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這次會向慣老闆低頭嗎?
這陣子因為疫情徹底解封,餐飲業、飯店業、建築業這種產業又開始在喊「缺工」。
而媒體業不知道是低智商還是收了錢要帶風向,又開始出現各種「高薪」找不到人的假新聞。
事實上,台灣開放外勞「比例」已經比日本還要高了。
為什麼勞工朋友薪水拉不高?以飯店業來說,每個月要給地主租金是固定的。賺到的錢給完地主之後,還要給資本家(老闆或股東),最後才是給勞工。當地主跟資本家都不讓利的情況下,那就只好讓勞工低薪。
而餐飲業跟建築業,也會喊缺工。但是卻不會想著去改善工作環境。
以這星期出現的假新聞「麵店月薪五萬找不到工」為例,記者只提到麵店因為環境燥熱,所以請到的人往往做沒多久就離職。卻沒去思考台灣很多餐飲業「月休四天」,甚至還有名目上工作10小時,但是卻要做到12小時才能下班。
而所謂的建築業或者說營造業,每次看到媒體報導都覺得有夠腦殘。
之前在銲接工廠當人事行政的時候,曾經跟勞動部詢問過勞健保事宜。當時就被勞動部公務員明確告知。「所謂的工地工作,讓勞工朋友自己去保工會。」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勞災問題很多。即便要保險公司理賠,也會有相對應問題。
簡單舉例,如果我透過公司投保勞保,在上下班途中發生車禍,我可以主張工作中受傷,請求勞保賠償。但是工會投保該如何主張?更別說其實勞健保保工會,跟公司投保勞健保,其實享受到的權益不一樣。
而且在工地工作,常常下班就累到沒有私生活。沒時間進修的情況下,很難想像50歲跟60歲還要在工地搬磚頭。甚至可能還有「職業災害」。
就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營造業的既得利益者,還總是能在媒體上侃侃而談。「用30年前的工資,為什麼現在都找不到年輕人?」「台灣年輕人吃不了苦,一定要開放外勞。」
吃不了苦的台灣年輕人,卻跑到澳洲殺牛、殺豬,還有當農地的苦工。
不知道這次缺工鬧劇,會不會又讓勞動部向資方低頭?
還是學先進國家,讓這些沒競爭力的慣老闆自然被市場淘汰?
tom7629 wrote:
而且在工地工作,常常下班就累到沒有私生活。沒時間進修的情況下,很難想像50歲跟60歲還要在工地搬磚頭。甚至可能還有「職業災害」。
現在的建案一直蓋一直蓋 ... 工地並沒有缺工啊 ...
台中太平區、土庫市區 ... 好多新蓋的建案 ...
工地很多老師父(至少40歲起) ...
甚至連下水道工程、人行道工程也是老師父在做 ...
年輕人往工地去 ... 老師父也會怕失業怕被取代的 ...
台灣的缺工是企業拒絕錄用40歲以上的員工 ...
只想要錄取年輕人(無經驗)給基本工資 ...
更誇張的像台塑的不成文規定是拒絕錄取 35 歲以上的人
35 歲是殘廢了? 還是植物人了? 年紀歧視存在於台灣的企業 ...
PDF 110 年中高齡及高齡(45 歲以上)勞動狀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