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價區間簡述:從小菜到豪華套餐
透過市場分析,我發現短影音的價格,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菜單價位」:純剪輯(你提供素材)
項目:修剪、字幕、簡單轉場、配樂
1,000–3,000(台幣/支)
入門一條龍套餐
項目:企劃、手機或單機拍攝、剪輯
3,500–8,000(台幣/支)
進階品牌化一條龍套餐
項目:企劃、分鏡、雙機拍攝、設計感字卡、品牌後製
8,000–12,000(台幣/支)
這就像是在夜市裡選餐:你可以點最簡單的滷蛋,或是選高檔牛排。但在影片世界裡,選得對才能引起共鳴。
二、影響 短影音價格 的關鍵因素
我把它比作煮一道複雜料理的過程:你得考慮食材、火候、調味與擺盤。短影音也一樣,以下這些因素左右著 短影音費用:- 素材來源:自己拍好素材,只需要剪輯、字幕服務成本就較低。
- 拍攝人員與器材:動用雙機、多角色或高階設備,自然拉高成本。
- 後製複雜度:加入動畫、設計字卡、音效與節奏剪輯,越精美越專業,價格也越跳。
- 企劃與分鏡需求:從「只要拍得漂亮」到「有故事、有節奏」,差距在於前期思考投入。
- 人力分工與修片次數:越多人參與,越多人頭費;修片次數越多,也會增加總成本。
三、何時省?何時投資值得?
我常提醒自己/客戶:- 素材已齊備、只想快出片,就用純剪輯。
- 想快速上架但內容還沒方向,就選入門一條龍。
- 品牌曝光、風格一致性是重點,就投進階品牌化方案。
四、從我角度出發:價值在哪裡?
單看價錢沒意義,更關心的是:- 這支影片能不能打動我?
- 它背後的故事夠不夠清楚,引人注目?
- 觀眾看完會不會多按一次訂閱、點讚,甚至記得品牌?
短影音報價 並非單純的數字,而是一場價值與效果的交換。短影音價格 就像煮飯的食譜,你指揮火候與配料,把一段時間、一瓶鏡頭、一秒情感熬成一支短片。當內容與策略緊扣心弦,這個成本,就是換來了被看見、被記住、被感動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