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單位負責產品驗收等相關,
某次會議簡報討論,我假設了驗收可能發生的情形,是否還能給予合格?
例:規定只要求要檢測產品ABC功能,但我另外發現DEF功能失效,請問我能判定產品合格嗎?
先說按規定要求是僅針對ABC功能開立合格報告書即可。
但我則是希望在報告書上加註DEF功能有失效的情形,建請改善。但還是會對ABC功能給予合格。
話一出口,被當時的主管及學長圍剿,意思就是要我別搞事,該怎樣就怎樣。
只是我待的這個驗收單位,以往長官教導的秉持替產品把關,好還要更好的中心思想,一下就被推翻洗臉。
以往我所堅持認定對的事全部崩壞,覺得我以前做的事對現在長官來說都像在看我笑話,又想搞什麼事了?
越想越覺得很灰心,這已經不是我所認識的單位了
請問各位先進是我想太多,還是本該像他們說的一樣
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
煩請開示
建議:
1. 蒐集資料,將這些出貨內容,進行分類,數量,不良品問題,拍照 等資料搜集彙整
2. 召開品質會議,同時邀請業務單位參與。 進行報告與檢討。
業務可能會要求不良品的Rework 時間點與出貨時間,都可以在會議上,相關單位討論,得知。
3. 如果相關單位堅持出貨,就必須跑特裁。讓所有單位劃壓。
過去經驗。這時業務有的會不劃押,認為生產品質本來就是工廠責任,這時品質單位可以依據不良品遐思問題的統計,請工程單位與製造單位進行報告與善後,因為牽涉到生產安排與原物料的供應,非品質單位可以處理
有時會牽涉到採購的原物料品質或是其他。
4. 當會議給出了不良品Re-work 出貨時間表,業務也同意,基本上就告落了。
5. 如果業務堅持要同一批出貨,就要發個信件,業務同意。基本上與品質單位沒有關係,畢竟品質單位已進行報告,通知,以及改善會議。特裁單也同意了。
有的業務雖同意一起出貨,但只要客戶發現,就會馬上補貨,用換貨方式,這也是一種降低損失的方式。
這種鳥事,以前的經驗經常上演,五花八門得原因,什麼廠商來料瑕疵,作業員新來的,生產工具問題,機器問題,停電,沒有產線.. 插線 ,進貨量不足,沒有付款,欠錢 ,卡關 ,無法克服的技術.提升良率. 等都會造成出貨問題.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權責單位不要躲在後面,全部浮出檯面,讓他們親自面對問題,以後就不敢再犯了。
品質單位其實權限也是很大,不要擺著浪費,當然要面對的是眾多的挑戰,心理建設要做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