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我結束在中國 10 多年的工作後,因為實在很想念家人和家中動物,決定返回台灣,此時已經 40 歲。
在休息一年後,2010 年一位舊同事 A 來找,A 年紀比我大幾個月,學經歷都很優秀。一直在大型電子業和晶片公司上班,後來在博達工作時,發生了博達掏空案,離開時遇到以前一家客戶 J 公司,J 公司是一家電子製造業,在東莞設有工廠,一直從事 OEM,年營收一般,當時正逢產品線老舊,公司前景不佳。找了 A 過去接工程處長,引進了新的技術和應用,帶來了新的營收增長。 這也讓 A 很受老闆器重,有著相當好的待遇。A 人很好,也很聰明,但也有著較自負的缺點,總會認為產品開發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這些造成 A 和老闆間的一些心結。而老闆在公司熬過危機後,也慢慢降低了對 A 的依賴,A 最終於 2009 離職去自行創業。
A在創業後才感受當老闆的難,在努力了一年後,始終沒有起色。2010 年底 J 公司想要在台灣上櫃,此時年營收約才 1 億台幣。以既有的產品線並不容易,於是在 2010 年中 J 公司老闆和 A 聯絡,請 A 回鍋,A 在詢問我意見時,我分析他當時的情況,建議他先回去上班。同年 8 月 A 聯絡我,希望我能進去協助產品線的 IP 化。在了解公司目前的狀況後,接受了邀約,但我只提過一個條件,就是 A 能當我的主管,我向他報告,保持對 A 的尊重。在進去 J 公司後,了解公司產品的現況和評估市場的未來需求,找到了合適的技術與方案商,也順利的導入了的新的產品應用,在業務他們的努力下,公司順利上櫃,營收也達到 12 億。但此時問題來了,老闆把 A 冷凍,凡事都只找我,而我在提出的產品成功後,深知很快就會有競爭者,尤其是中國廠商注意,起而效尤,果不然在一年後,我還在深圳的中國廠商那邊看到連設備人機介面都完全抄襲的產品。所以我在思考同樣技術和框架下的其他應用領域,也向 A 提出,希望由他來和老闆報告,但此時兩人關係已經降到冰點,所以我也只能趁著閒談時和老闆提到新的產品規劃。在這期間,也能感受到 A 言語上的情緒勒索和不滿,我也卡在 A 和老闆之間,雖然我個人不喜歡出頭,也只適合當幕僚,但長期在工作壓力和對 A 的愧疚感,我覺得我當時沒答應進公司幫忙,也不會有這樣的狀況。2013 年底,老闆把 A 辭退,隔年過年後,我也在大家一片驚訝下,主動提出離職,雖然很多人覺得我這年紀莫名其妙做出這決定,而且老闆一直對我很好,也不斷做出挽留。但只有自己知道,長期這樣下去,自己心理狀態都出問題。
如果是您,會怎麼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