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鬼就是窮鬼 走到哪還是窮鬼
會有錢的人 還是有錢 破產了之後還是會巨富
我腦中有許多創業點子
無奈怎麼想都跳不出勞力密集的點子
只要講出來
朋友就打槍 搞半天不如去7-11當店長好
後來我就問我親戚
長輩都是農夫出身 他們的投資或創業 還是以農地為主
低價買進農地然後拼產出
為何不高價賣出炒地皮呢? 因為他們的腦永遠無法接受賣農地這觀點
會網拍的朋友 其實是有個做生意的父母
然後他也只會網拍 不管怎變終究無法脫離這圈子
於是我就想
其實 大部份人的思維 大概國小國中時侯就型成了吧?
俗稱的定型嗎?
之後不管怎學怎校正
潛意識裡 似乎 就是離不開這個範疇
所以 也只能做自己熟悉的那一塊產業
這是階級複製嗎?
還是命中注定 逃不出的宿命論?
創業是在實戰中學習,是看你能不能撐過一次次的失敗打擊,有沒有屢敗屢戰的毅力,能不能承擔創業失敗的後果(負債,家庭破碎,人不待見,信心全無,翻身無望)
我父母也都是員工,都希望我找個安穩的工作,但全球化時代競爭激烈,早就不是一份工作可安穩幹到退休的情況。因此我工作到35歲才出來開始創業。沒有資源還借錢,十年間失敗多次第四次創業事業才站穩,早知我提前十五年就出來創業,這就是大多數窮人家庭階級永續無法翻身的原因,沒有見識,又不學習財商,落入無限循環的困局
窮人階級的家庭教育是叫小孩好好學習,以後當個好員工
富人階層的家庭教育是叫小孩增廣見聞,以後請個好員工
窮人的宿命的確難以擺脫
想發達,當員工領死薪水是不可能的
只有1.先當業務,2.再自行創業,才有翻身的一天
窮人如何翻身
https://vt.tiktok.com/ZSeDVMcvf/
--
另外,創業要趁早,若超過四十歲風險就太大了
馬雲:
二十歲到三十歲的時候,跟個好老闆
三十歲到四十歲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四十歲到五十歲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五十歲到六十歲,把精力培養年輕人
六十歲以後,把時間花在自己孫子身上就行了
七十歲以後,多多曬曬太陽,村裡轉轉就好了
創業難嗎?
不懂怎麼創業當然覺得難
跤跌個2,3次,先學爬再學走,就不會覺得難了
窮人怎麼創業
https://vt.tiktok.com/ZGJD5rnAJ/

行乞周遊列國 wrote:
窮鬼就是窮鬼 走到哪(恕刪)
我覺得你說得很對
但也不對
因為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本來很有錢10幾億以上
現在還要討錢過日子的(也沒一技之長,爽慣的)
不外乎賭/嫖...也翻不了身
另外也蠻多本來很窮變很有錢的
總結就是
兩句話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但成功的人都一定很努力
不嚐試永遠沒成功機會
但嘗試了也可能本來還能開心過日子
變成背債過日子,就看你敢不敢
失敗也一定有跡可循
我這人是寧願開心過日子
畢竟我看有錢人也就那樣...
https://fb.watch/9CuHzb37pS/
沒錢表示你各方面能力不足,別創業
https://fb.watch/9EjY1d1o_a/
昨天聽到一個廣播的節目 , 邀請一位基金相關業務負責的年輕人來談有關理財與
通膨的問題.
一長段的時間聽下來 , 就有一種感覺像是財經系學生上台交報告的等級 , 內容就
是把書本或是網路上有的資源節錄整合一下 , 交差了事 , 完全沒有深度的解析或是
他自己本身所領悟到的趨勢 , 提出與聽眾分享 ..
之前在同學會的聚會上 , 有一位同學是銀行的理財專員 , 就提到 , 他們一整個分行
每個月所需要的 30 多萬營業收益 , 幾乎都是他們的單位所貢獻的.
也是說 , 真正支撐銀行營運的收入 , 其實是來自客戶所購買的投資型保險或是基金
所產生的手續費 , 或是保險公司保單的佣金.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 現在的金融機構就像是另類的賭場 , 客戶就是賭客 , 養活
了很多的相關人員.
看到 2 則訊息 , 一是有個年輕人認為古訓 , 財不露白 , 是過時的想法 , 人應該
外顯自己的消費能力 , 即時的享受人生.
另一個是在準備婚禮的新人 , 為了宴客酒席的價位起了爭執 , 男方認為每桌 2 萬
的辦桌菜色就已經很好了 , 女方則認為要 3 萬以上才有面子 , 因為她的交友圈子
都超過這一個行情.
我自己的體認是 , 人生過的越久 , 就會更容易清楚的驗證生活法則的真確性.
財富的累積 , 其實是越厚實之後就會越低調 , 越不想張揚 , 因為沒有必要讓周遭
的人知道自己擁有多少 ..
面子 , 其實是最不真切的東西 , 就像是炫目的煙火 , 一閃即逝.
累積的資源 , 如果我們越懂得最好的方式去配置 , 日子就會過的越充裕自在.
所以我在很久很久以前 , 就已經頓悟到 , 懂得花錢遠比花心思去賺錢來的重要.
像是股票的投資 , 年輕的時候 , 只要有多餘的資金 , 就會急切的想要去購買股票.
但是很久以後才慢慢領會到 , 股票的價格就像是波浪一樣 , 漲跌都是常態 , 是永遠
無法控制或是預判.
所以後來我變成不會想去買會漲的股票 , 而是買不會耽心會跌的股票.
因為我只買營運穩定 , 每年配股息的股票 , 長期持有 , 自然就會有收益.
心態就是 , 股價漲跌都無礙 , 我只是回應實際的股價做出買賣的配置 , 損益只是單
純的數字 , 越能看淡 , 勝算就越高.
昨天收到現在最火紅的電商邀請招商的 e-Mail , 申請加入行銷的費用除了 25-35 %
的固定抽成外 , 還有一些固定的服務費用 , 也就是透過該網站賣出商品就要被扣四
成左右的款項 , 還要自己請款 , 月結 30 天.
相較於網拍的收費 , 大約 5 % 左右 , 而且是每 15 天自動匯款到指定帳戶 , 長期
下來 , 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
實體的賣家難與電商競爭 , 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成本的優勢 , 如果轉入數位型態的經
營 , 卻又被昂貴抽成的通路所綑綁 , 如何會有勝算 ?
很多年以前 , 看個一個日本的古訓 , 說到 ..
一個人要是初次博弈就賺到大錢 , 那就很可能從此毀掉他的一生.
美國最近有很高比率的年輕人 , 非常的熱衷於股市或是其他高風險的投資 , 也有一
些更激進的人會放棄正常的工作 , 完全倚賴金融的投資過日子.
年輕的時候 , 我常常自覺 , 自己沒有偏財運 , 所以對投機跟風險高的投資都不會
感到興趣.
現在的我認為 , 賺錢 , 跟運氣是沒有關連的 , 純粹只是機率跟精算.
很久以前 , 我在 澳門的百家樂賭桌上觀察了很長的時間 , 有的賭客就像孔雀一樣
, 急切的要讓場內的人知道他是大咖 , 霸氣出手 , 也有人對輸贏很在乎 , 每一把
都戒慎恐懼.
而我也發現一個香港人 , 默默的站在角落 , 等待一個最佳的局 , 把手上所有的籌
碼下注 , 不管輸贏 , 就只賭一回.
後來我慢慢的體認到 , 這才是最有勝算的方式 , 因為賭局每參與一次就要讓賭場
抽佣 2.5 % , 久賭必輸.
涉世未深的人 , 太容易獲得成功或是財富 , 就容易有自己是天選的錯覺 , 自覺
命運與常人不同 , 有命運的眷顧 , 可以輕狂.
在這樣的心態之下 , 自然就難以用心學習 , 虛心自勵 , 也容易走捷徑 , 樂於險
中求財 , 人生的道路不巔陂也難.
自信應該是來自自己長久的累積與專注 , 而不是建立在別人會給予協助或是特權的
錯誤期待上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