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底接到一通來電,是前公司 A 主管的工作邀約,承蒙那位主管的照顧我才有今天的小成就,簡單了解後了解後得知這邊的主管職未來並不是 A 主管而是之前跟他工作過的 B 主管。當下腦海中想著 A 主管的代書,應該不會太差吧? 於是就爽快的答應了。
剛入職前幾週,了解了 B 主管的做事模式後,我把自己的工作模式稍微調整成跟 B 主管的模式相近,日後也證實了這個細微的改動讓整個團隊默契跟節奏都維持在一個微度上。
往後的日子我漸漸發覺這位 B 主管好像會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常常造成朝令夕改的窘境,但我們的工作屬於環環相扣的,一個點沒對到很容易造成往後的工作不順,需要回頭修改的地方會很多。
有次一個點因為 B 主管沒說清楚,造成後面的工作需要打掉從做,剛好那段期間工作量滿載,當下我和 B 主管反應,發生了點爭執,消息很快傳到了總監那裡,隨後我與 B 主管和總監三方一起協調,總監全盤了解後,討論的敘事因果的過程,很顯然就是傾向 B 主管那邊,最後我還是需要從做那份工作。
幾天後總監找我去外面談,說明了那天的經過和 B 主管的事情,最後他說:「我知道 B 主管的做事模式,也知道那天究竟是誰的問題比較多,我把你叫過來不是在說他壞話,而是要你明白,人都會犯錯,真正聰明的人,會讓錯誤變成養分,而不是一昧地從蹈覆轍」。
我想總監一定也有經歷過這種時刻,才能說得如此面面俱到,但令我由衷佩服的是總監的換位思考,對談的過程中,多次說出我心中所想的和想說的。
直到今天我仍無法知道總監的那番話想傳達給我的真正主旨是什麼,但在那次的爭執中
還會盡可能讓事情達到雙贏的局面。
遇到不平衡的事也不用說破,在心中記錄這個感覺,換個心態。
就像走在鋼索上的人,一心一意只想達成目標,把其他想法先拋諸腦後,
讓內心和外在保持平衡達成雙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