是之後的事了有些人覺得今日本田的地位或者賽道表現理所當然甚至誤以為只是預算花的夠多卻忽略在一開始的本田只是間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大家所稱日本機車4大廠中比起織布機起家的鈴木、製作樂器的山葉以及川崎重工本田何等微不足道不單起步晚、資本更不雄厚更別提日後開始生產汽車面對的豐田、日產及三菱了本田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46年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則是1948年宗一郎白手起家到成立本田技研然後一路走到現在有很多精彩故事在其中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書說真的,當年HY戰爭在我這局外人的想法注定就會是本田贏原因無他,因為這家公司有位號稱昭和愛迪生的人在當社長、藤沢武夫當副社長讓宗一郎可以開心熱衷技術研究而不必為產品銷售擔憂真的,這間公司在日本機車戰國年代之所以能站起來除了無數研究員心血另一個主因就在創辦人本身這是本田有別於其他車廠很大不同當然,臺灣本田的本田是叫人失望的本田是機車界龍頭且遙遙領先而臺灣是全球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在臺灣卻買不到本田賣的機車諷刺的是臺灣還是本田第一個外銷機車的國家所以還是那句話在臺灣當本田迷很辛苦可以的話不要買本田非本田不可就自己想辦法這是我個人信念我比任何人期望看到WING重新矗立在臺灣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