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護國神山狂吸人才 「荷蘭病」浮現

而且都需要年輕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荒,過去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被大陸挖角,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代工傾斜,也吸走多數人才。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示警,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紛紛投入晶圓代工業,已有所謂「荷蘭病」徵兆。跟著產業發展提高附加價值,是唯一的解方。

護國神山台積電近三年就吸走一萬多名優秀半導體人才,今年連同聯發科等指標半導體企業,還要招募逾萬人,加上美商美光加碼在台灣擴產,薪資福利都比其他同業還優渥,對人才磁吸效應擴大。

「荷蘭病」是由權威財經媒體「經濟學人」開創的名詞,用來描述荷蘭在一九六○年代過度仰賴能源產業發生的問題。那時,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田,這個意外之財雖為荷蘭帶來大量出口收入,累積大量外匯,讓荷蘭盾大量升值,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也增加勞動力需求,使勞動成本提高。結果導致荷蘭其他產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加速去工業化的現象,一度只有天然氣產業獨活。

湯明哲認為,這種單一產業快速發展,而導致其他產業衰落的「荷蘭病」也出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代工傾斜,晶圓代工產業蓬勃發展、吸走大批人才,其他產業就面臨人才競逐嚴厲的考驗。

湯明哲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各產業都要提高附加價值,而且必須跟著發展的產業一起提高價值。

湯明哲以過去都曾在全球記憶體產業獨霸一方的美國和日本,都走合作開發的發展模式為例。七十年代,日本提供一個大型積體電路計畫,結合所有公司一起研發動態隨機記憶體(DRAM),再授權給各家生產,後來打敗美國半導體業;美國後來也一起合作,再度回攻打敗日本。

因應半導體人才荒,即使政府鼓勵成立半導體學院,但護國神山吸力大,預料半導體畢業的人才,最後還是會被台積電、聯發科等指標企業吸走,其他廠商還是得繼續面對人才荒。


來源:yahoo奇摩新聞
2022-02-16 11:13 發佈
哪邊賺錢往哪邊走一直是不變的道理
這樣並沒錯
能進去台積電賣肝,賺到該賺的也無可厚非
台積電也不是什麼人都收,沒點學歷沒點能力
進去也是被踢掉,也要身體受的了壓力跟輪班

重點是一堆進不去的年輕人
整天說台積電年薪都至少150萬
為何我年薪領不到60萬
然後整天要公司加薪水
這才是真正好笑的亂象...
有本事你也去台積電阿...
綠島島主

台積電很多工作是高學歷低成就感的

2022-02-16 15:55
其他產業也不是沒有人才,不是每個人都想過那種生活,我遇過幾個這類背景的職場專業人事,有幾個說法是如沒自己時間,不喜歡園區生活圈,再說荷蘭病的病因是天然資源,這個模型去套中東產油國比較合適吧。
看書要動腦,最忌諱人云亦云沒有主見只會複製貼上
凱開223 wrote:
而且都需要年輕人台灣...(恕刪)


我們公司是半導體業小公司
人真的超難找 給offer了 又不來
現在搶人 搶到碩士剛畢業給將近50K 都找不到人
基本上台清交成中字輩碩士找不到
運氣好一點 有成功招到 拒進台積電賣肝的 1.2個進來
jack老大

沒有甚麼是50K搶不到的人 如果有 那就500K

2022-02-17 17:18
tteffuB 特肥吧

這種薪水?難怪考公職補習班開那麼大。[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2-02-19 10:41
政府在前4大陸續成立所謂的半導體學院,這是一種研究所。
據我了解,其實這些頂大生不是很願意把半導體學院放在研究所的首位選擇,甚至連報都不想報,大部分理工系的學生還是寧可去選比較傳統的系所,因為半導體學院太狹隘。

其次,我想問這位長庚大學的教授一句話,就是長庚大學是否也是積極的想發展出自己學校的特長?去吸引更多優秀的學子來唸長庚大學?如果有位能上台大的跑去念長庚你們不會高興嗎?

然而,半導體就是台灣的特長,這是事實。

而更應該思考的是大家為何都想往護國神山擠?就是因為錢多,錢多才能在房價高漲的台灣買得起房子,否則幹嘛去賣肝?所以能怪誰?
凱開223 wrote:
湯明哲認為,唯一的解方,就是各產業都要提高附加價值,而且必須跟著發展的產業一起提高價值。

湯明哲以過去都曾在全球記憶體產業獨霸一方的美國和日本,都走合作開發的發展模式為例。七十年代,日本提供一個大型積體電路計畫,結合所有公司一起研發動態隨機記憶體(DRAM),再授權給各家生產,後來打敗美國半導體業;美國後來也一起合作,再度回攻打敗日本。

因應半導體人才荒,即使政府鼓勵成立半導體學院,但護國神山吸力大,預料半導體畢業的人才,最後還是會被台積電、聯發科等指標企業吸走,其他廠商還是得繼續面對人才荒。

感覺作者寫了什麼
但又感覺什麼都沒寫
我想一定是這文章附加價值不夠
四維草方哥 wrote:
我想一定是這文章附加價值不夠




這類論調 10 幾年前就有人在說了,然後呢?

不只是台積電一家公司的問題,很多的科技公司不是都這樣嗎?
台灣需要這些高科技公司賺取外匯、衝高 GDP,但是真正的紅利是否可以回饋到普羅大眾,這就不是執政者在意的了。

當台幣升值時,他們就吵著這樣會沒有競爭力。
當要取消相關租稅優惠的時候,他們也吵著這樣會沒有競爭力。
大家限電的時候,政府必須幫他們找電。
大家限水的時候,政府必須幫他們找水。
大家缺土地的時候,政府必須幫他們找土地。
等到賺錢的時候,卻全都歸供於為他們自身的競爭力夠強,完全忽視社會財的部分。
台積電算是非常願意善盡社會責任的企業了。

沒辦法,一開始決定走這條路,就只能這樣。
就和政府放任金融業操作房地產一樣,一堆紙上富貴,房價如果大跌,死的不只是建商,銀行才是重災區。

但是,好笑的是,目前台灣最賺錢的也就是高科技和金融業。我們也是靠這兩個產業養活公司的。
我們幾家高科技和金融業客戶的貢獻度,幾乎快追上四萬多家零售業客戶的貢獻度了。

所以理性地說,我覺得科技業的優惠該取消,台幣應該升值、基本工資應調高、物價應適度上漲。
但是獸性地說,維持現狀,我可以繼續賺,別人賺不到不關我的事。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venderson wrote:
我們公司是半導體業小...(恕刪)

這年頭,只給香蕉是請不到人的,但如果台積在美國之類的國家的話,還不見得徵得到人,照樣要從台灣調人過去,因為那種工作在美國,沒年薪千萬還不一定找得到人,
IRIS1234 wrote:
這年頭,只給香蕉是請(恕刪)

財訊對張忠謀的訪談就提到, 當年德儀日本廠的機台上線率是90%, 美國廠就只有60~70%
結論就是日本人比較精實, 美國人就是懶

美國只是適合搞金融跟軟體, 為什麼適合軟體? 因為軟體業就是出自於人的惰性, 人想要偷懶, 軟體就是最好的幫手, 其他產業就算了吧, 製造業移回美國只會造成更高通膨而已
meridian wrote:

因為軟體業就是出自於人的惰性, 人想要偷懶, 軟體就是最好的幫手



汽車、電梯、洗衣機、洗碗機…
這些都是軟體?

除了軍火,科技發展大多是為了解決人類碰到的問題,或是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軟體工程和工業生產最大的差異在於製程。

工業生產的硬體設計完成後,只要按照既定的生產流程,就可以大量、重複生產。

軟體工程則是完全不同的:
1.即使事先設計的再精密,過程中一定會修改。
2.軟體的大量生產叫做複製,你看過那一家軟體工司每賣一套軟體就必須重新寫一次程式碼的。

因為大量生產模式不同,硬體製造需要大量、標準、重複性的生產工作,很容易可以外包,甚至分段外包,也就是所謂的供應鏈。

基本上使用工業生產的觀念看軟體,本身就是一種偽科學。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