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科技業究竟哪個含金量高?

小孩子才做選擇!

金融圈、科技業究竟哪個含金量高?

目前正值轉職高峰,不少人會選擇在農曆年後換工作,有網友在TUN大學網發文詢問「金融業有比科技業強嗎」,引發網友吵翻天。這名網友剛收到銀行的錄取通知,已順利拿到前端工程師的薪水47K左右,且每年會調薪,員工福利都滿完整的,不過原PO猶豫,打算繼續面試科技業的工作,但女友及父母都極力勸他趕快報到新工作,認為這個時機求穩定就好。

究竟金融圈和科技業,哪個含金量比較高?也讓大學網版友吵不停,有人分享自身經驗表示「看在行員存款優惠利率和房貸利率超低的優點」、「金融業比較穩定,如果要成家立業的話會比科技業的長工時更適合你」、「銀行不太需要加班(幸福感是比較來的~哈)」、「魯蛇才做選擇,去做金融科技 Financial + Technology不就一魚兩吃了嗎」、「多數金融業都是固定調薪,所以絕對是可以久待的產業」。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科技業才有「錢」途,有人建議「如果你學歷有碩,建議去科技業路會很廣,我朋友每跳一次年薪加30~50萬 」,「趁年輕先去科技業累積實力,之後要回到金融業應該也不是難事」。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六成一的上班族不排斥在農曆年前換工作,主要原因包括追求更好的薪資(44.6%)、產業前景不佳(23.7%)、原職無法升遷(18.7%)、個人興趣(17.2%)及原職工作壓力大(15.1%)。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綜觀來看上班族致力追求好「薪」情可以理解,分析科技業的優勢,進入一線IC廠或外商,前兩年大概可以拿到年薪150萬左右,累積一定資歷後,跳槽薪資更可觀,且著眼於新興科技產品求增溫,國內廠商訂單能見度維持清晰,企業高薪搶才不手軟。不過近年各大金控集團積極發展線上金融版面,搶徵數位科技人才搶得兇,雖然薪資不若科技業優厚,但行員福利齊備、工時穩定,亦十分適合職涯穩健成長的上班族。

台灣科技人才發展中心董事長王孝慈分析,科技業被視為台灣的「護國產業鏈」,人才需求暢旺,知名大廠為招募足夠人力,特地放寬徵才標準,向來只向台、成、清、交畢業生招手的規定,也放寬所有國私立科技大學相關科系畢業生都可應徵助理工程師職缺,從人才的供給面來看,企業確實有不得不「超前部署」的壓力,尤其近年響起缺才號角,少子化更直接影響應屆畢業生供給數量不足,過去揚起的「科技島」大旗,正面臨數位轉型人才荒。


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9/6062400
2022-01-26 15:27 發佈
其實...............股份分紅回到過去的制度,科技業含金量就很高。

另外...............員工有沒有競爭力,完全是看錢,看股票分紅的

錢,而不是月薪。


台灣小島就沒有天然資源,過去老一輩就是死拚出一條血路,中

間代就是靠股票分紅創造可怕的台灣製造、科技產業.................

後面股票分紅費用化後,一般公司基本拿不出錢來分紅,月薪也

一般,對於勞方而言,求個溫飽的工作,要求員工要多衝、多拚

?!上班時間做滿,下班就別拿那套責任制來說嘴,違反人性的

要求,基本就不太可能。現在研發單位人員基本都比助理、總務

等週邊支援單位人員晚上班、早下班,這也已經是普遍現象。


金融業要含金量高,也要看從事的工種,如果仍屬於後勤支援,基

本就是溫飽。若是擔任操盤投資、顧問分析、期貨證券等等直接的

金融業務,也不用看薪水,純看績效就富的流油(當然壓力大的可怕)
金融業it幾乎都在雙北 餅也小
考量一下潛在收入跟生活成本 很好選的 簡單說112~114 cs 沒幾個做這種的
要說cs混金融 出國做fintech那就另一回事了 不過看本文 在台灣金融業做前端 科科
mascotqoo wrote:
其實........(恕刪)


公司賺100萬然後員工分紅80萬,請問公司賺幾萬?

股票分紅費用化之前,公司宣稱賺100萬。

股票分紅費用化之後,公司賺20萬。

但實際上公司只賺20萬。
也要看能不能爬上高階位置,不然都空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