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moodeadcow wrote:為什麼 車台硬是要少...(恕刪) 其實Cafe'本身是改來胚的沒錯。那時候咖啡車的定位跟我們的仿賽是一樣的。應該說像是賽車的進化史,Cafe應該是歸類在六零年代的賽車造型,只是後期賽車的革新之後,整流罩和車架的改變,所以形狀慢慢變成像現在仿賽流線型。之前在誠品剛好翻到這本書,圖片很多、而且很酷...XDCafe'為速度而生這件事情是對的。只是在近代,Cafe比較像是一種風格、而非跑格的代名詞。在台灣而言,和嬉皮一樣,都像是手工車的風格。這是台灣車友的作品XD原車系是雄獅雙管125。原車系是野狼125這更酷了,這是野狼仿凱旋邦妮200創意的部分是改了四出LEONCHEN:由於要走復古路線,好家在野狼原廠管就很復古。一支也只要七百大元。但是要怎麼創新呢?就改成四出尾管好了!偽凱旋200這是我覺得很厲害的一位車友XDDDD即使我剛剛說的都跑不快,甚至也完全達不到"Ton'的標準。但是,有時候車的是一種風格與展現自我的方式。不過,Dream的原型車的確是為了速度而生XDDD所以以這種致敬的方式,我覺得原作也會覺得有些可惜吧...
日本原車是美車一台曾在當地鄉下車行櫥窗內看過一家很乾淨樸素的店透著櫥窗玻璃照在自然光下dream50米老鼠的耳朵一閃一閃可愛極了當時日本已停產店家要價記得是30多萬日圓買不下去哈特彿在擋車市場看來算有心但這個有心看來既短視又銅臭像是想撈一筆但又以為大家都不懂車沒看過好貨以為隨便抄抄就會大賣看不到廠商對車的熱愛企圖心也很稀薄說真的想撈廠商只要比其他廠商更努力做真正物美價平(不必廉)的東西在台灣現況了無新意的機車市場會很有競爭力真是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