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45歲後要面對的中年失業困境

一部很寫實的中年困境影片-逆行人生
即使當到高階程式設計師,到45歲後還是會面對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後來是靠換成小房子減少開支,夫妻二人一個送外賣,一個做美甲,省著過生活




當員工的最終意義



只有創業才能解決中年危機



人生問題的解放
2025-04-02 0:01 發佈
不管是不是工程師,只要是當員工到四,五十歲時都很有可能遇到中年失業的困境,這時才會逼著自己找到第二專長,或做點小生意

自己創業跟當員工不同的是,創業每天都要想方向找出路求生存,每天承擔失敗的壓力,但不用再擔心被裁員還要再找工作

當員工是錄取之後就把求生存的壓力丟給公司,只管完成主管交付的任務,等到被裁員時才要擔心能不能找到工作

會遇到中年失業的關鍵原因,就是把求生存的壓力寄托在別人的公司上面。那為什麼不提早看破,跨出未知恐懼的那步,自己學會求生存的方式?不一定要創業開公司,做小攤販,做木工,做水電,只要能靠自己養活自己,就能拿回掌握人生命運的控制權



主計處統計
50 歲以前,薪水是往上走,一路加薪
50 歲是分水嶺,自此之後一路往下走,進入減薪階段
65 歲以後,若是還要繼續工作,薪資比 25 至 29 歲年齡層還低,比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領得少

年輕時,要學習的是如何準備就業,以及爭取加薪;中年以後,要學習的竟然是相反的課題,如何面對失業與減薪。


薪水是奴化人的一種手段


如果在45歲以前,沒有先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45歲遇到後再來找解法就很困難

當遇到中年失業問題怎麼辦?
1.打零工: 這個年紀面子已不重要,能活著才是重點。保全,清潔,幫廚,打雜,外送........都好,先能生存下來,再找翻身的機會
2.改找淘汰率低的行業,大部分是比較耗體力的工作,如社區總幹事,長照看護(也有5到8萬)
3.學第二專長,如修水電,清洗冷氣水塔,油漆,賣菜,小攤販,都能掌握自己的生存命脈
4.做業務: 保險,房仲,直銷,永遠在徵人
5.創業: 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創業唯一機會就是在自己待了十多年的行業去創業。如果人到中年還沒有一技之長想創業,也沒資金,沒人脈,沒資源,那就要從零開始下十年的苦工
6.投資股票或房地產: 這需要從零開始提早累積投資知識,或是買賣房子賺差價,當包租公,直到有持續性的被動收入
7.退休: 超過50歲,身體開始衰退,工作不好找,創業風險大,投資風險高,只求安領退休金,保本才是根本


心態的調整
很多時候人力強求也得不到結果,誠意正心,修身養性才是改變命運的根本。願力大於業力大於自己努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以下是deepseek的回覆

45歲以上的求戰者雖然可能面臨年齡偏見,但豐富的職場經驗、穩定性、人脈資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是年輕世代難以取代的優勢。以下針對不同領域和需求,整理出適合的方向與具體建議:

---

一、專業經驗延伸型工作
1. 企業顧問/產業導師
- 適合背景:管理、行銷、技術等領域資深人士。
- 優勢:將過往經驗轉化為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優化流程或培訓新人。
- 管道:加入專家顧問平台(如GLG、Boutique)、LinkedIn建立個人品牌。

2. 專案管理/營運主管
- 適合背景:曾負責跨部門協調、預算控管者。
- 優勢:中年人的穩定性與風險意識,適合掌控複雜專案。
- 加分技能:學習敏捷開發(Scrum)或專案管理工具(Trello、Jira)。

3. 職業培訓師
- 適合背景:具備技術或管理實戰經驗者。
- 趨勢:企業內部培訓需求高,例如AI工具應用、領導力課程。
- 入門:考取TTQS(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認證,提升專業度。

---

二、門檻低但需求穩定的服務業
1. 健康照護與銀髮產業
- 職缺:長照管理員、健康諮詢師、輔具銷售員。
- 優勢:高齡社會需求爆發,且中年人更理解同齡客戶需求。
- 準備:參加短期照護課程(如居服員培訓)。

2. 社區型服務
- 職缺:社區大學講師、里幹事、活動企劃。
- 優勢:利用在地人脈與生活經驗,規劃熟齡課程(理財、健身)。

3. 物業/行政管理
- 職缺:大樓管理主任、總務主管、學校行政人員。
- 優勢:重視細心度和責任感,無需高強度體力。

---

三、科技與新興領域的機會
1.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幫手
- 任務:協助傳統店家架設網站、經營LINE官方帳號、管理Google評論。
- 優勢:無需精通程式,熟悉基礎工具(Canva、一頁網站架設)即可。
- 資源:勞動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補助課程。

2. 遠距工作與自由接案
- 機會:文案撰寫、社群經營、翻譯、線上客服。
- 平台:Upwork、104高手、Pro360達人網。
- 建議:聚焦「經驗型服務」,例如法律諮詢、財務規劃。

3. 科技業支援角色
- 職缺:客戶成功經理(CSM)、技術支援工程師。
- 優勢:溝通協調能力強,能擔任企業與客戶間的橋樑。

---

四、創業與自營事業的務實選擇
1. 微型創業
- 方向:居家清潔團隊、小型搬家服務、社區團購主。
- 關鍵:鎖定熟齡客群需求(例如無障礙空間清潔)。
- 資源:申請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最高100萬)。

2. 知識變現
- 做法:開設線上課程(Hahow、Yotta)、撰寫行業電子書、經營付費社團。
- 案例:45歲退休工程師開設「Excel自動化教學」,月收破5萬。

3. 生活風格事業
- 方向:寵物保母、二手選物店、咖啡餐車。
- 優勢:結合興趣,時間彈性,適合兼職起步。

---

五、心態與求職策略調整
1. 重新包裝履歷
- 重點:強調「成果」而非年資,例如「優化流程節省20%成本」。
- 格式:使用「功能型履歷」,突顯技能而非工作時間軸。

2. 主動經營人脈
- 方法:參加產業協會、校友會,或在LinkedIn定期分享專業觀點。
- 案例:48歲行銷主管透過前同事推薦,轉職電商顧問。

3. 接受階段性調整
- 策略:先以兼職或約聘工作累積新領域經驗,再爭取長期職缺。

---

成功關鍵:將年齡轉化為資產
- 人脈圈:過往同事、客戶可能成為創業第一批客源。
- 經驗值:產業洞察力能快速抓住痛點,提供務實解方。
- 穩定性:企業對中年員工的忠誠度信任度高,離職風險低。

實際案例:
- 50歲製造業主管 → 轉型「工廠數位化顧問」,協助中小企業導入管理系統。
- 52歲銀行行員 → 考取理財規劃證照,成立個人工作室服務熟齡客群。

---

年齡不是限制,而是「專業可信度」的加速器!建議先盤點自身技能與興趣,從「低風險嘗試」(如兼職、接案)開始,逐步找到新定位。

==================
問deepseek政府有哪些補助

針對45歲以上求職者,台灣政府與相關單位提供多項就業補助與資源,幫助中高齡者重返職場或提升技能。以下整理實用補助方案與申請方式:

---

一、直接求職補助:穩定就業獎勵
1. 「僱用獎助」計畫
- 適用對象:45歲以上失業者,經公立就服機構推介就業。
- 補助內容:
- 雇主每僱用滿30天,每月可獲 13,000~15,000元 獎助(最長12個月)。
- 部分行業(如照顧服務)獎助加碼。
- 申請方式:透過各地就業服務站媒合,雇主提出申請。

2. 「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補助
- 適用對象:企業為45歲以上員工調整職場環境或設備。
- 補助內容:每案最高 10萬元(如購置輔具、改善工作流程)。
- 案例:加裝升降梯減輕搬運負擔、調整工作站高度等。

---

二、職業訓練補助:免費學技能
1.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 適用對象:45歲以上在職或失業者。
- 補助內容:
- 3年內最高補助7萬元 訓練費用(補助80%~100%)。
- 課程包含AI應用、行銷、照護等熱門領域。
- 申請方式:至[台灣就業通網站](https://www.taiwanjobs.gov.tw)查詢課程並報名。

2. 「失業者職業訓練」
- 適用對象:非自願離職或特定身分失業者。
- 補助內容:
- 免學費 參加職訓課程(如餐飲、水電、電腦繪圖)。
- 另可申請職訓生活津貼(每月按基本工資60%發給)。

---

三、創業支援:資金與輔導
1. 「微型創業鳳凰貸款」
- 適用對象:45歲以上女性、中高齡或離島居民。
- 補助內容:
- 最高貸款100萬元,前2年利息全額補貼。
- 提供免費創業課程與顧問諮詢。
- 案例:開設熟齡健身工作室、社區咖啡館等。

2. 「中高齡者創業補助計畫」
- 適用對象:45~65歲首次創業者。
- 補助內容:
- 提供 50萬元以下 開辦費補助(如設備、租金)。
- 需提出創業計畫書並通過審核。

---

四、短期工作與生活補貼
1.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 適用對象:45歲以上失業者,經公立就服站評估。
- 補助內容:
- 每月最高 80小時 臨時工作,時薪 183元。
- 工作內容多為行政、環境維護等輕勞動職缺。

2. 「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
- 適用對象:長期失業或技能不足的中高齡者。
- 補助內容:
- 提供 3個月 職場實習,每月補助 27,470元。
- 企業可申請輔導費,增加僱用意願。

---

五、其他實用資源
1. 專屬就業服務
- 各縣市設「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提供客製化媒合。
- 可預約「職業心理諮詢」,分析適合的職涯方向。

2. 「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
- 企業繼續僱用65歲以上員工,每年最高補助 25.8萬元。

---

申請步驟與建議
1. STEP 1:諮詢在地就業服務站
- 攜帶身分證、離職證明等文件,評估適合的補助方案。
2. STEP 2:結合補助規劃求職策略
- 例如:先參加「職場學習計畫」累積經驗,再申請「僱用獎助」轉正職。
3. STEP 3:主動爭取資源
- 許多企業不了解補助措施,可主動告知雇主相關獎勵,提高錄取機會。

---

注意事項
- 補助多需透過公立就服機構媒合,建議優先登記「台灣就業通」會員。
- 創業補助需提出具體計畫,可先參加免費創業課程再申請。
- 部分補助不得重複請領,需詳閱資格限制(如:同時段僅能參加一項職訓)。

💡 小技巧:45歲以上求職者可直接撥打勞動部專線 0800-777-888,由專人說明最適合的補助方案!

===================
問deepseek心理如何調適

面對45歲後求職的挑戰,心理調適需要從接納現實、重塑價值觀到積極行動的綜合策略。以下分階段說明具體建議,幫助緩解焦慮並找到新方向:

---

一、接納情緒,破除自我批判
1. 理解焦慮的合理性
中年轉職困境是結構性問題(如產業變遷、年齡偏見),非個人失敗。數據顯示,45歲以上求職者平均待業期較長,這反映社會現狀而非個人能力不足。允許自己感到失落,但避免陷入「我一無是處」的負面循環。

2. 區分「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
舉例:若過往職涯累積了人脈管理經驗,可轉化為顧問或導師角色,這類「非傳統僱傭」模式常被忽略,卻是中年優勢。寫下自身技能清單(如危機處理、團隊協調),重新定義這些能力如何應用於新領域。

---

二、重新校準目標,聚焦「可能性」而非「限制」
1. 逆向規劃法
從「理想生活樣貌」倒推現階段所需。例如:若希望減少工時、兼顧家庭,可探索遠端工作、接案或輕資產創業(如諮詢工作室)。需具體計算經濟門檻(如每月最低收入),而非執著於過往職位薪資。

2. 小成本驗證方向
透過「副業實驗」測試轉型可能性。例如:擅長專案管理者可於接案平台承接短期案子;技術背景者可在線上課程平台開設實作課程。重點在快速試錯,累積實際成果而非空想。

---

三、建立「年齡優勢」策略
1. 深化利基市場
中年工作者在需要「信任資本」的領域更具競爭力,如B2B銷售、高單價服務(財務規劃、專業培訓)。可考取相關認證(如CFP理財規劃師),結合經驗打造個人品牌。

2. 槓桿人脈變現
統計顯示,45歲以上求職者透過人脈成功轉職的比例高於年輕世代。主動整理過往合作對象名單,以「提供價值」為前提重新連結(如分享產業洞察),而非直接求職。

---

四、心理韌性訓練實作
1. 每日成就記錄法
對抗挫敗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具體化微小進步。即使是被拒絕的面試,也可記錄「發現了某產業的新趨勢」、「認識了潛在合作對象」。累積3個月後回顧,會發現實際進展遠多於焦慮時的認知。

2. 身體優先原則
壓力會導致「決策疲勞」,每天固定進行30分鐘中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提升大腦前額葉活性。研究顯示,規律運動者求職成功率提高40%,因專注力與抗壓性顯著提升。

---

五、經濟壓力緩衝方案
1. 階梯式財務調整
若儲蓄有限,可設定3階段計畫:
- 緊縮期(3個月):砍除非必要支出,專注現金流管理
- 緩衝期(6個月):透過兼職或短期合約維持基本收入
- 轉型期(12個月):投入中長期技能培養,逐步切換賽道

2. 活用政府資源
例如台灣的「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計畫」提供最高7萬元培訓費,勞動部「職前訓練網」提供產業轉型課程。類似資源常被忽略,卻能大幅降低轉職成本。

---

六、關鍵心態轉換
- 從「找工作」到「創造位置」:許多新興職缺(如ESG顧問、數位轉型指導員)需要跨領域經驗,這正是中年工作者的優勢。
- 「第二曲線」思維:將職涯分為「經驗變現期」與「興趣探索期」,例如白天接案維持收入,晚上進修醞釀新方向。

---

案例參考
日本「50歲實習生」制度:松下、東麗等企業專為中年轉職者設計見習計畫,強調經驗嫁接而非從頭學習。台灣也有企業開始推動「壯世代計畫」,主動招募中高齡人才擔任專案顧問。

---

重點總結:中年求職的突破點在於「重新定義戰場」,將年齡包袱轉化為差異化優勢。與其與年輕人競爭相同職缺,不如聚焦需要人生閱歷、風險控管與人際智慧的領域,並透過小步驗證逐步打開新可能性。

=============
用deepseek翻譯金剛經這三句話

第一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翻譯:
你執著的頭銜、存款、他人評價,
都像手機桌布
看似重要,但換張圖就能刷新。

終極心法:
人生不是用來「收集成就徽章」,
而是用來「練習看穿徽章只是貼紙」。

---

第二句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翻譯:
後悔、焦慮、擔憂,
都是腦內自動播放的舊DVD,
但遙控器其實在你手上。

終極心法:
專注呼吸的這一秒,
就是你能真正擁有的全部。

---

第三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 翻譯:
人生像一場大型實境秀,
所有劇情都是編導(你的執念)安排的,
但你可以隨時切換頻道。

終極心法:
認真演好角色,但別忘了,
殺青後,戲服是要還的。

---

三句總持心法:
「把人生當成借來的圖書館小說,讀得投入,但不用糾結結局, 因為真正的寶藏, 是你閱讀時眼裡閃過的光。」
sunflower2251

有AI,很多顧問缺要消失了.[嘆氣]

2025-04-05 19:38
選舉

這麼長 我是直接跳過 連看都不想看 這不是在寫論文 建議長話短說

2025-04-27 15:00
人生很難
不願吃學習的苦
只能吃生活的苦
~~~~~~~~~~~~~~~~~~~~~~~~~~~~~~~~~~
想不被淘汰
最少也得學習
二種專長以上
我們公司副總因為業績不好被開了
所以不是低層員工就會失業,高層也會
最近路上多元計程車變超多的
我也在思考如果有一天被開除了接下來要做什麼
警衛?? UBER?? 外送??
還是繼續做老本行 修車??賣中古車??
kao_king

老本行兼拍片[修車;如何起死回生]

2025-04-02 9:40
安心上工已經沒囉

45以上,上職訓課可領職訓津貼
(跟失業補助金一樣最多可領6個月)
leonhsu1 wrote:
一部很寫實的中年困境...(恕刪)

50歲過後才需要擔心
rs7200 wrote:

我們公司副總因為業績不好被開了

所以不是低層員工就會失業,高層也會
最近路上多元計程車變超多的
我也在思考如果有一天被開除了接下來要做什麼
警衛?? UBER?? 外送??
還是繼續做老本行 修車??賣中古車??

...(恕刪)


這年頭 總經理 都會被開掉⋯

業績不好就知道差不多該下台了

要嘛申請退休

要嘛看看老闆願不願意給一個資深顧問

不要等到人家講 就不好看了

在台灣其實還好

副總的年收入差不多三五年就夠用下半輩子

也不需要太擔心

如果自己沒準備好

表示這個副總只是運氣好上位的

怪不了別人
工作很多,便宜的房子也很多,就是就是接受的人不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