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談到從入行到38開始準備退休生活 ~ 45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6494718
在更新一下, 之前提到10萬/月門檻,目前已經突破,希望50歲, 朝向家庭被動收入15萬前進, 中間做了幾件事情
1. 貸款房自住部分可以有免稅額如果你的稅金相對較高, 現金放在ETF輕鬆超越貸款機會成本
2. 除了利息滾回之外, 這幾年的分紅多出來的部分加速滾入
3. 平衡股債ETF 賣掉賺錢的 去買賠錢的部位, 每年平衡一次
4. 規劃就往二縣城市作搬遷, 考慮都市房子出租或售出增加現金流
5. 帳務記帳超過十年, 掌握了開銷平均為10萬左右, 我很驚訝這麼多, 家庭並沒有很奢侈的習慣, 分析主要是因為孩子邁入國中補習的需求, 保險, 以及上有老人家生病需要幫忙, 生活日用不過就一半左右
我跟老婆還有三位家長需要負責, 老婆是獨生女, 加上上一輩的長輩根本沒有退休準備的規劃,
一心覺得孩子應該照顧他們, 最近長輩邁入80歲, 先是跌倒, 瞻妄, 罹癌, 失智, 一連串的事情, 真的讓我措手不及.
直到最近終於申請到巴氏量表, 申請外傭, 真是吃盡苦頭...
老人家失智,但是偶爾又可以清醒, 每當清醒總是問看護多少錢, 他很擔心錢不夠用, 姊妹們有共識先用爸媽的帳戶餘額來支付看護, 老人家一輩子務農, 說時存款也真的不多, 老人家還是存有一個觀念, 他的錢是要留下來, 言談中希望小孩照顧支付這些費用, 姊妹們莫不做聲, 我只能感謝老婆也可以體諒, 讓我支援父親的看護費
將近50的我, 目前被動收入是上軌道的, 甚至後期感覺滾動比較快, 感覺接下來流入速度會變慢, 但是目前也面臨到父母的費用, 這個沒在自己的預算中, 我相信這個會是我們這壯世代很多人需要面對的, 剛剛看到巴氏量表廢除的新聞, 很高興有人在關心這個議題, 早該如此, 另外更希望國家可以將更多的錢花在長照上, 建立體系, 發3千 6千給我 還不如有個可以讓長輩好好安心立命, 而且延緩臥床照顧的需求, 這才是我對領導人的期待
看到我兩年前的留言(part1中)
目前也陸續潮退休規劃前進,目標有超前原先的退休金準備進度,
不過我幾乎都是靠主動收入,被動收入占比極小,不過也陸續將主動收入來的資金,轉成比較穩健的被動收入。
相比樓主,我覺得自己比較幸運的是,上無老,下無小,也沒有遺產問題,所以可以盡情地把資產在死前用光光,也少了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只要算好退休後預計要花費的金額(包含抓一部分都預備金),剩下就是估計退休前賺來的錢夠不夠維持退休生活,反而被動收入金額,我當沒有,萬一有賺到被動收入就當多的,可能是比較保險的想法。
樓主朝二線城市移動的想法,也是我原先規劃,但另一半難搞,不太想搬家,以至於轉個彎未來可能用以房養老,增加更多退休金額(這部分可能用不到,原先其他主動收入及保險的被動固定收入可能已夠)。
也佩服樓主一家老小只月花十萬,我也是有記帳習慣,以前花得凶時兩個人月花七八萬是常態,這幾年物慾降低,現在幾乎只有以前的6成支出,也就是家庭月花4~5萬。
我比較好奇兩人家庭,大家都是抓多少退休金/月,當然越多越好,我只是好奇實際支出要抓多少?
當然,我自己是有依據食衣住行等各方面,估計出未來大概月花6萬多/2人,也就是一年家庭支出七十多萬。
自己長樓主幾歲,也是記帳多年,發現一家四口至少每個月12萬,
但常常超過! 尤其七八月旅遊、或是長輩醫療上花費,
住院請看護,住個二週,就花好幾萬了,雖然有時手足會分擔,但
長輩年紀愈大,這些錢只會多不會少。
九月開學,二個小孩,學校的註冊又要噴個好幾萬元去了。
一個月還會近二十萬!
總覺得自己過得沒有特別奢侈,但三明治族就是這樣,
即使被動收入去年平均每月也近十萬,但以自己現況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
有些人,長輩可能自己不需子女負擔,有些人,早生小孩已獨立或沒小孩,因此
每家的情況都不同。
有時想想,其實也不一定要追求所謂被動收入>生活花費,
其實,以現在資產,其實這輩子省著花應該是足夠了!
只是,到了中年,有些資產後,該想的是,退下來或轉換跑道後,
自己可以再做什麼?! 這也是自己最近開始思考的問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