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40歲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這篇文章事實上是想告訴年輕時自己的一番話,當然這只是不可能實現的空想,所以我將這篇文章獻給你們,期待你們能透過我的經驗少走一些冤枉路!人類最有價值的地方來自於經驗的累積,唯有經歷過才能懂的從容應付,這是需要時間去體會和學習,偏偏時間是不等人的。此外經驗也是有時效性的,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貶值,太過老舊的經驗將成為教條式的束縛,對未來的發展反而會成為阻力。我們彼此間的年紀相差大概10歲,10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也許正是傳承最適合的時間也說不定。起碼和長輩月顯的代溝,我們還是一起看著相同的卡通、聽著同樣的樂團長大的,差別只在於你們那時是小學生,而我己經是個大學生罷了!

關於職涯的發展,傳統上的規劃多半是先就職後創業,畢竟這樣能在較低的風險下累積經驗及人脈,而你們這世代有不少人打從一開始便希望能直接創業。選擇那條路本身並沒有對錯,但進入公司最顯而易見的好處便是能擁有穩定的薪水,無論你是認真還是摸魚,負責還是敷衍,時間到就有一筆薪水能進到你的戶頭去,公司若能具有一定的規模,甚至能擁有優渥的福利及明確的晉升管道,更別談還有政府的照顧及法律上的種種保障。相對的,若是選擇自行創業,首先要考量的便是資金問題,其次是專長和技能是否能有足夠的市場讓自己生存,最後才是憑自身的意志去伸展抱負,但在此同時,要注意你的頭銜就不再是勞工而是老闆,有的只有無盡的責任及義務,賺錢員工只會覺得你拿太多,賠錢沒有人會同情你的事,甚至連勞基法都不再對你有所保障,因為你不再是受雇者,下一餐的飯錢著落都可能不知道在那裡。

至於你適合那一條路?傳統上喜歡用專長及興趣去劃分,現在我傾向用你能承受的起多大的罪惡感來分野。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付給你薪資福利之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能給公司成本以上的回報。業務部門要求的就是業績、製造部門看的就是產能、行政後勤部門講求的就是績效。但當一切以數字掛帥之後,一切就會顯得不合乎人性。對外掛著專業投資形象的金融業,為了要求營業人員為達成業績,自然是不顧產品的種類和性質,要求客戶不停的買進賣出來獲取手續費收入。同樣的,店鋪的銷售人員則是要想盡辦法讓客戶多購買他所不需要的商品來促成銷售業績。就算僅是投入製造業當個作業員,要求的目標則是變成限定時間內的產量和良率,但要快就不可能好,要好就不可能省,要快又要省自然做出來的品質就是差強人意。

只要是進公司就必定會受到壓迫,為了達成目標就會採取一些非犯但稱不上正當的手段,這些手段就相對應於你能承受的心理壓力了,我稱之為罪惡感,而各產業需承受的罪惡感卻是大相陘異。就金融業來講,金融商品的銷售對銷費者來講不僅拿不到任何實體的回報外,還有一定的機會造成損失,因此金融從業人員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大。而商品銷售人員無論讓消費者多買了不實用的商品,至少他還是帶了東西回家,這兩者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你能承受那種程度的罪惡感才是決定你能在那個行業生存的最大關鍵!談到這自然我就會想提到怪力亂神的宗教組織了,這些組織在架構上和公司形式沒有任何的不同,他們販賣的是名為“信仰”的東西,而他們的信徒們,也就是他們公司的銷售人員,都不認為自己有拉人入教是件壞事,甚至保有祟高的使命感,基本上這些人可以說是最好的員工,相信每間公司都希望能有這樣的銷售人員,但這是不是好事就見人見智了。

如果你沒有富爸爸,也沒有什麼獨特興趣或專長,確定做好進入職場求生存的準備,那有幾件事情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對產業,巴菲特喜歡以滾雪球來形容自己的投資,職場上也是屬於相同的道理,有一句話叫做對的選擇會比做對的事情來的重要。一個人的職涯大概是30年,從研究所畢業25歲前後進入職場,沒有人能保證你所在的產業會不會消失掉?20年前的面板業,10年前的LED產業及生醫科技,那一家廠商不是投入千億計的資金擴廠建設,又那一項不是前景看好,希望無窮?如今倒閉解散,餘下的經營困難死撐待變,看看年初的華映、東貝,曾風光一時的宏達電,到時己步入中年的你,能否挺住經濟壓力及接受中年失業?

第二、維持學習的動能。人類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學習成長及經驗累積。當你決定投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短時間內是看不出個人的差異,但每隔五年就可以顯現出一個層次的不同。以我自身為例,約莫十年前參與了登山社團,頭一個五年就能篩選掉是一時熱血參與登山運動,還是後續會持不間斷,繼續爬山的朋友。在第二個五年,便可以觀察到每個人都會往不同的專業領域延伸,有的參與救援繩索的訓練,有成為攀岩教練的、有在基地營準備挑望聖母峰的、更有參與田徑越野最後穿上中華隊制服為國出征的!當你能在一個專業的領域著墨五年,對於從未從事該活動的人而言就永遠追不上你了,而這些將成為你永遠的資本。除此之外,還要補充的是,你所需要做的是學習而不是創造,進入職場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將會被大幅的壓縮,想找出獨特的專有技能是需要大量的資源或是大量的時間才有可能達到,你不需要去學會怎製作一台汽車,請你可以學會怎麼開車!

最後一點,請做好創業的準備,現代的職場難以讓你順利待到退休,那也就表示你必需隨時做離職時的準備,年紀過35之後就可以明顯感受到求職的困難,年過40除了高管職位便幾乎沒有面試機會了,之前中不停談到的累積,會是你創業的資本,如果有機會,請往職人(professor worker)的方向走。什麼是職人?你的專業受到社會的需求及認可,你可以是律師或會計師,走實務現場的水電師父、技師等等,隨著社會快速變遷,新世代的職業也是層出不窮,專營的調酒師、咖啡師等不在少數。不過單單這樣是不夠的,你必需走到“非你不可”的程度才能保障你職場的安全。我有一位玩攀岩的朋友在做冷氣裝修師父,只要是“全國或燦坤”沒辨法裝的冷氣就只能找他出馬,這安裝費基本上就只有他喊價的份,要做到這種程度才能算是安全有保障!但這些走到頂端的人所花費和投入的精神及時間絕不是三兩下能夠達成,何況職人一樣有供給跟需求及世代淘汰的風險在,比方說老師這職業,現在教育單位那一個不是人人自危?至於創業的部份,那又可以另啟一篇慢慢打了。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能力所及還是請買房置產,在基本工資不斷調升,物價只會隨著通膨不斷調漲下,房價仍然看不到有崩跌的跡象。但現階段來說,買房依然是強迫儲蓄最好的方式。房貸的繳交基本上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本金另一個是利息,以目前30年期貸款600萬,每個月所需還款的金額大約20,000,本金及利息各約佔10,000元,利息的部份跟目前在台北市租屋的租金相去無幾,而本金的支出將會在把房子賣掉的時候回到你手中上,因此買房等同是另一種的強迫儲蓄,也是房子能被認為是資產的原因之一。當然自有的房屋和租屋的差異相信自然不需我多言,最起碼住的開心不需隨時擔心被趕就是最大的保障,所以行有餘力,還是請先置產買房!

廢話了一大堆,重點事實上就只有兩個,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努力累積自己的專業、其它就是聽天命。我期許你們能過的比我好,路也能走的比我遠~
2019-10-16 9:39 發佈
good job.
罪惡感的觀點 雖然 我不完全贊同
但是個有意思的角度看工作這件事

多問一句 能承受的罪惡感多的人
是否相對的容易成功?
另一個重點是講話不要跟我一樣太直來直往,多累積人脈才是真的。
產業變動的太快,我最近才又被獵人頭公司找到,是高階主管,底薪才8萬多,理由是電子業面對惡性競爭,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公司業績不好。
下一個明星產業是物聯網,我有空也在電腦前自學,但真的不能不認老,感覺腦袋都跟不上了。
魯久變鐵蛋 wrote:
另一個重點是講話不要...(恕刪)


鐵蛋哥為什麼賣早餐還能被獵人頭公司找到?怎麼找到你的?你開104?
pc011630 wrote:
這篇文章事實上是想告...(恕刪)


很感謝分享心得。

補充幾點:

●別對年輕人說經驗,那是最沒有用的

●您40年過去了,提到的那些,基本上,只要是比較上進的人,都知道而且已經實踐了!
至於您說的創業,不曉得您去做了沒,如果做了,還請分享!



成人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建議」、「經驗分享」,這些東西幾乎對所有的年輕人,

都會用:「不食嗟來食」的心態、態度來回應你!

我們身為老人家、中年人,最好的行為就是少廢話,別什麼都用過來人的角度、口吻去說

教、去教育,連他媽都教不好他,更何況我們這種非親非故的人。


中老年人,有時間、有精力,就去撩妹子、找女人幹壞事,要不就用力實現賺大錢,真

的少在那邊廢話大道理!(連同我也是),我現在有時間也是花在自已身上,我才懶的跟那

些小毛頭或裝睡的人廢話,在他們心裡只是:幹!又在那邊廢話!你他媽的屌個屁!等你

發大財了在來說教,我才考慮要不要聽你這老屁股噴屎!


知道了吧!我們還是不要給那些年輕人嫌!時間留給自已不更好!
Hello-UU wrote:
鐵蛋哥為什麼賣早餐還...(恕刪)

去LinkedIn註冊,準備一份好的CV(Curriculum Vitae)

放那.簡潔明瞭的展現你的長處和優勢.

就會有機會讓獵人頭找上你.
只簡單的說
嘴 手
嘴要講幹話 推工作
手要 扶懶 做report
以上做不到 建議 每年分散狂買配息的股票
等40歲時..開始準備買月配息基金吧
童r

都養不活自己了~先買個塔位= =''

2025-07-14 14:06
無薪假裁員風

萬丈高樓平地起 股塔也是一家一家買.

2025-07-14 14:18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去LinkedIn...(恕刪)


我前陣子放過了
我老公也放了
沒人找啊⋯⋯
我台大碩士畢業
老公 成大博士畢業
都沒人找....
可能原因是我們只是隨意放,不是認真的
mascotqoo wrote:
很感謝分享心得。補充...(恕刪)
嘻,你講得也沒錯。
但人生階段到了某時,便會尋求認同,分享是尋求認同的一種方式,兩位都是。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