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到兩年的時間裡能夠陪育出職場需要的專業人才嗎?

比起中小學,高等教育在類型上遠遠複雜的多
學位可以從副學士(專科)、學士、碩士、博士
有些國家有介於學士與碩士之間的"專家學位",和高於博士的"全博士學位"
榮譽學位在不同國家中義意也不同

單以我國而言
基於教育目的的不同,又可分出技職體系、學術體系(一般大學屬此類)、宗教體系、軍警體系、空大體系
基於生源及上課方式不同又分為日間部、進修部、進修學院、空院/空大、自學學力鑑定
然後"在職/產學專班"、"學士後"又可能被設立在以上不同的部別
若是考慮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教育體系,高等教育的種類可能更加多元

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如此的多元而複雜
而在設立目的上,高等教育是為了陪育更專精的人才
換句話說,一個人若獲得了高等教育的學歷,就可能會被視為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但是就算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四年制學士,也有許多人畢業了都達不到專業要求
而早期師徒制也有所謂三年四個月出師的說法
然而在世界各地,不乏只要不延畢,兩年,甚至一年便可得到學歷的學制
而這些學制中,也有些是不強制要求入學者先前就讀的專業必須高度相關

那麼這時如果一些新生進到這類兩年,甚至一年便可畢業的學制中
且就讀的專業與之前讀的關連性不高
他們就算如期畢業,能夠保證畢業後成為專業人才嗎?
還是說成功率不高呢?

二年制的高等教育學制有碩士班、二技、二專
最快一年畢業的有學士後多元專長學位學程
境外一年制的學位含一年制碩士班,還有銜接學士等等
2020-02-29 18:1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職場 專業人才
要看你指的專業是指什麼?

不過以台灣業界需要的人才來說

我敢說一個高中畢業生,只要1年的專業訓練就能滿足台灣業界需求的"專業",至少90%以上的專業需求都能滿足

剩下少數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才真的需要大學甚至研究所以上的專業訓練
個人覺得,教育應走向專才教育,在國小基礎教育完成後,

進入國中(13歲)即開始針對各自興趣投入專業,移除不必要的

共同科目、有的沒的科目、美其名的科目,國一花一年的時間

瞭解各項並激發對各專業的興趣,國二開始就專研專門的專業

才能。至於道德的教育,可以濃縮並分散在12年的時間裡教授。


國二、國三,高一、高二、高三,這五年的時間,在所有人都是這麼

青澀又專注的時期下,學習掌握專業,然後就投入工作、研究等等之

類興趣與工作。


綜觀現有的學程、學制,幾乎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虛灌的、沒啥

意義的,一個人生命也才75~85歲,卻要花費近26年(幼稚園~博士)的

時間在「讀書」、在虛胖、肥胖的「學制」裡面,真的是浪費國力、物力

,國家地位無法提升、經濟科技也無法進步.........


,18歲,完成12年的精英、專才教育足已,按現有的學制與授課內容(國小直

到博士),真正用到的知識(謀職求生、學術研究等等),實在少的可憐,反而更

多時候,所需用到的知識,是出社會後,另外自已學習的,根本也無需過去這

些虛胖的學程做為基礎,也就只需要識字、基礎數學、生活常識做為基礎,只

足以支撐學習出社會後所需的專業,幾乎超過90%的人,都是如此的情況。

(說穿了就是學校教的不是職場所需的,畢業即失業)


人類有限的生命時間裡,應該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時代的進步與推動,在

教育學制與課程內容上,真的需要好好檢討。


看看那些沒有完成大學學程創業成功的人,焦點不在創業成功,而是在那段精力、

思想最專注、精力最充沛的生命時間裡,毫無牽掛的投入專業與工作,獲得的成績

,真的是非常好,而且也因為起步的早,後續才有足夠多的生命時間,來推動各種

可能的夢想計劃。


可是在原有的學制時間上,家庭經濟、家長時間被綑綁、消耗,而下一代又在這種

不知所謂的學程上,浪費了大好的青春,一投入社會就是背負負債,通常家中的經

濟主幹已經老去喪失賺錢的能力,而經濟的負擔等於交棒給孩子,孩子根本沒有機會

創造自已的未來,只能為了糊口而去接受現實,連夢都不敢去做,人生又怎麼可能美

好。無奈也無力改變其悲慘的命運與註定的人生模式。






不用來口水戰,只是覺得現有的教育學程,很浪費生命時間 ,然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謝謝
yagami7215 wrote:
要看你指的專業是指什(恕刪)

但很有趣的是,在現存的專科、大學、研究所能找到與大多數職業相關的科、系、所、組、學位學程
以我二十年的職場經歷來看,
一到二年能培養出“能用“的人才,
但倒不至於能說是“專業“,
所謂“專業“對所從事的工作要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了解,
能爬到專業的人才,
必然對所從事的工作有研究上的熱情,
若沒有熱情只是圖個薪水混個飯吃,
交辦事項得過且過,
就算做個十年仍舊是不長進一問三不知,
以學校教育來說,
二年時間尚不足以讓學生對該領域產生熱情,
畢業後從事本科系工作,
只是讓適應的陣痛期稍短一點而已,
真正要讓一個人變成“專業“人才,
好的環境、職場氛圍必不可少,
說難聽一點,
很多在某些領域自認“專業“的人,
事實上並沒有達到專業能力,
以為卡上了技術、研發的位置,
就真的變成有技術、研發實力?
在工作上沒有持續學習的人,
終究會變成一個假的專業人材,
現有職場一有變動(組織變更、縮編裁員),
往往沒有應付後續異動變化的實力,
四十~五十歲理應是在某些領域專業的高峰期,
怎會中年失業後要再培養第二專長?
若真對當下目前產業有疑慮,
二十~四十歲之間就必須先做好應變計畫,
而不是等到大難臨頭被失業了,
才想到轉行之類的事
專業是多專?
張忠謀夠專嗎?
他多少年的本業摸索才這麼專?

台清交等校的碩士二年,夠專嗎?
MIT的碩士二年,夠專嗎?

hmzanny wrote:
比起中小學,高等教育...(恕刪)
hillside wrote:
專業是多專?張忠謀夠(恕刪)

一般常指的是相關產業能使用的人

至於需要多專,就得看實際職業及就讀專業的類型
有可能啊,一介平民先去新訓 35 天,再接受兩到三個月的專長訓,最後下部隊操作武器
半年後從二等兵升一等兵或下士,就成為一名有專業能力的軍人了
當然武器越複雜、專業度越高的裝備就要訓練越久
但軍事體制的確可以在一到兩年時間裡培育出軍事職場上需要的專業人才
有很多專業人士其實是自學而來的技能,或是職場獲得面試通過訓練機會
一兩年工作經驗就熟悉可以上手賺錢,甚至有些工作三個月就能通過公司測試

請問~你寫了一大堆捨摸博士碩士學士高中的學測文章
有何意義?

當面試那關過了,你有錄取,你捨摸機會都有了!
當你面試不過,就算你讀台大博士班畢業,人家說我們不適合
請問你讀那張文憑要做捨摸?

連空大也是一樣阿!
有人讀空大還可以在洗學歷上去,有的人只是補一個心靈安慰!
這問題沒這麼簡單。
同產業不同企業的專業就不一樣。例如同樣是食品工業,做釀造的跟做烘培的專業就不一樣,學校不可能什麼專門領域範圍的東西全部都教,只能教基本的專業知識跟技能。要量身訂做,那就是建教合作。
所以企業要專門人才,自己得花時間跟成本去訓練員工或是找學校合作,不能只想要學校去培養現成的人給你用。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