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108年公務員高普考心路歷程【地政類組】

《讀書心得分享》補上了高考成績及各科準備方式

小弟有幸錄取今年【地政類組】高考、普考 雙榜!

以下是我唸書期間的小分享,供各位考生參考!

《心態面》
1.我是全職準備的考生,準備期間沒有工作!
2.要有無退路的決心以及長期抗戰的準備!
3.所有朋友聚餐、出遊活動或追劇都要迴避,除非是真的唸到撞牆期或瓶頸就找朋友聊聊或花1~2天出門散心走走,沈澱一下!
4.本身正向心態及積極投入很重要,不要三心兩意!
5.最好有家人的全面支持以及金錢上的支柱,可以讓你無後顧之憂全心準備考試!
6.若能辛苦1-2年就嚐到果實,就絕對不要花數年來耕耘!
108年公務員高普考心路歷程【地政類組】

《執行面》
1.我本身非本科系,只是有在不動產行業工作過,有不動產的基礎概念,但我還是有去補習(高點函授)!
2.函授有個好處,是聽到不懂的可以回放重聽,直到理解為止!
3.函授的課程安排要自己來計劃,因高考有8科,我一天至少花6~9小時上課,全部科目課程結束,我大概利用6個月時間,而其中也包含課後複習!
4.課後複習的筆記至少要自己寫過一遍,寫重點大剛或自己好記的方式,不用全部內容全抄!(我筆記架構是以樹狀圖來區分!)
5.函授課程及筆記都做完結束後,筆記或講義都還要在重新複習唸過一次(這次則沒有動筆寫),這我大概花了3個月!
6.剩下來的時間就是考古題狂做,可以先看過一次解答,再動手寫下重點即可,不用全部抄下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題目解答!
7.我考古題大約做了3個月就遇到去年的地方特考,我是有報名應考,後來放榜,台北地區的平均總分是差了4分錄取,但總平均還有51.9。
8.我總共的準備期間大約1年7個月,其中6個月補習上課、3個月把所有上課的內容重看一次、剩下的10個月狂寫考古題及總複習!
108年公務員高普考心路歷程【地政類組】

《技巧面》
1.因我是有補習,省去了很多自行理解的時間,尤其是估價、土地經濟學、登記,若沒有老師講解、入門及案例分享,自學自修其實有一定難度,花上理解的時間會更多!
2.我一天唸書的時間大概花上9~10小時左右,早上3小時、下午4小時、晚上3小時,我是每唸一小時後休息10分鐘再繼續,午餐約40分鐘、午休20~30分鐘、晚餐約30分鐘;建議可以下載唸書專注的App,這樣更有效率安排每日唸書時間!
3.要強迫自己每日早睡早起,以及運動1小時。我是晚上11點睡覺,早上5點半起床,然後運動1小時後去唸書!
4.可以找幾家圖書館去唸書,若家裡有不錯的唸書環境也可以在家裡唸,但偶爾換個唸書環境,也有不同的專注效果,會有新鮮感,不至於每日唸書的乏味無趣且枯燥!
5.寫考古題一定要親筆動手寫下重點,我是寫到手指長繭,寫光的筆芯也好幾打(如圖)!
6.每週的讀書計劃都要安排,且每週都要檢視及修正進度,每唸完3天就要總複習回顧一下!
108年公務員高普考心路歷程【地政類組】

《高考各科成積及準備方法》供各位考生參考!
1.國文:42分
=沒花太多時間準備,偶爾會翻菜根譚看一下,公文大概考前2個月才開始練習寫!
2.民法:61分
=補習班函授教材熟讀2次以及另外買書唸,推薦「李淑明老師的民法入門及民法物權」,裡面都有案例很好理解每個法條!
3.法學知識與英文:44分
=憲法及法緒只閱讀過一次函授的講義,後來就都做考古題;英文完全沒準備(全都猜B)!
4.土地登記:64分
=配合函授課程複習,這科是背多分,多做考古題,每一章節都要熟架構及理解法條,我原則上是都把登記規則能背的都背下來!
5.土地法規:61分
=範圍最大最不好準備,但基本的每章單元都要熟記,而我考前重點放在徵收及重劃與最近的釋字,建議可以買「許文昌老師的土地法規」來唸!
6.土地經濟學:38分
=是我最失利的一科,以為分數會不錯;建議每種圖形都要會畫且能夠理解!
7.土地政策:29分
=我最摸不著頭緒的一科,就土地利用法規體系一定要唸熟(國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及其子法、區域計畫法及其子法、都更條例及其子法等等),還有台灣從建國開始到現今的土地改革與政策與最近的土地社會議題都要知道,例如最近的農地工廠的工輔法、南鐵東移的徵收案等等!
8.不動產估價:73分
=三大估價方法一定要熟架構,像是定義、估價原則,估價流程、估價時機、計算公式等等;公部門估價要多花時間做筆記,最好能用理解的方式來答題,死背很容易忘記,尤其是出現太多地價區段或區段地價又或公保地估價,這部分要釐清;再來就是綜合應用的估價,像是都更權變前的估價或他項權利的估價等等,這些都要花上許多時間來理解背誦,主要還是要多動筆寫下重點!

******總成績:52.07******(錄取標準: 50.73)

『在此也祝福各位考生日後能順利錄取🍾️🍾️🍾️🍾️🍾️🎉🎉🎉🎉🎉』
2019-10-11 1:57 發佈
"英文完全沒準備(全都猜B)!"

雖然不是第一次聽到 , 只能再次驚嘆這是我國"高考"公務員的英文要求。

之前我朋友 (美國大學助理教授) 想回台灣任教,用英文 resume 應徵了國立中X大學,
等了幾天都沒回應,便打電話到該系辦問情況,系辦人員知道他的 Email 用英文寫時,
便回:
我看到英文信都直接刪除的欸

我朋友之後也沒回台灣教書......

恭喜你
(或許地政完全用不到英文)
水喔
恭喜上榜~

大大怎麼會選地政這個類科呢?
AaronMor wrote:
"英文完全沒準備(全...(恕刪)


高考 英文佔總分的10%而已
放掉也沒差
AaronMor wrote:

之前我朋友 (美國大學助理教授) 想回台灣任教,用英文 resume 應徵了國立中X大學,
等了幾天都沒回應,便打電話到該系辦問情況,系辦人員知道他的 Email 用英文寫時,
便回:
我看到英文信都直接刪除的欸
我朋友之後也沒回台灣教書......
恭喜你
(或許地政完全用不到英文)

所以是系辦人員的問題?或是你朋友的問題呢?
在台灣使用的是中文,為何求職信不用中文寫?
反過來說:
今天台灣人若是要發求職信去美國,或申請美國學校,大家會用中文或英文寫?
今天台灣人若是要發求職信去日本,或申請日本學校,大家會用中文或日文寫?

今天大家去國外玩時,會來想辦法用當地語言和當地人溝通?
或是會要求當地人配合你用中文?

常常看到很多外國人,甚至是已經歸化,拿到中華民國身份證的外籍人士,
在 台灣 不會講中文就算了,溝通不良後,還客訴櫃檯英文能力太差。
心裡禁不住想 :哪來的臉,好意思這樣?

聽說到歐洲講英文,歐洲人會不太想理你。
為什麼在台灣,不講英文,就要被苛責?會講英文,就高人一等?
Sophia_01 wrote:
所以是系辦人員的問題...(恕刪)


當然是我朋友的問題啊,他當時笨到滿懷夢想,要回台教育英才,即使薪水只有美國1/4也願意嘗試。
他想說國立大學職員應該至少看得懂一些英文吧 (我當時也這麼想,職員至少有高中職畢業吧,政府也鼓吹全民英檢這麼久了),或可以forward(轉寄)給看得懂的人,
誰知他得到這種態度和下場,怪他自己太天真。
還好他現在在美國過的還是很好。

話說我以前在台求職還都只有英文的簡歷,但照樣錄取,
某公家機關請我去做專案顧問,我給他們看英文的文件和簡報,
也沒有人敢跟我說"英文看不懂啦"或要我翻成中文。
一切只是實力和面子問題。

我從沒向公家機關和大學求職就是了,
一來薪水差太多,沒有公僕的志向,
二來高考我也考不上,大概只有英文能拿高分而已,
其他科目都要靠高點教,但我早已經不想再補習了。

以上只是個人經驗,
希望樓主如果想要在公職往上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時,
可以考慮 提升英文是否重要 (我沒做過公職,不會有答案)


恭喜
Sophia_01 wrote:
所以是系辦人員的問題...(恕刪)


你用了一些日文、中文的例子來對比英文,我再說一下我的看法:

英文是大部分人同意的"國際語言"
日文、中文 "不是國際語言"
"國際語言" 和 "不是國際語言" 不適合拿來相比


"常常看到很多外國人,甚至是已經歸化,拿到中華民國身份證的外籍人士,
在 台灣 不會講中文就算了,溝通不良後,還客訴櫃檯英文能力太差。
心裡禁不住想 :哪來的臉,好意思這樣?"

我同意你對這些魯蛇的看法

"聽說到歐洲講英文,歐洲人會不太想理你。"

既然你只是聽說,可能歐洲有哪些國家會說英文還分不清楚,我幫你澄清一些地理風俗:
到英國、愛爾蘭講英文,英國、愛爾蘭人會理你 (英文是母語)
到北歐、荷蘭、德國講英文,大部分北歐、荷蘭、德國人會理你 (因為他們英文好)
到法國講英文,有的法國人不會理你 (因為他們英文差,或自傲)
到西班牙、義大利、希臘講英文,很多人不會理你 (因為他們英文差)
其他國家沒經驗,不能評論。
但我可以確定: 到歐洲講中文,歐洲人絕不會理你 (觀光景點要賺你錢的例外)

"會講英文,就高人一等?"

我朋友高人一等,是學術成就,
會講英文,絕不會就此高人一等

但當初不會講英文,後來後悔沒學好英文,以致自覺低人一等的人,我聽過太多了
也在準備公職國營的考試,感謝經驗分享
恭喜!! 考科太多
說真的 國文和英文直接放棄是對的
專業科目 才是重點
既使將來有用到英文
再去補就好了
我是去年轉考普考地政的
我也是買 許老師的專業課程
但因為有經濟壓力
上大夜班讀書 品質實在不好 背了就忘
加上事情又多
看來根本沒法像你這樣準備
只能自己打游擊
或考地政初考了!!

謝謝分享
AaronMor wrote:
"英文完全沒準備(全...(恕刪)


謝謝您的建議,主要也是有朋友也在相關單位待了快10年,上班是完全沒有用到英文的情況,但我自己還是會進修英文!謝謝您🙏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