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universalfighter wrote:
沒有任何經驗的新鮮人要談「企業專利工程師」
您是指企業『內部』的專利工程師,還是『事務所』的專利工程師。
如果真的有開這種職缺給新鮮人的事務所,我是建議可以再多找找。
或者職稱只是好看的,實質工作內容是業務、助理、或是其他文書輔助工作。
如果是企業內部,那要看公司的規模,有些公司是有專門的部門,各單位提出的案子,由他們負責協助撰寫文件、申請。而專利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和發明人或發明單位溝通,然後撰寫專利文件。
所以,與其詢問薪資,倒不如先了解這份工作的內容,您可以掌握多少。
PS:
我弟弟以前在某家台灣百大上市科技公司的專利部門。他的月薪 7 萬左右,保障 16 個月。重點是專利申請下來後,還有相當可觀的獎金。這個部門除了行政助理外,其他人員都是內調的,不會有剛畢業的進去擔任專利工程師。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烏都禾黑 wrote:
古早委託一專利申請給(恕刪)
市場上本來就有些『訓練有素』的專家。
以前有家做標案的軟體公司,還接了不少政府標案,進去三個月就掛名專案經理,六個月就可以擔任系統分析師。當然也有真正做了很多年,能力很強的。後來這家公司倒了,一些人離職後,同業知道是這家公司出來的,有些就直接拒絕了。
另一個例子是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派去幫我的客戶輔導 ISO 27000,連『非對稱性加密』是什麼都不懂,會議中也是對我大小聲,因為要加密的檔案很大,最小都要 500 MB 以上,所以我建議使用『對稱性加密』,但是,他要求加解密的密碼不可以一樣,我跟他說『使用非對稱性加密,加密時間會比較久喔,效能比較差。』,結果他就回答『那就不要用非對稱性啊』於是就開始鬼打牆了,加解密密碼不可以一樣,不要用非對稱性加密。
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笨,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聰明。以前我們至少必須有 12 年以上的實際開發經驗,才有資格稱為架構師,現在年輕人做個三年,就自稱資深架構師了。
不過這也是市場需求導向的問題,當大量的企業需要資安認證的時候,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去哪找那麼多的資安顧問,那就找人進來『訓練』啊!
當企業需要架構設計的時候,台灣以前比較重電機、輕資工,而且一般人寫沒幾年就轉管理職或業務職,真正願意寫 10 年以上的,少之又少。所以,就用『訓練』的。
很多的事務所,對外掛名法務、工程師,其實就只是個業務窗口。然後業務接一堆怎麼辦,資深的專利顧問只會處理大案子,小案子就給年輕人練兵用。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